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jīng)記錄的事物太過怪異,就連司馬遷都不敢評說,他的內(nèi)容涉及到多個領域,包括神話,歷史,地理,礦產(chǎn),動植物,民俗,中教等等。如果他僅僅只是傳說,那么有必要把距離和方位寫的那么清楚嗎? 山海經(jīng)記載了我國上古時期的很多異獸,有的異獸還能在今天找到對應的動物。比如飛鼠和飛魚,在世界其他地方已經(jīng)找到了對應的動物。 在東南亞,《南山經(jīng)》中記載:有獸焉,名曰蠱雕。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音,是食人。意思是說蠱雕是一種食人怪獸,樣子像雕而有角,叫起來像嬰兒啼哭,這個怪獸非常像菲律賓的國鳥----食猿雕,喜歡捕食猴子,也游戲機小孩子的記錄。 在非洲,《南山經(jīng)》中記載: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其名曰鹿蜀。意思是說他的形狀像馬,白頭,通紳士老虎的斑紋,尾巴是紅色的,鳴叫起來像是在唱歌。這個叫鹿蜀的動物,人們認為是非洲的霍加狓, 在大洋洲,《山海經(jīng)》中記載,有鳥焉,其狀如鸮,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鸚鵡。意思就是有一種像鸚鵡的鳥,像貓頭鷹,今天有一種瀕危物種,叫呺鸚鵡,就生活在新西蘭。 在南極洲,《大荒南經(jīng)》中記載,鸛頭,人面鳥喙,有翼,食海中魚,杖翼而行。《山海經(jīng)》中,鸛頭是一種異人但是他人面鳥嘴,有翼,捕魚,這不正是那個憨態(tài)可掬的企鵝的形象嗎?難道這種異人和今天的企鵝有某種關系? 在美洲,《東山經(jīng)》中記載,有獸焉,其狀如圖而鳥喙,鴟目蛇尾,見人則眠,名曰犰狳,意思是說,這個異獸長得像兔子,鳥嘴,鷹眼,蛇尾,見人就裝死,妥妥的就是犰狳啊,他生活在美洲地區(qū),每當遇到危險的時候便會將全身卷縮成球狀,將自己保護起來。? 此外《海外西經(jīng)》中,還記載了一個白民國,哪里的人皮膚白皙,披頭散發(fā),以打獵為生,都是馴獸高手,這難道是古代歐洲的白人嗎? 《海外西經(jīng)》中還記載了一個我們熟悉的人----刑天。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這個遠古巨人是炎帝的武臣。巧合的是在非洲蘇丹地區(qū),傳說有個無頭人部落,他們的眼睛長在肩膀上,嘴巴長在胸口,與刑天的形象非常接近了。 據(jù)說有個叫墨茲的美國學者,按照《東山經(jīng)》所記載的路線,對美洲進行了實地考察,發(fā)現(xiàn)連接美洲中部與西部的落基山脈,內(nèi)華達山脈等地形,都和《東山經(jīng)》中所記載的山脈走勢一致,善于善之間的距離,生長的動植物等也完全吻合。《山海經(jīng)》中所記載的生物,我們在世界各大洲,都能找到對應的動物,《山海經(jīng)》中那個怪誕的世界,難道在遠古是真實存在的世界嗎?這些遠在萬里的生物,我們的遠古先民有事怎樣認識到的呢?難道史前有過高度的文明?全世界也曾相互交流融合? 如果這一切都是真的那么《山海經(jīng)》就是一部記錄全球人文地理的百科全書。那么在《山海經(jīng)》中記載的鳳凰與龍也可能是真實存在的,對此你怎么看呢? |
|
來自: 悠閑龍夫 > 《山海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