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醫(yī)歸屬于“消渴”的范疇。消渴指因飲食不節(jié)和情志失調(diào)等引起的以多飲、多食、多尿、形體消瘦或尿有甜味為特征的病證。陰津虧損,燥熱內(nèi)生是消渴發(fā)生的基本病理,故滋陰清熱為其基本治療大法。滋陰清熱法治療糖尿病有什么好方子呢?請看下文。 麥冬丸 【組成】麥冬、茯苓、黃連、石膏、玉竹各8分,人參、龍膽草、黃芩各6分,升麻4分,枳實5分,枸杞子、栝樓根、生姜各10分。 【主治】消渴,胃腸實熱。 【用法】上13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以茆根粟米汁服10丸,日2次。 【出處】《千金要方》。 栝樓根湯 【組成】栝樓根、生姜各5兩,麥冬、蘆根各1升,白茅根3升。 【主治】消渴。 【用法】上5味為散,以水1斗煮取3升,分3次服。 【出處】《千金要方》。 酸棗仁丸 【組成】酸棗仁1升5合,酢安石榴子5合,葛根、覆盆子各3兩,烏梅50枚,麥冬4兩,茯苓、栝樓根各3兩半,肉桂1兩6銖,石蜜4兩半。 【主治】消渴,口干燥。 【用法】上10味為末,煉蜜和丸,如酸棗仁大,不限晝夜,以口中生津液為度。 【出處】《千金要方》。 地骨皮飲 【組成】地骨皮1升,麥冬3兩,黃連2兩,小麥8合,人參1兩。 【主治】熱中多食,小便多,漸消瘦。 【用法】上5味以水9升,煮取3升去滓,分為3服,間食服之。 【出處】《外臺秘要》。 天花散 【組成】天花粉、生干地黃各1兩,干葛、麥冬、北五味子各半兩,甘草2分。 【主治】消渴。 【用法】上藥為粗末,每服3錢,粳米百粒,同煎服。 【出處】《普濟方》。 茯苓丸 【組成】五倍子4兩,蓮子肉1兩,龍腦1兩半,牡蠣2兩,茯苓2兩。 【主治】三消渴疾,屢有效。 【用法】上為末,煮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空心鹽湯下。 【出處】《太平圣惠方》。 澤瀉丸 【組成】澤瀉1兩,麥冬2兩,車前子半兩,黃連3分,牡蠣1兩,桑螵蛸半兩,雞肶胵1兩。 【主治】消中熱渴不止,小便數(shù),四肢無力。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丸如梧桐子大,以蠶蛹湯送下,每服30丸。 【出處】《太平圣惠方》。 澤烏梅散 【組成】烏梅肉1兩半,麥冬1兩半,生干地黃3兩,甘草1兩。 【主治】虛躁暴渴。 【用法】上為散,每服2錢,溫水調(diào)下。 【出處】《圣濟總錄》。 黃連膏 【組成】黃連末1斤,生地黃汁、白蓮花藕汁各1斤,牛乳汁1斤。 【主治】消渴,口舌干,小便數(shù),舌上赤。 【用法】上將汁熬成膏子,搗黃連末為丸,梧桐子大,每服20丸,少呷溫水送下。 【出處】《醫(yī)門法律》。 養(yǎng)血清火湯 【組成】當(dāng)歸1錢,川芎8分,白芍(酒炒)、生地黃(酒炒)、麥冬、知母各1錢,蓮子肉、薄荷、烏梅肉、黃柏火炒、甘草各5分,天花粉7分,黃連8分。 【主治】陰虛火旺,煩渴引飲無度。 【用法】水煎溫服。 【出處】《壽世保元》。 經(jīng)驗方 【組成】生地黃、知母、石膏、麥冬、白芍、甘草。 【主治】消渴,能食多飲,日加消瘦,心境憂郁。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服。 【出處】《臨證指南醫(yī)案》。 經(jīng)驗方 【組成】熟地黃、牛膝、熟石膏、知母、麥冬、甘草、牡丹皮、白芍、生地黃、木瓜、金銀花、淡竹葉、大麥。 【主治】消渴,三焦有熱,口渴引飲,脘嘈求食,小便頻數(shù)。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出處】《金子久醫(yī)案》。(本文轉(zhuǎn)自悅讀中醫(y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