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五岳,成語,泛指名山或各地。五岳指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恒山,三山指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浙江雁蕩山。三山五岳在中國雖不是最高的山,但都高聳在平原或盆地之上,這樣也就顯得格外險峻。五岳是一種存在于中國人心中的大地景觀格局,五座岳山的地理位置差異顯著,各具特點的地質(zhì)構(gòu)造、所處地域不同而形成的多樣的自然環(huán)境、悠久的開發(fā)利用和保護的歷史、豐富的人文景觀和建筑遺產(chǎn),這些因素的綜合使得五岳可以集中的反映我國東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山岳的主要特征。五岳,是我國古代以中原為核心,在東、南、西、北、中5個方位上選定的5座名山的簡稱。五岳制始于漢代,當時的五岳為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天柱山、北岳大茂山、中岳嵩山。隋文帝時將南岳改為衡山,明代時又把北岳改為恒山,自此,五岳便固定下來,一直沿用至今。中國五岳,中國五大名山的總稱,是古代民間山神崇敬拜、五行觀念和帝王巡獵封禪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后為道教所繼承,被視為道教名山。(海拔1532.7米,位于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qū))(海拔1300.2米,位于湖南省衡陽市南岳區(qū))“東岳泰山之雄,西岳華山之險,中岳嵩山之峻,北岳恒山之幽,南岳衡山之秀”早已聞名于全世界。相對而言,五岳在國人心中的地位是很難被任何一座山所取代的。也可以說,受傳統(tǒng)文化熏陶的我們,在內(nèi)心深處,也許都或多或少有些“五岳情結(jié)”。當我們形容英雄死得其所,會用“重于泰山”;當我們決定義無反顧的向前,會用“自古華山一條路”;就連岳父也被我們尊為“老泰山”;自金大俠在《笑傲江湖》中創(chuàng)下“五岳劍派”,在《射雕》中開辟“華山論劍”以來,“五岳”更在人們心中增添了一分傳奇色彩。中華五岳作為華夏大地、四方疆域的象征,以其絕無僅有的地位在歷史上受到歷代王朝的特殊重視,五岳的特點和悠久的保護歷史足以使其成為研究中國名山利用、演變和保護歷史的良好范例。 山的磅礴 水的滋養(yǎng) 三百六十五米的長度 中華名勝的跨度 十年的漫漫時光 成就了作者心中的山水巨篇 《江山一統(tǒng)》山水長卷是一幅以通景式構(gòu)圖將祖國名山大川繪于一卷的長卷作品。張弟德,時年56歲,可以說是他風格轉(zhuǎn)型的分水嶺,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山水作品。第一:將祖國各地名山大川(包括港澳臺)有機結(jié)合起來繪集于一卷,自蓬萊仙境至普陀山結(jié)尾,將整個華夏大地置于其中,以示祖國領土神圣、幅員遼闊、祖國統(tǒng)一、繁榮昌盛。 第二:限定長卷尺度,把內(nèi)容設置在365米之中,代表一年365天365個祝福,以年作紀元,在世紀之交完成該長卷作品,以喻歷史悠久、祖國萬歲、人民安康、繼往開來。 第三:由眾多當代書畫家題眉跋款,治印鈐章,溶詩書畫印為一爐,達到至臻至美的藝術(shù)效果,展示中華民族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淵源流長。 第四:以獨特的形式巧妙構(gòu)思,結(jié)合內(nèi)容豐富、結(jié)構(gòu)統(tǒng)一的藝術(shù)表達方式顯然區(qū)別于歷史上任何長卷,以不同凡響的命題《江山一統(tǒng)》,更具有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表達了人心所向,眾望所歸的夙愿,可以說該長卷是迄今為止天下第一卷。 山水畫是中國人的精神家園和心靈寄托,畫山水畫、看山水畫,體味山水畫,能給“世出世入”之人,帶來精神慰藉。卷中山水剛健清新,有一種混厚雄蒼之氣,這與作者張弟德的精神氣質(zhì)一脈相承。他畫泰岱雄姿,雄偉、正氣。嵩山一派凄楚迷茫,撲朔迷離,寫胸中臆氣。華山,山體倚天拔地,四面如削,云霧繚繞。而其他山體一脈,都不是簡單化的表象處理,而是融會了畫家的情感,巍然獨秀,有若云臺。
