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yī)書友會第2441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yī)人成長 I導讀:“尪羸”是指身體瘦弱?!睹}經》作“魁瘰”,形容關節(jié)腫大之狀。桂枝芍藥知母湯是《金匱要略》中治療寒熱錯雜關節(jié)腫痛的一首方;四妙勇安湯清熱解毒、活血止痛,治療熱毒內蘊,血行不暢之脫疽。作者二方合用,治療寒凝日久化熱之痹證,顯效。(編輯/千誠) 桂枝芍藥知母湯加味治療骨刺疼痛一例 作者/張書亞 女,70,2020年4月9號診,平素患有糖尿病。右關節(jié)疼痛一月余,醫(yī)院診斷為“骨刺”。活動時疼痛加重,休息可緩解。入夜關節(jié)處腫脹,右小腿灼熱如火燎?;颊咦栽V因腰椎壓迫神經導致左小腿冰涼多年,且身上多處生有骨刺,手指、腳趾已小有變形。脈弦而有力。 診斷:痹證。寒濕痹痛,郁而化熱。 處方:桂枝芍藥知母湯合四妙勇安湯加減。 桂枝20g,芍藥15g,甘草10g,麻黃10g,干姜10g,白術25g,知母20g,防風20g,附子15g,川牛膝10g,威靈仙30g,金銀花30g,當歸15g。四劑,考慮年紀比較大喝成五天。 復診,疼痛腫脹減輕,小腿灼熱感減輕。守方四劑。 三診,疼痛繼續(xù)減輕,小腿已無灼熱感。因自感有上火,守方加石膏30g,再進四劑。 關節(jié)已不疼痛,不腫脹。想要停藥讓胃休息休息。停藥一周后,諸癥未復,又取藥鞏固。 按: 患者關節(jié)疼痛腫脹頗似“諸肢節(jié)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被颊咧?jié)處又多發(fā)骨刺,已有變形,正是“身體尪羸”的表現(xiàn)。小腿灼熱感提示有熱,加之關節(jié)腫脹,頗合知母藥用,故主方桂枝芍藥知母湯。
桂枝芍藥知母湯 桂枝芍藥知母湯是一種湯藥,該方含麻黃附子湯、芍藥甘草附子湯、甘草附子湯、桂枝加附子湯(去棗)。主要功能是祛風除濕、通陽散寒、佐以清熱。主治諸肢節(jié)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者(《金匱要略》)。 來源《金匱要略》卷上 張仲景 處方:桂枝12克 芍藥9克 甘草6克 麻黃12克 生姜15克 白術15克 知母12克 防風12克 附子10克(炮) 用法:上九味,以水700毫升,煮取210毫升,每次溫服70毫升,日三服。 方劑歌訣: 桂枝芍藥知母湯,甘草生姜與麻黃,白術防風炮附子,寒熱錯雜此方良。 各家論述: 姜春華老師曾經指出:桂枝芍藥知母湯,對風濕性、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有卓效。關鍵在于附子,不用則無效。 何紹奇認為:附子用量不足亦不效。 華岡氏說本方加葛根、石膏,則又含三個方意。 按: 本方治膿毒性關節(jié)炎,兼用黃芪湯加當歸、忍冬花收效更佳。 名家論述 ①《金匱玉函經二注》:桂枝治風,麻黃治寒,白術治濕,防風佐桂,附子佐麻黃、白術。其芍藥、生姜、甘草亦和發(fā)其營衛(wèi),如桂枝湯例也。知母治腳腫,引諸藥祛邪益氣力;附子行藥勢,為開痹大劑。然分兩多而水少,恐分其服而非1劑也。 ②《沈注金匱要略》:此久痹而出方也,乃脾胃肝腎俱虛,足三陰表里皆痹,難拘一經主治,故用桂枝、芍藥、甘、術調和營衛(wèi),充益五臟之元;麻黃、防風、生姜開腠行痹而驅風外出;知母保肺清金以使治節(jié);經謂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痹,以附子行陽燥濕除寒為佐也。 ③《金匱要略心典》:桂枝、麻黃、防風,散濕于表;芍藥、知母、甘草,除熱于中;白術、附子,驅濕于下;而用生姜最多,以止嘔降逆。為濕熱外傷肢節(jié),而復上沖心胃之治法也。 