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皇陵 明朝從朱元璋1368年初稱帝,到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傳十六帝,共計276年。但明朝的皇陵卻不只16座,一共19座。 我們熟知的明朝皇陵是14座,分布在北京和南京兩個地方。 ▲朱元璋畫像鎮(zhèn)個樓 一、朱元璋的明孝陵 南京明孝陵,明太祖朱元璋與馬皇后的合葬陵寢,號稱"明清皇家第一陵"。先后調(diào)用軍工10萬,歷時達25年才完成。 孝陵坐落于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為后世500多年明清兩代皇帝陵墓奠定了基礎形制,后世的皇帝均按照這陵規(guī)格調(diào)整。 ▲明孝陵平面圖 得名不是因為朱元璋,而是因為馬皇后的謚號"孝慈高皇后",取其中的"孝"字而得。 太祖駕崩后,還專設戰(zhàn)斗力極強的孝陵衛(wèi)保護帝陵,直到明朝滅亡。在清朝時,這里成為著名的酒鄉(xiāng),出產(chǎn)了很多名酒。 ▲明孝陵 二、十三位皇帝的十三陵 十三陵,坐落于北京昌平區(qū)天壽山麓。因為永樂帝朱棣把朱允炆拉下皇位后,遷都北京,故后世的明帝大部分葬于北京。 在230多年間,天壽山麓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jiān)墓。 這里埋葬了明朝第三位到第六位,第八位到第十六位,共十三位皇帝。 ▲十三陵平面圖 十三陵中目前已經(jīng)開放的是長陵、昭陵、定陵和神路。 長陵是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 昭陵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穆宗朱載坖,及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寢。歷史上的昭陵屢遭破壞,修復后開放。 ▲定陵 定陵是第十三帝朱翊鈞,即萬歷帝的陵墓。合葬的還有他的兩個皇后:孝端顯皇后和孝靖皇后。 定陵也是目前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發(fā)掘的陵墓,但是挖掘效果卻非常差,成為重大事故,出土的大量絲織品迅速風化,陵墓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壞。也是因為這件事,后來國家出臺規(guī)定,不主動挖掘帝王陵墓。 說到這里,有一個問題,明孝陵加上十三陵,一共十四位皇帝,但是清朝一共十六位皇帝,為何數(shù)目對不上? ▲定陵出土 三、明代宗朱祁鈺的景泰陵 比較特殊的是兩位皇帝: 一個是第二位皇帝朱允炆,在永樂帝朱棣攻入南京城后,下落不明,直到今天; 另一個是第七位皇帝明代宗朱祁鈺,葬于北京海淀區(qū)玉泉山北麓的景泰陵。 ▲景泰陵 朱祁鈺是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原本朱瞻基將皇位傳給了長子朱祁鎮(zhèn),即明宣宗。朱祁鎮(zhèn)御駕親征,攻打蒙古瓦剌部,結果發(fā)生土木堡之變,兵敗被俘。 國不可一日無君,孫太后聯(lián)合兵部侍郎于謙,扶持朱祁鎮(zhèn)的二弟郕王朱祁鈺登基稱帝,贏得北京保衛(wèi)戰(zhàn)勝利。 ▲土木堡之變 后來朱祁鎮(zhèn)被釋放回京,居于南宮,看到紫禁城的弟弟春風得意,自然不爽。后來,發(fā)動奪門之變,又把皇位奪了回來,廢朱祁鈺為戾王,殺了于謙等一批忠良功臣,大明也開始走向下坡路。 朱祁鈺病死后,朱祁鎮(zhèn)不承認他的皇位,故不讓他葬在十三陵(當時沒有"十三陵"這個名字),而是讓他葬在王爺陵寢,即景泰陵。 ▲朱祁鈺畫像 四、朱元璋長輩的明祖陵、明皇陵、 明朝還有幾位特殊的皇帝,是被追封的,后來將陵墓升格為皇陵。 一是明祖陵。朱元璋登基后,追封自己的長輩為帝。他們的名字都比較逗:高祖朱百六、曾祖朱四九、祖父朱初一。這三位皇帝,葬于江蘇淮安,盱眙縣洪澤湖西岸的明祖陵,其中朱百六、朱四九的是衣冠冢,朱初一是實際葬地。 ▲明祖陵 二是明皇陵。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葬于安徽省鳳陽縣城南七公里的明皇陵。 ▲明皇陵 五、朱元璋長子朱標的明東陵 朱元璋之所以將皇位傳于自己的長孫,是因為皇太子(也是長子)朱標的英年早逝。 朱標為人寬厚,飽讀詩書,對弟弟們極為愛護,在朱元璋諸子中頗有威信。如果要是他繼承皇位,很可能就不會有朱棣的靖難之役了。 ▲明初各大藩王 朱標去世后,朱元璋將其葬在明東陵,即明孝陵的東側。后來建文帝登基后,追封自己父親朱標為明興宗。明東陵也升格為皇陵。 六、嘉靖父親的明顯陵 明武宗朱厚照,在明朝是巨能作的一位皇帝,整天沉浸在聲色犬馬中,很快就去世了。因為沒有兒子,所以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弟弟朱厚熜,即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上位后,追封父親朱祐杬為恭睿獻皇帝,并將原來王陵提升為皇陵明顯陵。 朱祐杬和朱標一樣,之所以住在皇陵,都是沾了兒子的光。 ▲明顯陵 綜上所述,官方學界認可的,明朝真正在位的是十六位皇帝。再加上朱元璋追封的四位皇帝(高祖、曾祖、祖父和父親)、建文帝朱允炆追封的一位(父親)、嘉靖帝朱祐杬追封的一位(父親),明朝一共二十二位皇帝。 除了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外,其他二十一位皇帝,葬于明孝陵、十三陵、景泰陵、明祖陵、明皇陵、明東陵和明顯陵,共十九座陵墓內(nèi)。其中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三位均葬于明祖陵。 冷翰 出品 謝謝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