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菜市口地鐵站附近有個廣陽谷城市森林公園,面積不大,卻種了不少花。經(jīng)朋友推薦,五月末專程去了一趟,很驚喜地看到了冰島虞美人。紅色,白色,黃色,品種不少。天氣好,花朵半透明的花瓣被陽光照得透亮;風(fēng)一過,它纖細(xì)的身子就跳起舞來,愈發(fā)嫵媚動人。 冰島虞美人 1.罌粟屬三美人 在常見的觀賞植物中,虞美人(Papaver rhoeas)顯得清新脫俗、卓爾不群,從其別名“賽牡丹”可見世人對它的嘉獎。作為罌粟科罌粟屬二年生草本,虞美人與大名鼎鼎的罌粟(Papaver somniferum)是近親,它們美艷的花朵很容易使人想到鴉片。二者常常被路人混淆,但區(qū)分起來并不難。 總的來看,虞美人的莖、花萼、花蕾上密布剛毛;而罌粟渾身上下較為光滑,且覆有一層白色粉末。如果仔細(xì)觀察,二者在莖和葉,花和果方面都有區(qū)別。虞美人的莖纖細(xì)有分支,葉片是二回羽狀深裂;而罌粟的莖稍粗不分枝,葉片是卵形或長卵形,邊緣為不規(guī)則的波狀鋸齒。 左圖為虞美人:花莖、花苞上遍布白色剛毛 右圖為罌粟:花莖、花苞無毛,果實(shí)碩大,圖自① 罌粟:看起來覆蓋了一層白粉,葉片寬大 它們都有4枚花瓣,2枚萼片。但果實(shí)不同,虞美人的花瓣果實(shí)像一枚小小的皮鼓,扁平的鼓面上柱頭輻射排成盤狀;罌粟果實(shí)則像一個酒壇子,成熟時比乒乓球還大,是虞美人果實(shí)的好幾倍。罌粟果實(shí)頂部還有個蓋帽微微翹起。“罌”的本義就是一種盛酒的瓦器,口小腹大。 左圖為罌粟,右圖為虞美人 除了虞美人,如今在公園更多見到的是冰島虞美人(Papaver nudicaule)。它是罌粟屬多年生草本,在寒冷的西伯利亞地區(qū)被發(fā)現(xiàn),于是被冠以“冰島”之名。 一般來說,園林綠化里種的虞美人均為紅色花,而冰島虞美人色彩非常豐富,白、黃、橙、紅,溫暖人心。至于罌粟開花,一般人見不著。 色彩豐富的冰島虞美人 此外,冰島虞美人的葉片、毛色與虞美人、罌粟有較大不同。冰島虞美人葉片全部基生,即僅在貼近地面的基部才有葉子,再往上就是一根毛茸茸的莖頂著一朵花。另外,冰島虞美人花莖、花苞上的絨毛為黃褐色。 冰島虞美人花莖上無葉,毛色為黃褐色 眾所周知,鴉片及海洛因都來源于罌粟,這讓罌粟背負(fù)起邪惡之花的罪名,它那嬌艷的花朵及圓鼓鼓的蒴果讓人心生敬畏。但虞美人、冰島虞美人與鴉片沒有任何關(guān)系,可以放心大膽地種在院子里細(xì)細(xì)觀賞。它們的確好看,尤其在陽光下,那樣半透明的、發(fā)著光的花瓣,在其他植物身上很難見到,似乎超脫于塵俗之外,使我想起它們遠(yuǎn)在高原的親戚綠絨蒿。這樣的美該如何形容?想了半天,好像也只能說:花如其名!那么這么恰當(dāng)?shù)拿郑窃趺磥淼哪兀?/span> 色彩豐富的冰島虞美人 2.虞美人的原始身份 “虞美人”原指西楚霸王項(xiàng)羽之姬妾。當(dāng)年項(xiàng)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之中,他看到虞美人和騅駿馬,想到大勢已去,不禁悲從中來,于是作了那首著名的《垓下歌》?!鞍酝鮿e姬”這段歷史在《史記·項(xiàng)羽本紀(jì)》中有生動的記載: 項(xiàng)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dāng)?shù)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xiàng)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xiàng)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于是項(xiàng)王乃悲歌忼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shù)闋,美人和之。項(xiàng)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史記》全書對虞美人的記載僅此一處。關(guān)于她的芳名、年齡、容貌、何許人,如何與項(xiàng)羽相識,最終結(jié)局又如何,我們一概不知。