東岳泰山位于山東省泰安市,這座山巍峨陡峭,氣勢磅礴,有中國國山還有“天下第一山”的美譽,還被視為崇高神圣的象征,所以說是被稱為五岳獨尊。泰山雄峙于山東中部,它東臨波瀾壯闊的大海,西靠源遠流長的黃河,凌駕于齊魯大地。泰山以拔地通天之勢雄踞于世界的東方。泰山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縮影,泰山安,天下安。▲365米山水長卷江山一統(tǒng)節(jié)選之五岳獨尊 1999年
長卷節(jié)選《泰山卷》大氣磅礴、氣勢恢宏,全方位、立體式闡釋了泰山的雄偉壯麗、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時代特征的深刻內(nèi)涵。泰山巍峨、雄奇、沉渾、峻秀。從海平面上噴薄而出的朝陽掀開了云幕,冉冉升起在天際,金光四射,群峰盡染,好一派壯觀而神奇的泰山日出圖。凡爬過泰山的人一定記得十八盤。從松山谷底至南天門的一段山路叫“十八盤”。盤道兩側(cè)崖壁如削,題刻遍布,遠望如天梯高懸,是泰山標志性景點之一。泰山的主峰山勢峻拔高挺,素有“泰山天下雄”之譽。作品涵蓋了泰山特有的景點,十八盤道、南天門、玉皇頂、日觀峰,泰山山谷幽深,松柏漫山,綿延泰山山脈百里勝跡。近景主要由連綿不斷的巖石塊組成,主次分明,聚散參差。整體皴法用大斧劈或小斧劈刻畫,山巖的質(zhì)感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華山,山勢峻峭奇險,自古以來有“華山天下險”、“奇險天下第一山”之譽。華山因地處西方,故云“西岳”,位于陜西華陰縣,武帝時稱太華。為五岳之一,位于中國陜西省渭南市華陰市,西距西安市120公里,秦、晉、豫黃河三角洲交匯處,南接秦嶺,北瞰黃河,扼西北進出中原之門戶。華山山體倚天拔地,四面如削,更有千尺幢、百尺峽、蒼龍嶺、鷂子翻身、長空棧道等十分險峻之地。華山海拔2154.9米,古稱“西岳”,是中國著名的五岳之一,也是秦嶺的一部分。山峰直入云霄,氣勢逼人,又云霧繚繞,虛幻空靈。其吞吐變幻之神妙,真使人難測其高深!華山名字的來源說法很多,一般來說,同華山山峰像一朵蓮是分不開的,古時候“華”與“花”通用,正如《水經(jīng)注》所說:遠而望之若花狀,故名華山。華山是由一塊完整碩大的花崗巖體構(gòu)成的,華山有東、西、南、北、中五峰,即東峰朝陽,西峰蓮花,中峰玉女,南峰落雁,北峰云臺。主峰有南峰“落雁”、東峰“朝陽”、西峰“蓮花”,三峰鼎峙,“勢飛白云外,影倒黃河里”,人稱“天外三峰”。還有云臺、玉女二峰相輔于側(cè), 36小峰羅列于前,虎踞龍盤,氣象森森,因山上氣候多變,形成“云華山”、“雨華山”、“霧華山”、“雪華山”給人以仙境美感。▲365米山水長卷江山一統(tǒng)節(jié)選之奇險天下第一山 1999年 華山,“遠而望之若花狀”(《水經(jīng)注》語)。其山峰如一朵盛開的蓮花,山川逶迤,巍峨峻峭。作為“中華”和“華夏”之“華”的華山,屹立于渭河平原,那山峰石壁,壁立千仞,高峻挺拔,雄奇而險屹。華山段是畫家根據(jù)登山游覽的路線描繪出的華山,表現(xiàn)出華山雄偉奇險的風光,作品有一種深邃宏偉的氣勢。作者雖然親臨華山,并且所畫的景物也多為實景,對景物(山石草木)的觀察敏銳、細致,它是以對事物的整體觀察和精神追求為主要表現(xiàn)方法的。中國繪畫的特色不是焦點式的觀察方法,而是環(huán)顧四周后得到一個整體印象。作者以細膩之情、點化之筆寄情于山石,那五峰高低不同,或明或暗,影影綽綽,氣勢磅礴,吟唱了山河之美。這里有美麗的神話故事,這里還有不朽的千古絕唱。一幅山水畫的筆調(diào)要統(tǒng)一,一幅畫和一曲音樂一樣,要有統(tǒng)一的旋律。一種表現(xiàn)方法是一種旋律,或是粗放,或是秀美。這件《華山雄姿》就是作者長期以來創(chuàng)作山水畫的一個縮影,畫面概括了華山的特色山形地貌和著名景點,再現(xiàn)了華山的險峻山姿的雄偉氣勢。如果說那華山的山脊是龍的脊梁,那么那松樹就是龍脊梁上的鐵甲,鐵背蒼龍,不外如是也。張弟德以細膩之情、點化之筆寄情于山石,那五峰高低不同,或明或暗,影影綽綽,氣勢磅礴,吟唱了山河之美。這里有美麗的神話故事,這里還有不朽的千古絕唱。
