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調漂看似簡單,實則門門道道很多。一位釣魚老師傅曾講,如果要說浮漂能聊上個三天三夜,雖然略有夸大 但由此可見還是比較復雜的。 浮漂的調釣對于每一個釣魚人來說都是必修課,浮漂就是我們釣魚人的眼睛,釣魚玩的就是釣手通過浮漂的傳遞信號對水下魚情的掌控。能不能更加精確的抓住魚口,主要就體現在釣手能否調好浮漂的比重。懂調漂的釣魚人,覺得調漂不需要那么復雜,合適就好。不會調漂的人,總會糾結調幾釣幾,對調釣只是生搬硬套。偶然的一次合適就會死守不放,就認為這樣調釣就很好,只會認死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那應該如何正確調漂呢? 網絡上關于調漂的教學太多了,圖文并茂的,但還是有很多釣友看不懂,其實沒必要搞得那么復雜,接下來我簡單化的歸納了兩種簡單的調漂方法,基本上適合大江南北的魚情。 一、底棲魚調漂法 這種調漂法應用是最廣泛的,主要是針對底棲魚類,鯽魚、鯉魚、黃辣丁、鯰魚等。這個調法很簡單,不用去考慮各種不同水清的調幾釣幾,不用去考慮子線彎曲程度。 1、先將浮漂拉到距離鉛皮很近的地方,只要這個距離小于水深即可,不需要拋太遠。拋竿到水中觀察浮漂剩余目數,修剪鉛皮到浮漂露出水面一點或者一目即可。這就是調平水或者叫調一目。 2、上鉤掛一塊小鉛皮,拋竿到實際釣點后,將浮漂拉到露出水面2、3目即可。這樣就是釣目,釣2、3目。這樣調漂無論是搓餌還是拉餌目數都會很穩(wěn)定,除非水底不平。 魚情決定釣目,釣目是浮漂露出越少越靈,露出越多越鈍。這樣我們就能很好的根據魚情來選擇釣目了。有頓口釣不到魚,就上拉浮漂,讓浮漂露出更多,直到能見到動作釣到魚為止。 浮漂動作小,甚至抬桿換餌時發(fā)現掛到魚了,那就是過鈍,那就下拉浮漂,直到能看清動作。 這樣,最簡單的使用調漂方法就完成了,在這個階段不用去考慮子線彎曲程度,實實在在釣到魚才是正經事。隨著釣魚的時間長了自然而然就明白道理了。就不用被枯燥的理論困擾。 二、全水層調漂法 全水層調漂法適合魚種豐富,底層、中下層、中上層魚種較多的水域使用,一次調整浮漂之后,可以自由切換水層,無需重新調整。 同樣是將浮漂拉到距離鉛皮很近的地方,只要這個距離小于水深即可,拋竿到水中觀察浮漂剩余目數,修剪鉛皮到浮漂露出水面11目以上,就調漂完畢了。 這種調漂法無需刻意找底,想釣底餌料搓(拉)大一些,想釣浮就餌料小一點,比重輕一些即可。因為現在的商品餌料一般比重下可以壓下4、5目左右,直接將浮漂拉到想要垂釣的水層,掛餌直接垂釣即可。 另外,這種調漂法不建議使用過大吃鉛量的浮漂,容易造成餌重無法壓下太多目數,造成很難釣底,2克以內的吃鉛量的浮漂比較適宜。這種調漂法如果底釣鯽魚類沒有魚口,發(fā)現有中上層蹭線或者撞漂,可立即下拉浮漂到適合水層進行釣浮、釣水皮,控制一下餌重即可。南方很多釣友都喜歡這種方式,鯽魚沒口翹嘴開口的話,立刻就可以改換水層,如果是第一種調漂法還需要修剪鉛皮才可以做到。 這種調漂法最大的一個弊端就是有水流的地方走漂過快,需要根據情況斟酌使用。 這兩種調漂法是最直接的調漂方法,意圖就是不干擾新手釣友的思緒。隨著釣魚次數增多,有經驗了,會判斷魚情,再來了其他調漂方式。 資深釣魚人最常用的調漂方法: 1、空鉤調漂法 空鉤調漂是最常見的一種方法,什么魚情都適用,但要注意餌重。首先重鉛找底,找到底后,將浮漂向下拉一個子線加十公分左右的長度,重新拋入水中查看浮漂目數,如果浮漂沉入水中,說明鉛皮重量大過浮漂浮力,減輕鉛皮,直到浮漂露出7、8目,這里需要對自己的餌重有個基本的判斷,餌料重,露出的目數就需要多,餌料輕,露出的目數就少,這時可以掛餌查看浮漂目數,一般情況浮漂都會沉入水中,就需要向上調整浮漂,直至浮漂露出2目,一般野釣建議從2目釣起,看水情和魚情變化進行調整,如果有流水,可適當增加浮漂目數,如果浮漂有動作而刺不中魚,說明2目過靈,也需要向上調整浮漂,直到調整到刺魚成功為止,這個是最常用的浮漂調整方式。 2、帶餌調漂法 這種調漂法在找底的過程是相同的,差異是在減輕鉛皮,調整浮漂目數的時候單鉤或者雙鉤帶餌料調漂,建議單鉤帶餌 調漂,這樣的方式不至于過鈍,假設帶單餌調漂到2目,那么雙鉤掛餌釣3、4目,雙鉤肯定是到底狀態(tài),好處是用非常輕的餌料,例如蚯蚓和紅蟲等,也可保證雙鉤到底,子線一定程度的彎曲,對于野釣來說,影響并不大。 至于雙鉤掛餌調漂的好處是可釣底可釣浮,多用在垂釣翹嘴,紅尾等多水層魚種的時候,可從底釣,離地釣,浮釣自由切換。 野釣浮漂選擇 常說浮漂是釣魚人的眼睛,正確調漂固然重要,但是浮漂的選擇也是非常重要的,優(yōu)質的浮漂更能直觀反映信號,提供有效的魚類信息。野釣我建議準備兩種不同類型的浮漂。 一種是針對鯽魚、鯉魚的浮漂,更嚴格的說是針對底層魚的浮漂,這類浮漂有什么特點呢?首先漂身多數細長,弧形較小,漂肩可以根據情況選擇是否溜尖還是急收肩,很好判斷,觀看漂肩位置是急促的收回,還是上下圓潤的溜尖。收肩越急的越不利于下底,弧度越大的越不利魚下底。下面的圖片是我建議大家挑選的漂型,可以作為參考。 第二種就是常見的棗核型,近幾年棗核型浮漂非常熱門,已經到了不用棗核型浮漂就不會釣魚的地步,其實完全沒有必要,棗核型浮漂并不是適合所有魚情的,尤其漂身短促的棗核型浮漂,是不利于釣底的。野釣我建議選擇更中和一點的棗核型浮漂,不需要太夸張的弧度,只要起到下沉緩慢,漂身可以讓頓口顯得緩而穩(wěn)的信號就可以了。 一般來說,有這兩種漂型就足以滿足大多數魚情。 我們選的時候可以注重下浮漂的工藝,好的工藝是質量的保證,尤其是一些需要手工制作的地方,膠水的質量,拼接的手法,包括油漆的涂抹,設計一些特殊漂型的理念上面,都需要良好的工藝來控制。 我用的 本 汀 這款浮漂工藝就非常不錯。德國高分子納米晶體材料制成,自重輕,浮力大,不吃水,不漲目。水阻小,抗風浪,魚口非常清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