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最偉大的發(fā)明是什么? 不管你給出什么樣的答案,我都一定會把書放在人類最偉大發(fā)明的最前面。 因為唯有書,通過傳播文化、傳遞文明,才最廣泛而持續(xù)地改變著人類世界,才最有力而有效地推動著世界發(fā)展。 沒有書,即使是人類最華麗的語言,都不過只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空氣,來去無蹤,消散于歷史塵煙;即使是人類最深邃的思想,都不過只是一笑而過的美談,來去匆匆,絕塵于步履之間;即使是人類最管用的經(jīng)驗,都不過只是痛苦摸索的經(jīng)歷,來去無復,失落于股掌翻轉(zhuǎn)。 沒有書,所有人就只能靠口口相傳,依靠想象,短暫地繼承著前人的達賢;依靠視距,在極小范圍內(nèi)模仿著他人的經(jīng)驗。即使是想象與模仿,也會隨著前人的消失而飄逝、隨著他人的離散而遠去,哪來的規(guī)?;逃⒓捌漭d體的學校? 自然,沒有了現(xiàn)代學校教育,孩子們便與動物幼崽毫無二致。既不能接受到來自先人的恩賜、他人的影響,更不能享受到思想的開悟、心靈的啟迪、精神的營養(yǎng)。 恰恰就是書,不但記錄了歷時的過往,鑄就了今天的現(xiàn)實,還不斷地成就著明天的期望。 尤其是印刷術誕生之后,書,讓過去那么高貴、隱秘的知識,在那怕是低賤的民眾面前亦不得不低下高昂的頭顱,把只能由極少數(shù)人享用的奢侈,逐步變成了普羅大眾的日常。 書,不但成就著每一個孩子的美夢與旨向,改變著每一個人的命運與思想,而且也讓每個人都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在不確定的世界里獲得更具確定性的成長。 今天,隨著電子技術的成熟、數(shù)字化技術的推廣,只要愿意,書便可以隨時呈現(xiàn)于求知的眼前、隨地展開樂知的畫卷。書香自來,夢想盛開。 于是,有個問題總被思考與打量:沒有書,能有大學?大學怎樣才能變得厚實?是書讓大學變得厚實的嗎? 如果是,那么,大學、以及作為其主體的師生,又該保持怎樣的正確姿勢面對書籍呢? 顯然,大學因為書才得以普遍,大學也因為書才得以發(fā)展。 大學因書而生,大學為書而行。 正是因為有了書,大學尤其是現(xiàn)代化的、大眾化的大學才蛻變成為尋常百姓燕,讓所有人皆可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與方式,享用知識之饕餮、享受思想之盛宴、享有技術之新鮮。 正是因為有了書,大學才有書籍累積起來的標配——圖書館——致力于收集、整理、借閱、研究各類書刊,服務師生對前賢與左右的朝拜,跨越時空與知識疆域的阻礙,推動師生貢獻新的智慧、續(xù)寫更加美好的新時代。 正是因為有了書,大學的氣質(zhì)才與書緊緊相聯(lián)。生活于大學的師生,其精神、其面貌記錄著、亦表達著這所大學閱讀的姿態(tài)與向往,并給世人展現(xiàn)著書的偉大與力量。 大學師生怎樣對待書?讀不讀書?讀什么書?讀多少書?怎樣讀書?便最直接地衡量著一所大學的素與雅、思與尚。 正是因為為了書,書才最密切地關乎著大學的成長。大學的成長才決定于生活其中的師生的所思與所向、所書與所閱的質(zhì)量。 大學師生能不能深刻思考、敏銳思想,繼而續(xù)寫新的篇章?能不能讓新的發(fā)現(xiàn)與思想雅俗共賞?能不能通過書凝聚起開創(chuàng)時代的力量?便最直觀地展示著一所大學的高與下、品與望。 因此,響徹大學每一個角落里的朗朗書聲,應該區(qū)別于校園之外的任何聲響。獨特,不僅僅在其聲音的優(yōu)美與響亮,而更顯現(xiàn)于充滿好奇的想象、充盈探究的力量,還在于涉獵的廣博、思考的光芒。 大學師生的讀書,本不該受制于過分急功的近利,也不該牽涉于過度專業(yè)的狹窄,而應該仰望著浩瀚天空、思慮著詩意遠方的時常。只有這樣,才能閱讀經(jīng)典,才會書寫輝煌。 也應該飽含對幻妙世界的好奇、對神秘未知的思量,才能拓展視野,才會戰(zhàn)勝魍魎。 還應該運用書籍的力量,如饑似渴地汲取養(yǎng)分,源源不斷地啟迪來者;從容大度地運用智慧,腳踏實地地根植大眾,才能重塑自我、改造世界,造福萬方。 因此,大學讀書就須有好的姿態(tài),釀造出讀書的醇釅。善于在優(yōu)雅的讀書聲中充分地交流,在廣泛的涉獵中深刻地思考,慣于在客觀反思中繼承,勇于在理性批判中洞見,樂于在碰撞中熬制創(chuàng)生的信念,善于在浸泡中獲取重生的力量。 于是,就需要大力推動讀書與著述,讓每一位師生都能善待書籍、敬仰知識、樂于想象,在自發(fā)的閱讀中成長,在自覺的思考中釀造出新的思想。 于是,就需要組織化的機制與自治性的力量,就需要個性化的選擇與深度化的思想,才能凝聚起讀書的氣場,催生出愛書的熱望,勃發(fā)出思考的能量。 長此以往,大學便更厚實,更能為文明之長河注入營養(yǎng),始終洋溢著青春之熱望。 |
|
來自: bruceluzheng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