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4月,廣東省政府民政廳正式批準海南新設置樂東、保亭、白沙三縣,使得海南全島當時形成了16個縣的規(guī)模,也大致形成了今日海南市縣的格局。從各市縣現名的由來,我們也可一窺海南建置的變遷史。 五指山風光。石懷遜攝 1935年春,時任瓊崖警衛(wèi)旅旅長兼瓊崖?lián)崂杈志珠L的陳漢光,在“撫黎計劃”中擬將五指山黎區(qū)建立5個縣;四月,廣東省政府民政廳正式批準設置樂東、保亭和白沙三縣,使得海南全島形成了16個縣的規(guī)模,這也大致是今日海南市縣的格局。 彈指一揮間。這三個縣得名已整整80年,但從海南眾多市縣得名先后順序來看,它們還只能算是“年輕后生”,而澄邁、臨高等縣早在隋朝時就已采用現名,儋州的名字甚至可以追溯到2100多年前的漢武帝時設的儋耳郡。 海南各市縣現名的由來可謂五花八門,有的是因境內山水得名,有的是因行政建置變化更名,有的是因村鎮(zhèn)名而來,有的則是因為與國內其它地區(qū)重名而改,從各市縣現名的由來,讀者諸君亦可一窺海南建置的變遷簡史。 1935年對于現在海南市縣格局的形成至關重要,16個市縣的建置與今天的格局幾乎一致,雖然早在公元前110年西漢武帝時就已在海南開郡設縣,珠崖、儋耳二郡也是下轄16個縣,但兩千多年來,其建置仍主要是在環(huán)島沿海地區(qū),對于廣闊的五指山腹地黎區(qū),歷代王朝雖然或剿或撫,卻始終無法建立穩(wěn)定的行政建置。 陳漢光在任瓊崖?lián)崂杈珠L之初,就向廣東省政府呈送“撫黎計劃”,提出在黎區(qū)設置新縣及開辟公路創(chuàng)辦學校等開化措施,得到廣東省政府同意,并特撥銀幣五十萬元,作為先行開辟公路之用,于是陳漢光征發(fā)民工,開山修路,自南豐經白沙至元門,自陵水至保亭,自崖縣至樂東,各段路基,數月間相繼完成。 陳漢光在“撫黎計劃”中原擬將五指山黎區(qū)建立五個縣,以嶺門、南豐、東方、保亭、興隆為縣治。廣東省民政廳在給省府的呈文中說:“珠崖一島,孤懸海外,先已分置十三縣,類多環(huán)海設治,島中腹地,黎苗雜處——實居全島之半,情形特殊,區(qū)域廣大,倘不另設縣治,則原有各縣,鞭長莫及,難收指臂之效?!F因經費問題,擬設三縣?!?/span> 廣東省政府審查結果,認為可行,照案通過,于是樂東、保亭、白沙三縣于1935年4月正式宣告成立,因是從原有縣黎區(qū)劃出的七十余峒組成,故統(tǒng)稱為“黎區(qū)三縣”。 其中樂東的縣名可追溯至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崖州曾在抱由峒南6公里的瑞芝山建筑“樂安城”,明清二代均設“樂安營”,樂東縣即由“樂安城”演變而來。保亭是因清朝曾設“寶亭營”而得名;另有一說是清末馮子材(宮保)征黎時帶兵駐此,建亭一座,后人稱為“馮官保亭”,日久簡稱“保亭”,縣以亭名。白沙縣名則是根據《清史稿·地理志》記載:“儋州有薄沙巡司”的“薄沙”演變而成。 而在1935年“黎區(qū)三縣”設置前,定安縣曾長期是海南唯一的中部縣,它的歷史可追溯到1292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始設置定安縣,意為從此境地安定,黎庶安寧。 新中國成立后,1952年,又新設了瓊中和東方兩個黎縣,瓊中早在解放前的1948年2月,就已由中共瓊崖特委設置,時隸屬中共瓊崖東區(qū)地委管轄,1949年3月并入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qū)行政委員會。1952年劃鄰縣部分黎境,恢復了瓊中縣建置,成為毗鄰四周九市縣,位居五指山腹地、瓊島中部的縣,縣名“瓊中”就是由于地理位置而得。 