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裕慎,本名裕生,筆名袁亮、沈泂等,1942年11月出生于上海安亭,江蘇省昆山市花橋人,大專學(xué)歷,中共黨員,高級經(jīng)濟(jì)師。在全國各地的報刊、雜志上發(fā)表百多萬字,并在多次征文中獲獎。著有《信仰的追求》、《紫氣東來》、《一頁知春》、《風(fēng)荷記憶》、《風(fēng)荷隨筆》、《我的花溪情緣》、《心在山水間》等散文隨筆集。散文作品曾入選《中國當(dāng)代文學(xué)作品精選》、《建國六十周年中國作家詩文大系》、當(dāng)代作家經(jīng)典叢書《中國當(dāng)代散文精選280篇》、《中國當(dāng)代散文作品選》、《當(dāng)代游記散文大典》、《中國散文大系》、《全國作家散文精品集》及《中國當(dāng)代作家代表作》等書籍,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系上海百老德育講師團(tuán)成員、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散文家協(xié)會會員。 我到過的城市中,北京是我到得最多的城市。每次開會或辦事之余,就一定會嘗一嘗老北京的美食。 北京的美食,多不勝數(shù)。先說馳名中外,有著上千年歷史的北京烤鴨吧,它以色澤紅艷,肉質(zhì)細(xì)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膩的特色,被譽(yù)為“天下美味”。它采用當(dāng)?shù)靥胤N的純白京鴨為原料,使用掛爐烤法烤制。鴨子烤出后,表面色澤金黃油亮,外酥香而里肉嫩,味道非常鮮美。吃時,拿一張烙好的小面餅,涂上甜面醬,放上幾縷香蔥絲,夾上幾葉薄薄的烤鴨片,卷起來,輕輕一咬,齒頰留香。 驢打滾,聽名字,我還以為是一種肉食。其實,它是一種點心,也叫豆面糕。是用黃米面加水蒸熟后,在炒熟的黃豆粉面中滾一下,搟成皮,然后抹上赤豆沙餡卷起來,切成小塊而成。吃起來,香、甜、黏,有濃郁的黃豆粉的香味兒,確是別有風(fēng)味,煞是好吃。 北京的爆肚非常好吃,是一道清真菜。將切成細(xì)小條的羊肚,下入沸水中,稍氽幾秒鐘后撈出,然后蘸著用香菜末、蔥花、芝麻醬、醋、醬油、辣椒油、豆腐乳和鹵蝦油等配制成的作料吃,又鮮又脆,口感極好。爆肚是北京風(fēng)味小吃中的名吃,老北京有“要吃秋,有爆肚”的說法,奧運期間,正值初秋,很適合吃爆肚。另外,吃爆肚還講究個“齒感”,若鄰座的人聽聲音以為你在嚼一塊嫩黃瓜,那不用問,你已是一位吃爆肚的行家了。 羊肉是冬令最佳補(bǔ)品,益氣補(bǔ)血,增加御寒力,醫(yī)書記載“人參補(bǔ)氣,羊肉善補(bǔ)形”。北京的涮羊肉,就更不用提了,一只精巧的鴛鴦火鍋,翻滾著紅白兩色醇香濃厚的湯,點上幾盤薄如蟬翼的羊肉片和時令新鮮的蔬菜,蘸著搭配好的調(diào)料,隨吃隨涮,別有一番情趣。我到北京時,總是少不了要吃回涮羊肉的。吃時,總感到與我們這里的最大不同,是調(diào)料,好像北京的涮羊肉味特別鮮美。 涮羊肉的調(diào)料中少不了韭菜花的。五代楊凝式,是由唐代的顏柳歐褚到宋代的蘇黃米蔡之間的一個過渡人物,也是個大書法家。他秋日午睡醒來,腹中饑餒,恰友人送來韭菜花,楊以之蘸羊肉吃,其味美不勝收,就立即提筆寫信表示感激。