臨床應用 ①歷節(jié)《經方實驗錄》:耿右,初診:一身肢節(jié)疼痛,腳痛,足脛冷,日晡所發(fā)熱,脈沉而滑,此為歷節(jié)。宜桂枝芍藥知母湯;川桂枝5錢,赤白芍各3錢,生甘草3錢,生麻黃3錢,熟附塊5錢,生白術5錢,肥知母5錢,青防風5錢,生姜1塊(打)。二診:腰痛略減,日晡所熱度較低,惟手足酸痛如故。仍宜前法:川桂枝5錢,赤白芍各5錢,生甘草3錢,凈麻黃4錢,蒼白術各5錢,肥知母5錢,青防風4錢,生姜1塊(打),咸附子3錢(生用勿泡)。 ②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中醫(yī)雜志》(1981;1:38):運用桂枝芍藥知母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32例,結果治愈14例(1例加用強的松和四環(huán)素),顯效6例,有效10例(3例加用強的松和四環(huán)素),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3.7%,有效病例平均服藥21.6劑。治療后化驗指標的變化:類風濕因子轉為陰性的27例(84.4%);抗“O”滴度下降;全血粘度(比)、血漿粘度(比)、紅細胞電泳時間(秒)均有明顯下降,和治療前相比均有非常顯著性差異;血沉未見明顯下降,未恢復正常范圍。 病例: 朱燕 女 22歲 半月板撕裂,數(shù)月不能行動,住院醫(yī)生以非動手術才能愈,預后:好者占多數(shù)。其父疑慮不定。寫信給我[當時在內蒙古]即寄本方兼用血府逐瘀湯(王清任方)共計20付,復健如常。 選自《葭杭文集(婦科)》 踝關節(jié)劇痛的中年男子 D先生第一次來門診時,因為前面排隊的病人還很多,他在診室等了很久。我因為忙于診病,無暇顧及,倒是我的學生觀察到他腿疼得厲害,久站難以堅持,幫他找了一張凳子坐下。 D先生今年44歲,他告訴我,近半年多來,左踝關節(jié)疼痛,天氣變化則痛,晨起、久坐則甚。近日夜間尤重,左踝關節(jié)活動受限,因為害怕起夜(須活動踝關節(jié)),以致晚上不敢喝水。伴有右手麻脹。刷牙時惡心,大便調,納佳,小便無泡沫,口干不多飲,喜熱飲。 我見其左踝關節(jié)腫大,用手觸摸,發(fā)現(xiàn)患側較健側皮溫高。詢知:患部無發(fā)熱感,但也不怕冷。 近日檢查:血沉15.2mm/h,類風濕因子152IU/ML。 舌略暗略胖,苔薄,右脈寸關弦緊尺弱,左脈弱。辨為風寒濕郁久化熱之痹證。 處方:桂枝10g,生白芍20g,知母10g,制附子10g,生白術15g,防風10g,生麻黃6g,生甘草8g,細辛2g,生姜3片,大棗6枚。6副。 因為患者疼痛急重,我囑其:第一天2副藥同煎,一天喝完。頭兩煎內服,第三煎外洗患處。 二診:服前方一日(2副的劑量),即腫痛大減?,F(xiàn)下床行走已不甚痛,手麻脹已近消。刷牙時惡心亦減,病人喜形于色。遂用上方略作化裁,繼服?;颊吖卜?4副,病情穩(wěn)定,停藥。 坐骨神經痛的女士 這位女士今年34歲,是一位朋友介紹過來的。她跛行著走進我的辦公室,見到一張凳子就迫不及待地坐了下來。 她告訴我:右腿后外側疼痛劇烈,一直牽引到小腿,除了疼痛之外,局部還有發(fā)麻、發(fā)涼的感覺。右腿不能承重,疼痛影響走路,稍微走一段就必須坐下來休息。起因是3周前外出辦事,突遇大雨,一身淋透,次日即感到右下肢發(fā)沉,后來就是疼痛。本來以為休息幾天就能好了,沒想到癥狀越來越重,經過朋友介紹,過來求治。 患者舌淡尖略紅,苔白滑,脈弦而緊。辨為風寒濕痹,略有化熱。 處方:桂枝15g,生白芍15g,甘草8g,麻黃10g,生姜30g,蒼術20g,知母8g,防風15g,制附子10g,生薏仁25g。 共服藥8副,其痛若失。 注:本文摘自董正平博士(中醫(yī))的《經方淺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