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工夫茶(吳淑賢攝) 柴米油鹽 在潮州人的生活里 應該是 茶米油鹽 不到潮州 您可能無法體會 “不可一日無茶”的生活 家家戶戶都有工夫茶具 每天喝上幾輪 見面寒暄 “有閑來食茶” 潮州工夫茶(黃慶明攝) 烹茗閑坐中, “請坐,食茶” “請請請,食食食” 茶語也隨茶香飄渺而出 結婚之日 新娘向長輩下跪捧茶 祭祀拜神 也要“清茶三杯” …… 是否會喝工夫茶 成為檢驗是否是潮州人的重要標準! “曲院春風啜茗天,竹爐欖炭手親煎。小砂壺瀹新鷦咀,來試湖山處女泉?!苯袊谷罩臼?、愛國詩人、教育家丘逢甲的《潮州春思》其六,短短四句,高度概括,把潮州人沖泡和啜飲工夫茶的情形,形象生動描述殆盡,仿如一幅品工夫茶的風情畫。 潮州古城新興起的茶樓茶舍成為市民游客休閑好去處 在潮州,不論是公眾場合還是居民家中,不論是路邊、村頭還是工廠、商店,無處不見人們長斟短酌。品茶并不僅是為了解渴,還要在品茶中或聯(lián)絡感情,或互通信息,或閑聊消遣,或洽談貿(mào)易。 什么是潮州工夫茶? 潮州工夫茶在唐宋“散茶”品飲法基礎上發(fā)展而來,屬散條形茶瀹(yuè)泡法范疇,是瀹飲法的極致。其分布以潮州為中心,輻射潮汕地區(qū),在東南亞等地有較強影響力。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申報地為潮州市。 竹爐欖炭手親煎(沈志浩攝) 潮州工夫茶的歷史淵源 潮州飲茶歷史可追溯至宋代,時潮州八賢之一的張夔有“燕闌歡伯呼酪奴”詩句,“酪奴”是茶的別稱。至清代中期,潮州飲茶蔚然成風,俞蛟《潮嘉風月記·工夫茶》有“工夫茶”最早記載,時已形成沖泡方法的規(guī)范。 翁輝東在《潮州茶經(jīng)》中說:“潮人習尚風雅,舉措高超,無論嘉會盛宴,閑處寂居,商店工場,下至街邊路側,豆棚瓜下,每于百忙之中,抑或閑情逸致,無不借此泥煽砂銚,擎杯提壺,長斟短酌,以度此快活之人生?!?/span> 街邊路側,擎杯提壺,長斟短酌,以度此快活之人生 潮州工夫茶茶藝是中國茶文化與地域文化相結合的集中體現(xiàn),成為潮州文化的一個重要標簽。 潮州工夫茶的茶道 潮州工夫茶從選茶、選水、茶具到烹茶、品茶,均有一套完整模式,要求嚴謹,技藝考究。如茶葉要形、味、色俱佳,以烏龍茶類為宜,尤以潮州單叢最受青睞;烹茶用水要清凈、甘醇,以山泉水為上、江水為中、井水為下;盛茶器皿用江蘇宜興朱砂泥制品;瓷杯選用細白透亮的精美小杯,舊常用“若深”杯,現(xiàn)以楓溪產(chǎn)的白玉杯為主。煮茶之火,當為“活火”,以絞只炭和欖核炭為佳。從治器、納茶、候湯、沖點、刮沫、淋灌、燙杯、灑茶到品賞,每一步驟都很考究。端起杯,一聞其香,二觀其色,三再慢斟細呷。色香入腦,精神一爽。 潮州工夫茶沖泡 沖泡程式主要有茶具講示,茶師凈手,泥爐生火,砂銚掏水,欖炭煮水,開水熱罐,再溫茶盅,茗傾素紙,壺納烏龍,甘泉洗茶,提銚高沖,壺蓋刮沫,淋蓋追熱,燙杯,滾杯,低灑茶湯,關公巡城,韓信點兵,敬請品味,先聞茶香,和氣細啜,三嗅杯底,瑞氣圓融等技藝。 有閑來食茶(柯敏攝) 品茶的禮俗 工夫茶在潮州地區(qū)得以高度普及,不僅在于醇厚濃郁的茶香、別有情趣的烹飲,還在于品茶時的禮俗,與敬老、樂群、和睦等傳統(tǒng)美德合拍。 走進潮州人家,主人此時會連聲招呼客人“來食茶”,邊寒暄邊擺出茶具,茶盅中放入新茶葉,一番“低灑茶湯,關公巡城,韓信點兵”之后,第一巡茶的第一杯,要請在座的長輩或聲望地位高的人先喝,即“先尊后卑、先老后幼”,還要“先客后主,司爐最末”,要先敬客人和來賓,然后是家人,等在場的人全都喝過茶之后,沖茶者才可飲喝。如若人多杯少,則喝茶者喝過一杯以后,就要謙讓座上的人都喝了,才能喝第二杯,真可謂“謙謙君子飲者風”了??腿撕炔钑r,不能用杯腳擦茶池,喝完茶,茶杯要輕放不出聲。 在舉杯前,主人和客人都要做一謙讓手勢,說一聲“請”或“食”字(潮語“食”通“飲”),或連喊“請請”“食食”。謙讓之聲不絕于耳,和樂氣氛充溢茶座。 品工夫茶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要趁熱,即沖即喝,因為茶湯溫度一降則精華易散,由此也衍生了另外一句“飲茶無三請(也稱‘食茶無三聲’)”的潮州俗語。指的是飲茶要趁熱,斟好即喝。 茶在潮州人日常社交的角色 潮州人沒有茶壺茶杯在手,大概會坐不自在,說不自在。有了茶這個中介,人與人之間便有了默契,氣氛也變得活躍起來。 沒有話題,可以聊茶:“這茶不錯,口感甘甜……” 說話累了,喝一口茶:“來,食杯茶,都快涼了”; 談到興起,敬一口茶:“食茶,食茶”。 借助工夫茶,原來陌生的人會變得熟絡,一筆生意在喝茶輕松自在的氛圍中談成了,一個緊張尷尬場面在坐下來喝茶后悄然化解…… 一杯工夫茶,是打開潮州人心扉的一把鑰匙,是了解地方文化的最好方式。 來源:廣東省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