但這不妨礙這段歷史廣為流傳,后世對于虞姬形象的塑造也從未停止。 重瓣虞美人 “虞美人”在唐代成為詞牌名,后用來命名植物,名曰“虞美人草”。相傳這種草聽到《虞美人》一曲會打節(jié)拍,會跳舞。相關(guān)記載見于《賈氏談錄》,該書乃南唐張洎于北宋開寶三年(970)出使宋時所錄,內(nèi)容為唐代軼聞: 褒斜山谷中有虞美人草,狀如雞冠,大而無花,葉相對,人路見者或唱《虞美人》,則兩葉漸搖動如人拊掌之狀,頗應(yīng)節(jié)拍。或唱他辭,即寂然不動也。賈君親見之。[1] “狀如雞冠,大而無花”,此“虞美人草”并非罌粟科虞美人。宋代一些筆記也有類似的記載,如《益州草木記》:“雅州名山縣出虞美人草,花葉兩相對,人或近之,即向人而俯,如為唱虞美人曲,則此草相應(yīng)而舞,他曲則否?!?span>[2] 雅州名山縣乃今四川雅安。宋祁《益部方物略記》(1057):“蜀中傳虞美人草,予以虞作娛,意其草柔纖,為歌氣所動,故其葉至小者或動搖,美人以為娛樂耳。” 以上三則文獻(xiàn)有相似之處,應(yīng)當(dāng)是一脈相承,且傳說成分居多。它們提到的“虞美人草”,并非本文的主角。如果不是罌粟科虞美人,那是什么植物呢?明王象晉《群芳譜》給出了答案: 虞美人草,獨(dú)莖,三葉,葉如決明,一葉在莖端,兩葉在莖之半相對而生,人或近之,抵掌謳曲,葉動如舞,故又名舞草,出雅州。見《酉陽雜俎》。 一伙人在圍觀版納植物園的舞草 原來,一開始被稱作“虞美人草”的是舞草。舞草最早見于唐段成式(803—863)《酉陽雜俎》,該筆記卷19云: 舞草,出雅州。獨(dú)莖三葉,葉如決明。一葉在莖端,兩葉居莖之半,相對。人或近之歌,及抵掌謳曲,必動,葉如舞也。 據(jù)《中國植物志》,舞草(Codoriocalyx motorius)為豆科舞草屬直立小灌木,高達(dá)1.5米,莖單一或分枝,葉為三出復(fù)葉,圓錐花序或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蝶形花冠紫紅色,具有豆科典型的莢果。舞草在唐代醫(yī)書《本草拾遺》中名曰“獨(dú)搖”:“珣曰:生大秦國及嶺南,五月五日采諸山野,亦往往有之,頭若彈子,尾若鳥尾,兩片間開合見人動,故曰獨(dú)搖。”[3]《本草綱目》以“無風(fēng)獨(dú)搖草”作為條目名。 從外形上看,虞美人草與罌粟科的虞美人相差十萬八千里,它并沒有姿色出眾的花朵,只是因?yàn)槁剺菲鹞璧膫髡f而傳于后世。那么“虞美人”這個名字,怎么轉(zhuǎn)嫁到罌粟科美麗的花卉身上的呢? 虞美人 3. 從麗春花到虞美人 “虞美人草”一開始指的是豆科的舞草,罌粟科虞美人一開始也不叫這個名字,它的原名叫麗春。 麗春花,圖自《本草圖譜》,葉片、白色剛毛描繪的十分精準(zhǔn) 杜甫有五言古詩《麗春》:“百草競春華,麗春應(yīng)最勝。少須顏色好,多漫枝條剩。紛紛桃李枝,處處總能移。如何此貴重?卻怕有人知?!钡@首詩沒有對植物形態(tài)方面的描述,我們尚無法確定此麗春是否就是虞美人。而南宋潘檉《麗春》: 梁苑花銷去,黃臺果自薰。 不同罌子粟,別是石榴裙。 婀娜才勝掌,參差莫夢云。 王郎尋水竹,駐履幾殷勤。 “不同罌子粟,別是石榴裙?!笨梢婝惔夯ㄅc罌粟花不同,但同樣開著石榴般艷紅的花朵,可以推測這里的“麗春”就是虞美人。 艷紅的虞美人 南宋時,虞美人在南京已有栽培。游九言(1142—1206)《游默齋花譜》將其視作罌粟之別種,其書云: 淳熙甲辰,客金陵,得異草曰“麗春”,罌粟別種也。罌粟其子可食,故無佳花。麗春太華,實(shí)遂無取,徇外則耗內(nèi),信乎?物皆然。干柔葉冗,又不逮罌粟,出眾草下。唯花有殊相,姿狀蔥秀,色澤鮮明,迴出葩蘤精華之上,遇風(fēng)和晴晝,標(biāo)吐倍妍。昔人命名亦善矣。[4] 罌粟,圖自本草圖譜 淳熙甲辰(1184),作者初見虞美人時,就被它的美貌所傾倒,對此不吝贊美之詞?!坝鲲L(fēng)和晴晝,標(biāo)吐倍妍”,這與我在公園遇見虞美人時的情形一樣。作者稱虞美人為“異草”,可以推測這種美麗的花卉在當(dāng)時尚未普遍栽培。但那時,虞美人已有諸多不同的花色,作者接著描述如下: 根苖止一類,而具數(shù)種之色,有紅者、紫者、白者、傅粉之紅者、丹杏之黃者,而紅復(fù)數(shù)品,有徹紅者、半紅者、白膚而絳唇者、丹衣而素純者、又有殷者如染茜,下為黑趺之端加白章焉,余不盡名……其大概如此,今江浙有之,獨(dú)金陵產(chǎn)殊異耳。 