東方是將原昌感、樂東、白沙、儋縣部分黎區(qū)劃設的,因境內黎峒有東方、中方、西方三村,當時設治于“東方村”而得名。1958年將昌感、東方、白沙三縣合為東方縣,治所設在叉河,不久遷駐八所鎮(zhèn)。1961年又分開,恢復白沙縣,以昌化江為界劃分昌江、東方兩縣,昌江居北,東方居南,各有山有海。東方市的前身可追溯到西漢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始設的九龍縣,隋朝則改稱感恩縣。 海南各市縣中因山水而得名的眾多,其中較有代表意義的是澄邁、陵水、文昌、瓊山等四市縣。 位于瓊北的澄邁歷史悠久,可追溯到西漢在海南初設郡縣之時的茍中縣,后一度長期被廢。到隋大業(yè)三年(607年),在舊茍中縣境立新縣,并取境內澄江、邁山之首字,易名澄邁縣,澄邁之名自此始,并傳承至今,成為海南各市縣現名中最古老的。澄邁從立縣之初其縣治即為老城,到明朝時因??懿?,遂有遷移縣治的倡議,但直到四百多年后的清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才將縣城遷至今治南渡江邊的金江鎮(zhèn)。 陵水的建置較有爭議,有說法是唐朝設置,但多數說法是隋大業(yè)六年(611年)置縣,縣名來源亦說法不一,但皆和境內水名有關,一說是縣城東北有“陵楠水”(今港坡河)直通大海,陵楠水簡稱“陵水”;二是唐代陵水縣設治于博吉村,發(fā)源于七指嶺的陵柵水(今陵水河)流經縣治,以“陵柵水”簡稱“陵水”而得名。 文昌的前身是西漢元封元年設置的紫貝縣,屬珠崖郡。初元三年,漢元帝接受賈捐之建議撤銷珠崖郡后,紫貝即成廢縣。直到隋朝大業(yè)三年,才在紫貝縣故墟上設置武德縣,后改名平昌縣,直到627年才改名“文昌” ,是“以縣南文昌江設名”。 在文昌得名的同年,還新設了瓊山縣,“瓊山”一名的由來,據《方輿紀要》載“府南十里有瓊山,土石多白,似玉而潤,縣以此名?!奔匆猿悄习资降陌资瘽崫櫲缬竦暮x,取名瓊山。 儋州和萬寧名字的由來則和當時的行政建置變更有密切關系。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實行改郡為州,遂將原來“儋耳郡”改為“儋州”。而早在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就在海南島置珠崖、儋耳兩郡,這是海南島上最早同時出現的行政建制,由于珠崖郡后來屢次易名,其所指代地區(qū)也從島北改為島南,故儋耳(儋州)也就成了海南唯一一個沿用2000余年的郡縣名。以后各朝代雖相繼變更為昌化軍、南寧軍等,但明清時仍沿用儋州,民國元年(1912年)改稱儋縣,1950年海南解放后,儋縣建制沒有改變,至1993年,撤銷儋縣設立儋州市(縣級市),2015年初升級為地級市。 萬寧則可謂“命運坎坷”,從唐貞觀五年(公元631年)設縣(當時稱“萬安縣”)直至清末,近1300年的歲月里,古萬城歷經反反復復的郡、州、縣、軍等行政區(qū)劃的改制更迭,在南宋紹興六年(1136年)的廢軍為縣的行政建置變革中,“萬安軍”被降格為“萬寧縣”,萬寧的名字才首次出現,但不久又經歷反復,直至民國三年(1914年),最后一次撤州并縣,才又復改為萬寧縣,并沿用至今,1996年萬寧撤縣設市。 海口和三亞作為瓊北和瓊南地區(qū)的兩大中心城市,知名度甚高,但它們建市獨立發(fā)展的歷史卻甚短,名字皆來源于村鎮(zhèn)名,還都上演了“蛇吞象”的逆襲,風頭蓋過了傳承千年的中心城鎮(zhèn)——府城和崖城,并終將后者收入囊中。 南宋時設??谄?,范圍包括今天的海甸與??诶铣菂^(qū),海口地名即出于此。到元代,??谄直阒饾u代替白沙津,成為海南渡海和物資進出口的主要港口之一。明洪武27年(1395年)開始筑城,按兵制海口浦改建為所,稱“??