恒山作為道教名山,被道教尊為“第五小洞天”,而恒山的風光美景更是錦繡中華壯麗山河的杰出代表,這里一年四季分明,溫帶氣候特征明顯。 北岳恒山位于山西渾源縣,山勢很陡峭,溝谷很深邃,深山藏寶。▲365米山水長卷江山一統(tǒng)節(jié)選之北岳恒山 1999年 ▲365米山水長卷江山一統(tǒng)節(jié)選之飛殿凌虛懸空寺 1999年 ▲365米山水長卷江山一統(tǒng)節(jié)選之奕奕恒山 1999年 長卷節(jié)選《北岳恒山》描繪的就是今山西北岳恒山的景觀。主要表現(xiàn)了北岳恒山、懸空寺這兩個景點,他們都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市渾源縣城東南部。繪恒山宗石壁,寫懸空寺詩畫,山谷彈奏出旋律;峰巒林立、飛瀑天矯,用古人之規(guī)矩格法,不用古人之丘壑蹊徑”(清唐岱《繪事發(fā)微》),努力探索“舊筆墨與新形式的契合”。萬仞陡壁、豪放偉岸、大氣磅礴,雄、險、奇、幽盡有表現(xiàn)在此段恒山卷中。 南岳衡山位于湖南長沙以南的衡山縣。后來人們祝壽,通常把那位壽星稱作是“壽比南山”,其實就是從這借來的,南岳衡山,地臨湘水之濱,林木蒼郁,景色秀麗,有五岳獨秀的美名。衡山卷筆墨濃中有淡,淡中見濃,極富“元氣淋漓幛猶濕”之意。畫面完全以水墨寫就,墨的濃、濕、淡、清、潤呈現(xiàn)出多種面貌,畫面細致入微,在景物的刻畫上做到根據(jù)景點描繪。層巒起伏的群山構(gòu)成了一幅美妙的山水圖,筆法率性張揚,于剛勁中洋溢著秀逸的雅趣。主山為衡岳,四面峻厚,煙巒浮云峰。以線的勾勒與皴法、水墨渲染表現(xiàn)石巖蒼蒼,再與右邊的峭石危巖取得呼應,在近坡與遠峰之間構(gòu)建高遠相宜的視覺效果。近景則通過勁拔的喬松古木表現(xiàn)位于南岳古鎮(zhèn)北端,赤帝峰下的衡陽大廟。整幅用墨有法而不拘泥,氣韻生動、氣息流貫,自然奇崛之境盡在筆下得以表現(xiàn)。 《詩經(jīng)》有“嵩高惟岳,峻極于天”的名句。 嵩山地處中原,東西橫臥,古稱"外方",夏商時稱"嵩高"、"崇山",西周時稱岳山。公元前770年平王遷都洛陽后,以"嵩為中央、左岱、右華",為"天地之中",稱中岳嵩山。嵩山北瞰黃河、洛水,南臨潁水、箕山,東接五代京都汴梁,西連十三朝古都洛陽,素有"汴洛兩京、畿內(nèi)名山"之稱。于奇異的峻峰,宮觀林立,故為中原地區(qū)第一名山。 中岳嵩山位于河南登封縣,嵩山谷幽峰秀,壯麗多姿、景觀資源極為豐富。三皇五帝都在這里生息繁衍,可以說是三代都居于此地,嵩山書院是儒家文化的圣地,少林寺是禪宗祖庭,少林武術(shù)也算是馳名中外,佛、儒、道三教薈萃、寺廟林立、風景秀麗。▲365米山水長卷江山一統(tǒng)節(jié)選之中岳嵩山 1999年 水墨山水,最大的優(yōu)點是可以發(fā)揮筆墨的長處,借助皴法來刻畫樹石的肌理、質(zhì)感。此卷以其“峰巒渾厚,草木華滋”表現(xiàn)了山水畫發(fā)展的正脈。畫法上,多用披麻長皴,兼用厚重的點苔法,以表現(xiàn)嵩山奇特秀美、峻幽迷人的自然景觀。構(gòu)圖和意境亦富于變化,松樹古木、溪流用筆率意而精致,作品充分發(fā)揮水墨豐潤、渾然一體的特色,溫潤又愈發(fā)顯得沉郁樸茂。畫家用生動的筆墨語言和出奇湛深的自然觀照及豐富的意境創(chuàng)造,突破了對時間和空間限制,通過對峰戀弁山和清遠霅溪的藝術(shù)表現(xiàn),繪峰巒林立、飛瀑天矯;近處山巒,山體蒼潤,草木華滋;高處山色如黛,綿延逶迤;遠處群山則山勢連綿,氣勢萬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