這封短信,就成為享譽(yù)中國書壇的《韭花貼》:“晝寢乍興,輖饑正甚,忽蒙簡翰,猥賜盤飧,當(dāng)一葉報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凝,實謂珍羞,充腹之余,銘肌載切,謹(jǐn)修狀陳謝,伏惟鑒察?!毙焓睾汀额}楊少師韭花貼后》有句云:“韭花燁燁動秋蔬,歷歲經(jīng)霜久未枯。味壓侯鯖思學(xué)圃,氣凌奉橘欲吞吳。” 美食大家汪曾祺先生有篇文章中,說:“北京現(xiàn)在吃涮羊肉,缺不了韭菜花,我以為這辦法來自蒙古或西域回族,原來中國五代時已經(jīng)有了。楊凝式是陜西人,以韭菜花蘸羊肉吃,蓋始于中國西北諸省。北京的韭菜花是腌了后磨碎的,帶汁。除了是吃涮羊肉必不可少的調(diào)料外,就這樣單獨地當(dāng)咸菜吃也是可以的,熬一鍋蝦米皮大白菜,佐以一碟韭菜花,或臭豆腐,或鹵蝦醬,就著窩頭、貼餅子,在北京的小家戶,就是一頓不錯的飯食了。”他還說自已的家鄉(xiāng)(江蘇高郵)不懂得把韭菜花腌了來吃,只是在韭菜花還是骨朵兒,尚未開花時,連同掐得動的嫩莖,切成寸段,加瘦豬肉,炒了吃,這是“時菜”。所以,我感到北京的涮羊肉,味道不一般,特別的好吃。 說起北京的小吃,人們總會提到豆汁兒和鹵煮火燒。我把第一個擱一邊兒,先說這第二個。據(jù)說鹵煮火燒也是從宮里傳出來的,當(dāng)初叫“蘇造肉”,用的都是上好的五花肉。到了坊間,苦哈哈的老百姓沒錢,就用豬下水代替了它——小腸、肺頭、夾肝等,味道不一般,放在陳年老湯里“咕嘟咕嘟”地煮,熱氣騰騰的,那香味兒刺激、躥人,能飄出去老遠(yuǎn)。還離著二里地呢,就勾著你往那兒走,兩條腿都不聽使喚了。 在舊社會,這類飲食是窮苦老百姓的佳肴。蹬三輪的、拉排子車的、扛大個兒的——所謂“販夫走卒、引車賣漿者”,都愛吃這個。賣大力氣,就務(wù)必講實惠。那時候,再有點兒葷的,也就算解饞了。來上滿滿的、小臉盆似的一大碗,多擱辣椒油,“呼嚕呼?!背酝炅耍鲆荒X袋汗,好接茬兒給東家干活去。 北京最出名的鹵煮就算小腸陳了。寫的人挺多,我就不在這兒起哄了。其實,在北京很多在商場院頂層食府里,都有賣鹵煮的,味道也不錯。原先我以為都是糙老爺子們愛吃這幾口,后來我發(fā)現(xiàn),時尚的帥哥淑女吃得也挺香。尤其是后者,小腰兒跟筆桿似的那么細(xì),還露著肚臍兒,居然也能吃上一大碗,我都怕她撐著。 賣鹵煮火燒的南城居多,比如天橋、陶然亭、右安門一帶,都是小店,“不修邊幅”,破桌子爛板凳的。一到夏天,還常常坐著一屋子“膀爺”在那兒侃大山。云里霧里,海闊天空,那叫一個“二郎神縫皮襖——神撩(聊)?!丙u煮火燒做得卻很地道。 “豆汁”,又叫“豆汁兒”,原本以為就是豆?jié){在北京的叫法,但后來我才知道根本不是。豆?jié){就是豆?jié){,而豆汁就是豆汁,就像牛奶與酸奶都是奶,但口味差遠(yuǎn)了。豆?jié){在全國乃至世界其他地方都有,豆汁兒卻是北京獨有,是北京最具個性的著名小吃。其中,天壇公園北門的老磁口豆汁店的豆汁最為正宗。小吃一旦出了名就大多很好吃,但豆汁偏偏很出名又很難吃,可謂京吃小吃“第一怪”! “豆汁”名氣很大,甚至曾經(jīng)是北京人的“身份證”,這是國學(xué)大師梁實秋先生確定的。他老人家在《雅舍談吃》里寫道:“胡金銓先生在談老舍的一本書,一開頭就說,不能喝豆汁的人算不得是真正的北平人。這話一點也不錯?!彼裕瑳_著梁實秋先生的這番高論,這回我上北京,就鐵下心要喝它一碗豆汁兒,管它好吃難吃,定要體驗一回真正的“老北京的味兒”。 點了一杯老北京豆汁,端上來,是灰中透綠的漿液,那色澤有點淺,有點淡,有點斑駁,帶著“草色無邊近卻無”的春野的凄迷。