谒?。清咸豐年間據《天津條約》海口被辟為對外通商口岸,商賈云集,遂日見繁盛。民國初期的1912年,海口所改稱??阪?zhèn)。1926年脫離瓊山縣開始建市,成為海南歷史上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城市,并日漸取代瓊山成為海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50年4月??诮夥?,同年6月正式設市,后將瓊山并入,合為??谑?。此后,瓊山、海口又幾番分分合合,直到2003年區(qū)劃調整,瓊山和??谠俣群隙鵀橐弧?/span> 三亞出現相對較晚,但據明代正德《瓊臺志》已有“三亞村”、“三亞里”的記載,關于“三亞”名字來源眾說紛紜,一說是因三亞河(古名臨川水)有東西二河至此會合,成“丫”字形,故取名“三亞”;另一說三亞與五指山的原名通什一樣,屬當地黎語的音譯,意為海邊的大田或烏鴉田。三亞歷史悠久,隋設臨振郡;唐代改為振州;宋代時改振州為崖州,成為中國最南端的地級規(guī)模的州郡;1905年,升崖州為直隸州;1912年,廢直隸州,設崖縣,解放后沿襲崖縣,但1954年將崖縣縣委、縣政府及直屬機關從崖城搬到三亞;1984年,經國務院批準撤銷崖縣設立三亞市,因其市機關所在地三亞鎮(zhèn)而得名,1987年升格為地級市。 同樣因村鎮(zhèn)而得名的還有臨高,但歷史要更為久遠,隋煬帝大業(yè)三年(607年)開始建縣,因縣治毗耶山,故名毗善縣,屬珠崖郡。唐武德五年(622年),毗善縣改為富羅縣,屬儋州。同年,撤富羅縣,在今治東40里那虞都海濱之臨機村設置臨機縣,縣名得自村名。唐玄宗開元元年(713年)才更改為現名。 對于昌江和屯昌兩縣而言,改成現在的名字是有些許無奈的,因為它們居然和別的地區(qū)重名了。昌江原名昌化,可謂歷史悠久,能追溯至西漢元封元年在海南初置儋耳郡時所領的至來縣。到了1914年,當時的廣東省民政部長朱開憲令各知事,遞照部令改定全國重復之縣名。因與浙江的昌化縣同名,遂將昌化縣改名為昌江縣。 38年后,屯昌也遭遇了昌江同樣的煩惱,當時“屯昌縣”名為“新民縣”,是1948年設置的新縣,但與遼寧新民縣重名,1952年國務院為了便于管理,便以縣人民政府的駐地在“屯昌鎮(zhèn)”為名,改新民縣為屯昌縣,屯昌鎮(zhèn)后改名屯城鎮(zhèn)。 在海南各市縣名稱中,瓊海絕對算是個特例。1958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將瓊東、樂會、萬寧三縣合并為瓊海縣(次年萬寧縣又分出),因地處瓊島的東海岸,故取“瓊?!睘榭h名,建治在嘉積鎮(zhèn)。 進入21世紀后,海南市縣名稱中又多了兩個名字,2001年7月,通什市更名為五指山市,明顯是以其境內象征海南島的五指山而得名。五指山市是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一度為海南島南部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 三沙市是在2012年時伴隨海南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的撤銷而同時建立的新行政區(qū),是中國地理位置最南、總面積最大而陸地面積最小且人口最少的地級市,也是全國繼浙江舟山之后第二個以群島設市的地級行政區(qū)。 本文寫作參考李勃教授《海南島歷代建置沿革考》一書。 原標題:海南市縣得名趣話 (編者注:本文原載于2015年11月9日海南周刊,見刊略有刪減。) 來源:海南日報 海南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