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易經(jīng)》是公認的“群經(jīng)之首”,“大道之源”,所以魯迅先生才會說:“讀懂了《易經(jīng)》,就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 《易經(jīng)》的確稱得上是一本人生的“智慧之書”。我們學(xué)易,千萬不能迷信,更不要有“命是天注定的”這種消極的想法。 其實《易經(jīng)》是國學(xué)的精髓,是我們祖先留下來的大智慧寶藏。所以,我盡自己所能,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帶領(lǐng)大家讀懂《易經(jīng)》的規(guī)律和奧秘。 易經(jīng):恩里生恨,不要低估人性的惡,對三個親近之人要“薄情”些 對兒女一定要薄情一些《紅樓夢》有言:訓(xùn)有方,保不定日后擇強梁。 一個人的年齡越大,見過的事情越多;人是最易善變的精靈,有的人小時候很乖,長大了卻變得叛逆放縱。 有的人年少時,似乎不學(xué)無術(shù),成家后卻能夠在社會上混得風(fēng)生水起;有的人仕途光明,前程大好,轉(zhuǎn)眼卻因貪腐變成階下囚。 中國自古就有“慣子等于殺子”的格言,所謂“恩里生害”,父母對自己的兒女過分“溺愛”,往往培養(yǎng)的是自私不通人性的“白眼狼”,孩子長大后“任性放縱”,“不懂得感恩和回報”,甚至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情,成為父母一生都放不下的心頭恨。 為人父母者,一定要懂得,真正地愛孩子,是把孩子培養(yǎng)成人格完善的人。所以對兒女嚴(yán)格一些,少些嬌慣溺愛,看似“薄情”,實則對兒女是真正的好。 對愛人一定要薄情一些夫妻之間是平等的,誰也不是誰的保姆,誰也不是誰的奴隸。 夫妻關(guān)系再好,也要切記:一定要對愛人薄情一些;最好的感情不是一方對另一方的依賴,而是共同攜手相互扶持,否則一方累得要死要活,而另一方卻只想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旦有一天你的心理失衡了,就會變成對愛人的怨恨。 在所有的感情關(guān)系中,一個人的任勞任怨,默默付出往往是培養(yǎng)的忘恩負義的人和懶惰的人,不管對誰都是如此。你勤快了,你一直付出,一般換來的都是等待和指責(zé)。 對不明事理的親人薄情一些俗話說:親不親,一家人,你不幫誰幫?然而對不明事理的親人,把你當(dāng)成財神爺?shù)挠H人還是薄情一些。 正所謂“死要面子活受罪”,其實為難的是自己,對于總是依靠你的親人,如果你的能力和財力擔(dān)當(dāng)不起,就要學(xué)會薄情一些,果斷拒絕。 有些親人不懂得感恩,總認為你幫他是應(yīng)該,甚至出錢出力出少了都覺得不滿足,不滿意,這樣的親人往往會不明事理,甚至?xí)槻徽J人,你付出多少他都會覺得理所當(dāng)然。 對于那些過于自私的親人,還不如薄情一點,能夠做到互不相欠,自立自強,比最后關(guān)系鬧僵,視作仇人還不知要強多少倍。 有一句話說:看似無情卻有情,很多時候,越是最親的人,往往會冷酷無情,對以上三個最親的人有時候“薄情”一些,才不會“恩里生害”,實則才是真正對他們好,也是對自己好。 “讀萬卷書不如讀真經(jīng)一部”,就是說的《易經(jīng)》自古以來,那些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做對人生決策從此平步青云的成功人士,都是把《易經(jīng)》列為必讀之書。 《易經(jīng)》不只是一本天書,更是一本關(guān)于人生的“答案之書”。 《易經(jīng)》為群經(jīng)之首,設(shè)教之書,包羅萬象、廣大精微,被譽為“大道之源”,是中華文化傳統(tǒng)的源頭,儒家、道家皆以為經(jīng)典,幾千年來對華夏文明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在古人看來,易經(jīng)之所以博大精深,歸根結(jié)底是因為它包羅萬象,但是對于普通人來說,《易經(jīng)》其實是一部涵養(yǎng)福報的古籍,里面暗藏著更為高深的智慧。 我們學(xué)習(xí)和了解《易經(jīng)》,不但能看到自己的先天稟賦,還能幫助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工作、情感的規(guī)律。 《易經(jīng)》可以告訴你,根據(jù)今時今日的條件,如何選擇才是最正確的。每選對一次,成功幾率放大10倍、20倍。所以說世界人類唯一的智慧寶典,首推讀懂中國《易經(jīng)》。 可能很多人包括身邊的很多朋友都覺得《易經(jīng)》太過于高深,又是文言文,別說是將里面的道理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了,就是光讀起來就很費勁,也很無聊,即使想讀也有些力不從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