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九魚亭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可謂是家喻戶曉,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影視劇中,也經(jīng)常被人們引用。這句話出自西漢大將陳湯之口,侵犯漢朝的便是匈奴的郅支單于,而郅支單于最后落得個尸首兩分。陳湯借助這次戰(zhàn)役,結(jié)束了漢匈百余年的戰(zhàn)爭狀態(tài),為大漢王朝立下舉世奇功。 一、郅支單于惹是生非,挑釁漢朝 漢宣帝時期,匈奴內(nèi)部割據(jù),分裂出五個單于,呼韓邪單于、郅支單于是其中兩支,他們都將兒子送到漢朝做人質(zhì),以示友好。與此同時,呼韓邪單于因?qū)嵙ο鄬θ跣?,就親自趕奔長安,覲見漢朝皇帝,表示投降。 作為當(dāng)時國力最強的漢朝,自然是欣然接受,就在呼韓邪單于不在的這段時間,郅支單于開始對外擴張,向西進攻呼偈、堅昆、丁令,兼并了這三國。郅支單于就是個不安分的主,原本他也有歸附漢朝的想法,看到呼韓邪單于受到了漢朝優(yōu)待,竟心生忌恨。 如果郅支單于真的有歸附之心,那干脆直接投降,只要投降,那么漢朝自然會給予幫助,何必在旁顧影自憐,我們由此可見,郅支單于只是個投機分子,他只想獲取更大的利益。 公元前45年,郅支單于派使者去索要他的兒子,并表示希望依附于漢朝,這是郅支單于的緩兵之計,事實上,狡猾郅支單于已經(jīng)生出了反叛的想法。漢元帝劉奭是個沒啥主見的皇帝,這種問題他也不知道如何是好,所以需要公卿大臣商議此事。 大多數(shù)人的意見是同意將其兒子送還,只是有人說需要派使者全程跟隨,有人說只需要送到的邊塞就可以了。 史料記載“吉上書言:“中國與夷狄有羈縻不絕之義,今既養(yǎng)全其子十年,德澤甚厚,空絕而不送,近從塞還,示棄捐不畜,使無鄉(xiāng)從之心,棄前恩,立后怨,不便?!?/p> 為了顯示漢朝的仁德,得出的結(jié)論則是派谷吉作為使者,送其回國。只不過經(jīng)過千山萬水,到了匈奴的領(lǐng)地,郅支單于竟然殺掉了漢朝使者,在漢武帝期間,如果有漢使被殺,漢朝必定派兵討伐,直到覆滅敵人為止。 郅支單于畏懼漢朝軍隊,就逃到了更遠的康居國,康居國國王對其畢恭畢敬,郅支單于則極其無禮,不僅殺掉了康居國皇室成員數(shù)百人,還征調(diào)大量民力為其修造一座單于城。 二、陳湯矯詔出征 郅支單于的無禮舉動激怒了漢朝,但漢元帝不是個什么強勢君主,所以一直也沒有派兵征討。陳湯時任西域副校尉,他認定郅支單于已經(jīng)無法控制,殺害漢使、魚肉鄰國,如果不派兵征討,難免成為西域一大禍害。 奈何陳湯不是軍隊一把手,他只是個副手,他的頂頭上司是甘延壽,陳湯建議即刻出兵,而甘延壽想要先向朝廷打報告,等朝廷同意后再出兵。陳湯深知朝廷商議問題的效率不高,如果要等朝廷回復(fù),那估計要等到猴年馬月,于是陳湯做了一個不要命的決定,那就是矯詔出兵。 假傳圣旨,欺君大罪,忤逆犯上,這就意味著這場戰(zhàn)爭必須勝利,如果失敗,陳湯、甘延壽的項上人頭必定不保。陳湯矯詔出兵,是其擅自決定,沒有征求甘延壽的同意,甘延壽得知此事,剛要阻止,陳湯大聲呵斥:“大軍已經(jīng)集結(jié),你小子要破壞大事嗎?” 甘延壽只好委曲求全,這領(lǐng)導(dǎo)做得也有些郁悶,當(dāng)然了,為了表明態(tài)度,甘延壽、陳湯聯(lián)合給朝廷上書,說明了出兵的理由,并為此請罪。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這句話是沒錯,但陳湯等人需要承擔(dān)巨大的風(fēng)險,此戰(zhàn)非勝不可。 三、陳湯大破單于城,立下舉世戰(zhàn)功 漢軍共計四萬余人,分兩路出兵康居國,征討郅支單于,陳湯、甘延壽各帶一路人馬,甘延壽在半路遇到襲擊大量糧草輜重被搶,陳湯馬上回援,不僅奪回了糧草,還殺敵四百六十人。 出師不利的情況被陳湯一一化解,這支千里而來、風(fēng)塵仆仆的漢軍終于到了單于城下。第一天,在距離敵城六十里處扎營,并安排斥候打探情報,第二天距離敵城三十里處扎營。郅支單于害怕了,他派人去詢問漢軍來的原因。 這還有什么可問的,對方派數(shù)萬大軍前來,難道是找你喝茶,這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干仗。當(dāng)然了陳湯這邊也是要敷衍一下的,跟對方說:“我們知道郅支單于打算歸附漢朝,我們是奉命來接單于去見我們皇帝?!?/p> 哪里有帶數(shù)萬大軍來接人的?郅支單于殘暴兇悍,既然得知戰(zhàn)爭無法避免,決定迎戰(zhàn)。漢軍已經(jīng)距離單于城三里,陳湯按兵不動,城上的匈奴兵在城上搖旗吶喊,對漢軍十分不屑,郅支單于派出百余名騎兵,發(fā)起了試探性進攻。 這百余人還沒沖到漢軍營地就掉頭要跑,原來陳湯已經(jīng)陳列大量弓弩兵,森冷的弓箭全部瞄準(zhǔn)了敵人,不久之后,漢軍的弓弩開啟了攻城戰(zhàn)。盾牌兵在前,弓弩兵在后,分工明確,井井有條,漢軍的弓弩不只是單兵武器,其中還有很多重弩,力道極大,殺傷力極強,敵軍被射得不敢露頭。 郅支單于在城墻上修筑了一道木板墻,企圖抵御漢軍的弓弩,木頭不是石頭,很好解決,陳湯馬上下令放火,城上的敵人被燒得哭爹喊娘。據(jù)守不是辦法,城門被打開,里面沖出幾百騎兵,然而面對陳湯的弓箭,很快這些人便傷亡殆盡。 殘暴郅支單于眼都紅了,他竟然把所有的女眷都拉上了城頭,發(fā)給她們武器,郅支單于也親自披掛上陣,女眷無法起到任何作用,而倒霉的郅支單于被射中的了鼻子,流血不止,匈奴兵退到了內(nèi)城。 漢軍破城而入,直接沖入內(nèi)城,殺掉了一千多皇室成員,郅支單于本人也死在亂軍之中,漢軍大勝。陳湯率兵奔襲數(shù)千里,擊敗匈奴,殺掉郅支單于,傳首長安,挽回大漢帝國的尊嚴(yán),對西域各國表明了強硬立場,就是令無數(shù)漢人熱血沸騰、心潮澎湃的那句話:“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參考資料:《漢書·卷七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