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軸子別名:土連翹、山芝麻、鬧羊花子、天芝麻、羊躑躅果、鬧羊花頭、八厘麻子。 性味:味苦,性溫。 歸經(jīng):入肺、脾二經(jīng)。 入藥部位:為杜鵑花科植物羊躑躅Rhododendron molle(Bl.) G. Don的果實。 形態(tài)特征:果實長橢圓形,略彎曲,長2-3cm,直徑0.7-1cm。表面紅棕色或栗褐色,微具光澤,有縱溝5條,頂端尖,基部有宿萼,有的有果柄。質(zhì)硬脆,易折斷,斷面5室。種子多數(shù),長扁圓形,棕褐色,邊緣具膜質(zhì)翅。氣微、味苦。以色紅棕、未開裂者為佳。 六軸子的用法用量內(nèi)服:研末,0.1-0.3g;煎湯,0.3-0.9g;或入丸、散;或浸酒。 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 炮制: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及果柄,篩去灰屑。 六軸子的功效主治功效:祛風(fēng)燥濕,散瘀止痛,定喘,止瀉。 主治:風(fēng)寒濕痹,歷節(jié)腫痛,跌打損傷,喘咳,瀉痢,癰疽腫毒。 六軸子的藥理作用藥理研究顯示有鎮(zhèn)痛、降血壓、減慢心率、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六軸子的禁忌本品有毒,內(nèi)服宜慎;孕婦及體虛者禁服。 1.《本草從新》:“大損新血,無瘀勿用。體虛有瘀,亦忌之?!?/p> 2.《百草鏡》:“入藥每服三分,不可多服。方術(shù)家麻藥中有之。” 六軸子的配伍1.治風(fēng)痹,跌撲,腫毒初起:草烏(去皮,姜汁拌曬,隔紙炒)、山芝麻(燒酒拌曬,炒)、雄黃(水飛),血竭(箬葉上烘烊)、穿山甲(砂炒)各一兩。為末,丸如芥子大,酒下二、三分,不可多。(《綱目拾遺》引《草寶》五虎丹) 2.治跌打損傷,深入骨髓,或隱隱疼痛,或天陰則痛,或年遠(yuǎn)四肢無力:鬧羊花子一兩(火酒浸炒三次,童便浸二次,焙干),乳香、沒藥(不去油)、血竭各三錢。為末,研勻,加麝香一分同研,磁瓶收貯封固。每服三分,壯者五、六分,不必吃夜飯,須睡好方服,酒可盡量下,服后避風(fēng),有微汗出為要。忌房事、酸、寒、茶、醋等物。弱者間五日一服,壯者間三日一服。(《綱目拾遺》引《藥鑒》透骨丹) 3.治金刃傷,止痛:龍骨、硼砂、血竭(酒洗)、兒茶、天芝麻各五分。為細(xì)末,每服七厘。(《綱目拾遺》引《楊氏便易良方》七厘散) 六軸子的相關(guān)論述1.《本草從新》:宣,行血。治風(fēng)寒濕痹,歷節(jié)腫脹,撲損疼痛。 2.汪連仕《草藥方》:治跌打損傷,能活血疏風(fēng)。 3.《綱目拾遺》:治疽毒疔瘡。 4.《本草求原》:敷無名腫毒,可消。 5.《飲片新參》:斂肺,止汗,化痰,定喘咳,治瀉利遺泄。 (責(zé)任編輯:吳紫蝶) |
|
來自: zd山笑 > 《中 藥 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