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可能都奇怪過這樣一件事,秦始皇是秦一世,胡亥是秦二世,胡亥之后的秦朝統(tǒng)治者還有子嬰,正是他出城投降,向劉邦獻(xiàn)上玉璽、兵符等物,秦朝才宣告結(jié)束。 那為什么史料上說“秦二世而亡”而不說“秦三世而亡”呢?因為子嬰不能被稱為秦三世,他不是皇帝。 趙高害死胡亥之后,本想自己稱帝,可文臣武將們實在不想奉一個太監(jiān)為帝,誰都不支持他。趙高無奈,選中子嬰為繼統(tǒng)者,但還是心有不甘,便對子嬰說秦國本來就是諸侯,統(tǒng)一六國才稱帝,現(xiàn)在六國再次獨立,稱帝名不副實,復(fù)稱秦王才合適。 子嬰不得不同意。其實他也知道,趙高讓他稱王而不稱帝,是在降低篡位的難度。只要時機(jī)成熟,趙高一定會動手鏟除自己,所以子嬰先下手為強(qiáng),搶先一步弄死了趙高,誅三族。 看到這里的時候,相信很多朋友和我有一樣的想法,當(dāng)初繼位的哪怕不是扶蘇,是子嬰也好呀,看他收拾趙高這么干脆利落,就知道他挺有能力,不是池中之物。 但問題的關(guān)鍵在于,子嬰究竟是誰?古代史學(xué)家們大概也搞不清楚,因而有多種記載,衍生出很多說法,令子嬰的生死之謎越發(fā)撲朔迷離。 有人認(rèn)為,子嬰是秦始皇的兒子,胡亥的兄長。其依據(jù)是《六國年表》中的記錄“高立二世兄子嬰”。 但胡亥是在殺光兄弟姐妹后才登基的,子嬰如果是秦始皇之子,肯定也逃不過他的屠刀。胡亥的皇位,是他聯(lián)合趙高、李斯發(fā)動沙丘之變得來的,兄弟不死絕,他這皇位坐不安穩(wěn)。 也有人認(rèn)為,子嬰是扶蘇的兒子,也就是秦始皇的孫子。其依據(jù)來源于《史記·秦始皇本紀(jì)第六》:“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 二世之兄,自然是指胡亥的兄長,確定這位兄長是扶蘇則是因為他是秦始皇的長子,按年齡推算,他的兒子最有可能長大成人。 但這也有點說不通。 胡亥只當(dāng)了不到三年的皇帝,而子嬰向劉邦投降的時候,帶著他的妻子兒女。妻子嘛,古代人十歲娶的也有,但子嬰連兒女都有了,這可就說明他已經(jīng)成年。 倒推一下,三年前他應(yīng)該也不是小孩子,胡亥既能矯旨逼扶蘇自殺,難道會放過他已經(jīng)長大成人的兒子嗎?這可是最有可能復(fù)仇奪位的火種??! 顯然不合情理。 胡亥要是這么善良,那他也不是胡亥了。斬草除根的道理他比誰都懂,否則不會把兄弟姐妹都?xì)⒔^,以至后來被趙高欺負(fù)的時候,身邊根本也沒個兄弟幫忙。 還有人認(rèn)為,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依據(jù)來源于《史記·李斯列傳第二十七》:“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璽?!?/p> 這位始皇弟,指的就是子嬰。但秦始皇的父親秦莊襄王估計不同意這種說法,很多史料里都記載著他有兩個兒子,秦始皇嬴政和長安君成蟜,子嬰又是哪里冒出來的? 嬴政倒是還有兩個異母兄弟,他母親趙姬和嫪毐私通生的,早被氣急敗壞的秦始皇給摔死了。即便他們抗摔能力超強(qiáng)活下了來,也不可能得到嬴姓皇族的承認(rèn),那可是嫪毐的野種啊,怎么能繼承贏秦的江山! 那子嬰到底是誰呢? 很大概率,就是上面提過的成蟜之子,算起來是秦始皇的侄子。 《李斯列傳》中還有這樣的記載“召始皇弟子嬰,授之璽”,“皇弟子嬰”應(yīng)該理解為秦始皇弟弟的兒子“嬰”,而不是理解為秦始皇的弟弟“子嬰”。 也就是說,秦朝第三代統(tǒng)治者不叫子嬰,叫嬰。但因為“子嬰”這個名字已經(jīng)成了普遍的認(rèn)知,那咱們還是叫他子嬰吧。 成蟜是嬴政的異母弟,曾奉嬴政之命,前往韓國迫使韓桓惠王割地百里給秦國,對秦國立有大功。但后來秦始皇派他攻打趙國,不知什么原因,他叛秦降趙了,被趙王封于“饒”這個地方。 他離開趙國的時候,子嬰還是個小嬰兒??赡苷驗樗?,秦始皇才沒有遷怒于他,讓這侄子平安長大。 也正是因為子嬰有成蟜這位父親,不太光彩,對皇位的威脅性很小。而且他不是秦始皇之子,與胡亥沒有直接的利害關(guān)系,胡亥才能容下這位堂兄弟。 據(jù)說兩人關(guān)系還不錯,子嬰可以仗著兄弟之情,站出來勸諫胡亥不要濫殺無辜。胡亥竟然沒有治他的罪,對他算是相當(dāng)寬容了。 如果再給子嬰一點時間,或者他上位再早幾年,秦朝不一定滅亡。子嬰不是胡亥那種昏君,極有政治才干和政治魄力,誅殺趙高也好,出城投降也好,都采取了那種處境之下最好的應(yīng)對措施。 要不是項羽對劉邦心懷不滿,有意殺雞儆猴,子嬰未必會死。只能說他估對了形勢,卻沒想到項羽不按牌理出牌,把他和嬴姓皇族全部來了個一鍋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