端起來嗅一嗅,感覺那氣味有點酸,有點餿,有點復(fù)雜,有點含蓄,帶著幾分令人望而生畏的深奧和玄秘。 這就是北京豆汁,問服務(wù)員,才知是用綠豆粉絲的下腳料發(fā)酵而成的。據(jù)說,它的誕生十分偶然:某粉房做綠豆粉絲時,正逢炎夏,磨出的豆汁當(dāng)天未能用完,次日即已發(fā)酵,取少量嘗嘗,竟然可口,再經(jīng)煮沸,飲之更覺味美…… 很粗賤的一碗,卻從遼、宋時期就深受民眾的喜愛,乾隆年間又躋身御膳,供帝、后作解油膩之飲。真是英雄莫問來路。 此刻雖已闖進(jìn)京都的品舊味一族中,我瞟了一眼碗中的豆汁,比上海的豆?jié){稍暗些,極像淘了陳米的泔水;接著臉面貼近漿水,嗅嗅稍臭……不能再猶豫了,這時我眼一閉心一橫,仰頭喝下一大口。然后咂巴咂巴,感受豆香濃醇,酸嘰嘰的味,略苦,更少不了臭氣。梁實秋稱:“豆汁兒之妙,一在酸,酸中帶鎪腐的怪味。二在燙,只能吸溜吸溜地喝,不能大口猛灌。三在咸菜的辣,辣得舌尖發(fā)麻。越辣越喝,越喝越燙,最后是滿頭大汗?!笨上液鹊亩怪隙ㄊ遣粻C的,“咕嚕咕嚕”離那“吸溜吸溜”的境界,也還功虧一簣,看來是好事多磨,我萌生了下回再試的愿望。 豆汁兒盡管其貌不揚(yáng),但富含蛋白質(zhì),維生素C和粗纖維,并有祛署、清熱、溫陽、健脾、開胃、去毒、除燥等功效,相對于可口可樂那種肥胖食品,豆汁兒絕對屬于健康飲料,怪不得被中國烹飪協(xié)會認(rèn)定為首屈“中國名小吃”。 說了豆汁,就不得不嘗嘗北京的麻豆腐。麻豆腐其實就是豆腐渣,呈灰白色,微微有些發(fā)綠。它是用制作綠豆淀粉和粉絲的下腳料、發(fā)酵,揮發(fā)掉水分后而成的。炒時配以青豆和雪菜,用黃醬炒至黏糯后出鍋,再用切好的紅辣椒段和蔥段,投入熱油內(nèi),炸出蔥辣香味,澆在剛出鍋的麻豆腐上。一盤灰白紅綠相間的麻豆腐,豆香醇厚,清香四溢,讓我頓時食欲大增。而在上海,豆腐渣是用來作豬飼料、肥田等,也沒有想到會吃它。北京卻作為美食讓人享用,且風(fēng)味獨特,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成效,令我嘆服。 糊餅也是一種老北京特色小吃,做法十分簡便。就是將玉米面里加入鹽,雞精、五香粉、蔥花和雞蛋,用溫水拌勻,和成軟和的面。將韭菜、雞蛋、蝦皮、西葫蘆拌成菜餡備用。用平底鍋燒熱后抹上一層油,把和好的面放放鍋內(nèi)攤平,放入菜餡,加蓋煎約為十多分鐘就熟。金黃色的玉米餅,托著黃綠相間的菜餡,好吃又好看。我在北京時,早餐幾乎就是這糊餅了。我輕輕夾起一塊,放入口中,綿軟酥脆,醇香可口。 蜜麻花又叫糖耳朵,因它的形狀似人的耳朵而得名。它的主要原料是砂糖面粉及小糖等,蜜麻花棕黃油亮,質(zhì)地綿潤松軟,甜蜜馨香。很適合做飯后甜點享用。 冰糖葫蘆,可說是最具老北京特色的一種食品了。四季皆有,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北京的小吃還有很多,像羊蝎子、艾窩窩、碗豆黃、象鼻子糕、麻團(tuán)、焦圈等都很好吃。臨走時,帶只烤鴨,買點果脯和蜜錢,送給家人和朋友品嘗一下,也不錯。當(dāng)然,最好還是親自到北京,邊走邊吃,邊吃邊看,盡情享受小吃美食帶給你的快樂,感受一下老北京的飲食文化,也是人生的一大樂趣也。 |
|
來自: 國際詩歌網(wǎng)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