警察臥底梁朝偉和黑社會臥底劉德華在《無間道》里有個經(jīng)典對話: 劉: “給我一個機會?!?/p> 梁: “怎么給你機會?” 劉: “我以前沒的選擇,現(xiàn)在我只想做個好人?!?/p> 在電影里,好人死去,壞人也終究是沒有做好人,但電影對人生的拷問是非常深沉的,當(dāng)梁朝偉走出警校大門,回頭一笑的時候,命運的齒輪已經(jīng)開始轉(zhuǎn)動,不可逆轉(zhuǎn)——他注定是要走上死路的。 劉建明和陳永仁是錯位了,他們都走了對方的路,結(jié)果也是悲劇,如果人生可以回頭,如果有的選,他們還會走向原來的路嗎? 生死不可逆,這只能是個不切實際的奢望而已??蛇@或也給了我們一個思考:路到底應(yīng)該怎么走? 俗話說,莫欺少年窮,可見蕓蕓眾生,往往多是在年少時窮困,而經(jīng)過多年奮斗后,或發(fā)家致富,或依然平凡。 那么,如果有的選,你是想年輕貧困、年老發(fā)達,還是平凡一生? 我見很多小孩子吃飯,都是把最喜歡的吃的留到最后享受——很多成年人似乎也延續(xù)了這個習(xí)慣,他們認為前半生吃苦受累是應(yīng)該的,是為了以后的享福。 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是很多人的人生信條。 以前我也是這么認為的,人這一輩子就是前面苦、后面甜,可最近我開始覺得不太對頭。 要知道,人在年輕的時候最渴望財富,他們需要用財富去滿足很多的欲望,但到老了之后,人的欲望或許還在,可卻無法滿足了。 比如我們都喜歡美食,可在年輕窮困的時候沒錢去買,等到年老時候牙齒都掉光了,胃口也沒有了,食物再美味也不能多吃了,那還有什么意義呢?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啊。對人生也是一樣的道理,發(fā)財要趁早才好。 不要等到胃口沒有的時候再去享受山珍海味。 換個角度看,也許平凡一點更值得,無論年輕還是年老,人生都是多么大的起伏,波瀾不驚,既沒有大苦,也沒有大難,既不用大喜,也不用大悲,好的人生平平無奇。 記得以前看綜藝節(jié)目,一個很有名望的科學(xué)家在節(jié)目中老淚縱橫,他說寧愿自己現(xiàn)在什么名譽、財富都沒有,而在老家陪父母清貧一生。 贊美苦難是因為苦難孕育或帶來了成功,這種贊美其實是非常功利、勢利的。 這種價值觀,從本質(zhì)上來說,其實是一切向名利看齊的思想認知。 只要是可以飛黃騰達,什么都可以犧牲出去,哪怕是健康、親情、人格、生命… 所謂笑貧不笑娼,社會習(xí)慣于以成敗論英雄,只要你成功了,那么你以前的苦難和屈辱就都會熬成勵志的雞湯。 很多節(jié)目的套路就是如此,它們很喜歡追求這種人生的戲劇性,寒門貴子,草根逆襲,是大眾最愛的橋段。 可是,如果把一個人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單獨分開,如果三者都是獨立的個體,如果過去的自己知道他所承受的苦難、屈辱只是為了襯托以后那個自己的成功的話,那他可能會憤憤不平罵一句TMD。 世間一切的苦難和屈辱都不值得贊美。 梅花香自苦寒來是不假,但你怎么知道“苦寒”對梅花來說不是和“香”一樣的?樹不是人,人也不是樹啊。 我就想,老子以后發(fā)達了(那是必須的),我TMD才不會講這么俗套的故事呢。實際上我寧愿在當(dāng)時讓親人和自己都得償所愿,也不要很多年后回憶起來唏噓過去的悲慘——這對過去是一種大不敬。 無論你現(xiàn)在或?qū)碛卸嗝达L(fēng)生水起,也都彌補不了過去的磨難,實際上,我寧愿以后不成功,也不要家人當(dāng)下的吃苦受難。 如果有的選,家人的陪伴和快樂是最重要的,但很多時候這種幸福都需要你的成功、財富去庇護,不然幸福就是脆弱的。 這就是人生的缺憾之處了,所以佛洛依德說,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去愛,去工作。這里面包含了人生的奧秘和智慧。 其實,人生無論在哪個階段都是需要精進的,因為一切的外在都是處于變化之中,世間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我們終將是會一一品嘗。 最重要的是解決我們自身的問題,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人這一輩子,就是為了把自己修煉成一個這樣的英雄。 一場大雨對螞蟻來說是災(zāi)難,但對大象來說就是平常,很多時候,外界如何是外界的事,關(guān)鍵在于我們自己的素質(zhì)。 香象渡河,截流而過。 這才是值得追求的人生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