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9年劉備在漢中稱王,220年劉備在成都稱帝,這幾年可以說是劉備的巔峰時期,漢中稱王,成都稱帝,一切似乎已經是天公作美,讓自己在三國這種混亂的局勢中成為了三國雄主之一。 而此時,與“臥龍”諸葛亮齊名的大軍師“鳳雛”龐統(tǒng)卻因此死了,可想而知劉備心里是多么的怒不可遏,于是對劉璋發(fā)起更加猛烈的攻勢,最后拿下了益州。 而第二次是在建安二十四年,“武圣”關羽發(fā)動了襄樊戰(zhàn)役,但是出征途中沒有遵照諸葛亮“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的謀略,反而侮辱東吳使者,導致孫權心中不快。同時,本應該和關羽聯合作戰(zhàn)的南郡太守糜芳因關羽對他有些不屑而懷恨在心,在戰(zhàn)場上從不幫忙,而且在聽聞關羽不會歸還荊州的話后,心中更是憤恨難平,于是便勾結孫權倒戈一擊,在關羽攻打樊城失利引軍撤退時,安排伏兵擊殺了關羽,趁機占領了荊州。 但是當時劉備早就已經被怒火蒙蔽了心智,忘記了這個行軍打仗中的大忌諱。 比如劉備在出兵討伐劉璋的時候,吳懿阻擊劉備失敗后,就直接投降了劉備大軍,不僅如此,還有李嚴、費觀等統(tǒng)帥也都率領了部下向劉備投降,做到這些的前提,就是劉備要先入川,有時間收攏民心才行。 于是,孫權和劉備兩方的將領先禮后兵,不過,對于鎮(zhèn)守荊州的關羽,自然不愿意讓出荊州的郡縣。因此,雙方不歡而散后,孫權命呂蒙準備進攻荊州南部,魯肅將萬余人馬于益陽牽制關羽,劉備從益州帶兵回援。 因為相對于孫權,曹操才是劉備的主要敵人,這無疑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間的關系。 在公元211年,曹操親率大軍到漢中征討張魯,這一舉動讓劉璋擔心漢中失守之后,益州就面臨著唇亡齒寒。 所以在劉備到孫權的地盤京口的時候,周瑜就建議孫權把劉備軟禁在江東,為他修建豪華的宮殿,用''美女玩物''來消磨他的意志,把劉備和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人分離開,然后試圖招降他們,或者是直接用劉備作為威脅,進攻劉備在荊州的地盤,把劉備集團吞并之后孫權基本上就可以和曹操劃江而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