虞美人果實(shí) 《本草綱目》(1578)將“麗春”附于“罌子粟”之后,糾正虞美人為罌粟之別種的觀點(diǎn)。文中記載了諸多別名,但是尚不包括“虞美人”: 江東人呼千葉者為麗春花?;蛑^是罌粟別種,蓋亦不然。其花變態(tài),本自不常。有白者、紅者、紫者、粉紅者、杏黃者、半紅者、半紫者、半白者,艷麗可愛,故曰麗春,又曰賽牡丹,曰錦被花。詳見游默齋《花譜》。 那么“虞美人”這個名字什么時候被借用的呢?時間可能要推遲到明代后期。明王世懋《學(xué)圃余疏》(1587)將罌粟寫作“鸎粟”,稱其較小者為虞美人: 鸎粟,花最繁華,其物能變,加意灌植,妍好千態(tài),曾有作黃色、綠色者,遠(yuǎn)視佳甚,近頗不堪聞。其粟可為腐,澀精物也。又有一種小者曰虞美人,又名滿園春,千葉者佳。[5] 清初張岱《陶庵夢憶》追憶前朝往事,“金乳生草花”篇提到金乳生喜愛蒔花弄草,門前所種:“春以罌粟、虞美人為主,而山蘭、素馨、決明佐之……”將虞美人與罌粟并列,這里的虞美人應(yīng)該就是罌粟科虞美人。 虞美人 清初陳昊子園藝著作《花鏡》(1688)已將“虞美人”作為條目名,在卷6《花草類考》中列于“罌粟”之后: 虞美人原名麗春,一名百般嬌,一名蝴蝶滿園春,皆美其名而贊之也。江、浙最多,叢生,花葉類罌粟而小,一本有數(shù)十花。莖細(xì)而有毛,一葉在莖端,兩葉在莖之半,相對而生,發(fā)蕊頭朝下,花開始直,單瓣叢心五色俱備,姿態(tài)蔥秀。嘗因風(fēng)飛舞,儼如蝶翅扇動,亦花中之妙品,人多有題詠。[6] 從上文的描述可見,虞美人在園藝界有多么受寵。自此,“虞美人”一名終于找到了新的寄住。不過,在當(dāng)時,這個新的名字尚未傳開。王象晉《群芳譜》(1621)“麗春”條所載為罌粟科虞美人,而“虞美人”條所載文獻(xiàn)依然是舞草。汪灝《廣群芳譜》(1708)在王象晉《群芳譜》的基礎(chǔ)上加以擴(kuò)充,在“虞美人”一條中增加了上述《學(xué)圃余疏》和《花鏡》中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將豆科的舞草與罌粟科虞美人混在了一起。 虞美人 因此,對于歷史上涉及虞美人的詩詞,我們要注意其中“虞美人”的所指。由宋至明,借虞美人詠史的詩詞有很多,所題多為“虞美人草”?,F(xiàn)在我們知道,這類詩詞所吟詠的對象應(yīng)該都是豆科的舞草,而不是罌粟科虞美人。 時間日久,人們就會發(fā)現(xiàn),罌粟科的這種美麗的花卉,與“虞美人”這個名字是多么地匹配。這個名字逐漸為大眾接受和熟知,并且根深蒂固。近代植物學(xué)家將其作為正式名,而它的原名“麗春花”,早已被多數(shù)人遺忘。 厚敏 繪 [1] 《四庫全書》本《賈氏談錄》此條按:“此條《說郛》所載,謹(jǐn)增入。”《四庫全書提要》:“臣等謹(jǐn)案:《賈氏譚錄》,一卷,宋張洎撰。洎字偕仁,全椒人,初仕南唐為知制誥中書舍人,入宋為史館修撰翰林學(xué)士。淳化中,官至參知政事。是書乃洎為李煜使宋時錄,所聞于賈黃中者,故曰《賈氏譚錄》。……此錄所述皆唐代軼聞?!?/span> [2] 轉(zhuǎn)引自(清)汪灝《廣群芳譜》。 [3] 轉(zhuǎn)引自《本草綱目·草部》卷21“無風(fēng)獨(dú)搖草”。 [4] 轉(zhuǎn)引自謝維新《古今合璧事類備要》別集卷31“春麗花”。該書為宋代類書,《四庫提要》評曰:“所收皆兼及宋代。雖不及《太平御覽》、《冊府元龜》諸書皆根柢古籍,原原本本,而所采究皆宋以前書,多今日所未見?!?/span> [5] (明)王世懋:《學(xué)圃雜疏》,商務(wù)印書館,1937年,第3頁。 [6](清)陳淏子輯,伊欽恒校注:《花鏡》,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62年,第324頁。 ① 罌粟圖 tanja niggendijker from apeldoorn, the netherlands / CC BY 2.0 作者簡介:江漢湯湯,企業(yè)職員 / 中國美術(shù)館志愿者講解員 / 自由撰稿人,個人公眾號“古典植物園”,現(xiàn)居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