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0 11:39 華人號:文化印象和顏悅色,是對陌生人有禮,對父母盡孝。 一個人,可以佯裝一切,卻無法佯裝教養(yǎng)。 教養(yǎng),是一個人從骨子里透出的氣質(zhì),藏不住,也裝不來。 古人說,君子有九思,和顏悅色占其三:“色思溫,貌思恭,忿思難?!?/span> 臉色溫和,不嚴厲;容貌謙恭,不倨傲;忿而不怒,不沖動。 所謂教養(yǎng),就是言行得當,讓每個人都很舒服,如月之光華,明亮且柔和。 和顏悅色待人,是人最大的教養(yǎng)。 對陌生人和顏悅色,是禮 有人問過這樣一個問題:
一個人,面對和自己有關的人,可以偽裝出對應的樣子。 面對陌生人,才最真實,最能反映出他的人品和教養(yǎng)。 開學季,新生請老人幫他看行李,老人爽快答應,囑咐他快去快回。 從晌午等到午后,新生才回來,老人沒說什么,就離開了。 直到開學典禮,新生發(fā)現(xiàn),老人正是北大副校長,季羨林。 每個人之間,第一次相遇,都是陌生人。 因為陌生,可以隨心所欲,不拘于禮,反正一面無緣,可能再無交集。 所以,在陌生人面前,和顏悅色,是最真實的教養(yǎng),是懂禮。 和顏悅色,是服務員不小心弄撒湯汁,道歉時,顧客微笑著說,沒關系; 是農(nóng)名工蹭掉腳下泥濘,扭捏著上車時,司機熱情的一句歡迎; 是小朋友寫下的字條, 垃圾桶里有碎玻璃,貼心地囑咐保潔,要小心。 古人說:“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span> 溫柔對人的人,也值得被溫柔地對待。 對待陌生人,和顏悅色,推己及人,懂得尊重,才能有禮有情。 對父母和顏悅色,是孝 周國平說:“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克服本能,是教養(yǎng)?!?/span> 對父母,之所以挑剔,是因為我們知道,無論怎樣,他們都不會離開。 仗著他們無私的愛,讓我們肆無忌憚。 《論語》子夏問過孔子,什么是孝? 孔子回答:色難! 意思是,對父母和顏悅色,是最難的!不擺臉色給父母看,就是孝。 父母不是壞情緒的垃圾桶,關系近更不是肆意發(fā)脾氣的理由。 孝順不只是物質(zhì)的供養(yǎng),更要有耐心,尊重,安慰和關懷。孝順,沒有和顏悅色,都是表面文章。 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追思母親。 因為雙腿癱瘓,史鐵生變得喜怒無常,每次大發(fā)雷霆,母親都躲在屋外,遠遠觀望,心在滴血。 直到母親因為肝癌晚期,口吐鮮血倒下,心里口里掛念的還是兒子。 他幡然悔悟,“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里總是加倍的?!彼蠡趯δ赣H發(fā)了太多的脾氣。 孝養(yǎng)父母之身固然重要,孝養(yǎng)父母之心也不能少。 多一些笑臉,少一些抱怨,增一分感恩,添一分溫暖。 孝順父母,就應該和顏悅色,讓他們感到開心快樂。 對愛人和顏悅色,是愛 古詩云:“同聲自相應,同心自相知?!?/span> 愛人,是一個讀起來,都讓人心下一暖的字眼。 既然“結發(fā)為夫妻,恩愛兩不疑”,就要把柔情似水付與對方。 和顏悅色,是最深刻的教養(yǎng),最美麗的浪漫。 生活瑣屑,家長里短,在一起生活久了,彼此之間分歧難免。 愛,是解決分歧最好的答案。 兩口子吵架,每次先生吵不過,就出去溜達,順便買菜回家做飯,妻子覺得他又好氣又好笑。 先生知道妻子,對美食毫無抵抗力,苦練了自己的廚藝。 于是每次只要一吵架,他就下廚做一頓豐盛的晚餐,一頓飯的功夫,氣也就消了。 有矛盾不要緊,和顏悅色,哄對方開心,矛盾也能變成感情的潤滑劑。 感情里,不妨學會示弱,老子曰:“柔弱勝剛強?!?/span> 爭強好勝,勝即是敗,以剛對剛,兩敗俱傷。 愛,是體貼,是在乎,有教養(yǎng)的人,一定會讓對方看到最好的自己。 和顏悅色,留一個好心情,給愛人,也是給自己。 ▽ 古來教養(yǎng)出高貴,沒有教養(yǎng)成下流。 和顏悅色,是對陌生人有禮,對父母盡孝,對愛人示愛。 有教養(yǎng)的人,總是和顏悅色,讓人如沐春風。 余生漫漫,做個和顏悅色的人,才能被命運溫柔以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