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是中國56個民族的統(tǒng)稱,泛指中國境內(nèi)各族人民以及世界各地的所有華人。 中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最終形成了56個民族守望相助、手足相親的中華民族大家庭。 “中華”一詞,源自古代華夏民族,地處黃河流域一帶,被認為居四方之中,且文化、經(jīng)濟比較繁華,故稱中華,后來亦稱為中原或中國?!懊褡濉币辉~,較早在《南齊書》列傳之三十五《高逸傳·顧歡傳》中出現(xiàn):“今諸華士女,民族弗革?!?/p> 19世紀末,現(xiàn)代意義上的民族概念從日本傳入。1899年,梁啟超首先使用了現(xiàn)代的“民族”一詞,1902年又率先使用了“中華民族”一詞。1905年,梁從歷史演變的角度分析了中國民族的多元性和混合性,強調(diào)“中華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實由多民族混合而成”。1907年,著名立憲派代表楊度也使用了“中華民族”一詞。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宣言書》中宣告:“國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國,即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為一人——是曰民族之統(tǒng)一。”后來他又指出:“應該把我們中國所有各民族融化成一個中華民族……并且要把中華民族造成很文明的民族?!?/p> 1927年以后的南京國民政府,按照孫中山的理念,打出“復興中華民族”的旗號。1927年4月18日的《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宣言》宣稱,要使“中華民族成為自由平等之民族”。由國民政府組織編撰的《綏蒙輯要》,其開篇說明《中華民族》明確表達:“中華民族,都是黃帝子孫。因為受封的地點不同,分散各地,年代悠久,又為氣候懸殊,交通阻隔,而有風俗習慣之不同,語言口音之歧異,雖有漢滿蒙回藏等之名稱,如同張王李趙之區(qū)別,其實中華民族是整個的,大家好像一家人一樣,因為我們中華,原來是一個民族造成的國家?!?/p> 抗日戰(zhàn)爭期間,面對外敵入侵和民族危機,中華民族的觀念得到廣泛傳播和強化。1935年,《風云兒女》的主題曲《義勇軍進行曲》中,“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一最具震撼力的呼喚,使“中華民族”的觀念成為強大的精神力量,激勵全體中華兒女奮起投入抗擊法西斯侵略的斗爭中。 1939年12月,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chǎn)黨》中對“中華民族”作了深刻的論述,表明了“中華民族”是中國各民族的共同稱謂,強調(diào)了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中華民族”內(nèi)部各民族一律平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和民族平等、共同繁榮的政策。中華民族的發(fā)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從1953年至1982年,在全國范圍內(nèi)開展民族調(diào)查,先后確認了漢族以外的55個少數(shù)民族,包括漢族、滿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薩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畬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東鄉(xiāng)族、納西族、景頗族、柯爾克孜族、土族、達斡爾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普米族、朝鮮族、塔吉克族、怒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鄂溫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爾族、獨龍族、鄂倫春族、赫哲族、門巴族、珞巴族、基諾族共56個民族。此外,尚有少量未經(jīng)識別的民族。 2000年少數(shù)民族人口為10643萬,占全國人口的8.41%。人口在100萬以上的少數(shù)民族有壯、蒙古、回、藏、維吾爾、苗、土家、彝、布依、朝鮮、滿、侗、瑤、白。人口最少的是赫哲族和珞巴族。人口最多的是壯族,約1700萬。赫哲族只有4000多人。 各民族擁有自己的語言,同時習用漢語作為共同的語言。55個少數(shù)民族中,回族和滿族通用漢語文,其他53個民族有本民族語言,有22個民族共使用28種文字。國家制定了蒙古文、藏文、維吾爾文(哈薩克文、柯爾克孜文)、朝鮮文、彝文和傣文等文字編碼字符集、鍵盤、字模的國家標準。各少數(shù)民族同漢族一樣,為創(chuàng)造祖國燦爛的文化,為全人類的文明,作出了自己寶貴的貢獻。 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錯雜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經(jīng)濟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親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多元一體格局。中華民族和各民族的關系,是一個大家庭和家庭成員的關系;各民族的關系,是一個大家庭里不同成員的關系。各民族多元一體,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一筆重要財富,也是我們國家的重要優(yōu)勢。 中國共產(chǎn)黨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奮斗目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