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至今,由于地域物產(chǎn)不同,向來是北方人愛吃面,南方人愛吃米,北方人可以把面食做得出神入化,面團在手里就像個聽話的小貓咪,而南方同胞卻總是苦惱于制作面食不得要領(lǐng)。北方人一天不能不吃頓面食,而南方人所稱的吃飯就是吃米飯,飲食喜好可以說是涇渭分明,但是唯獨有一種面食打破地域限制,無論南地還是北域,基本各省都有自己的看家代表,那就是面條。 面條在中國傳承了幾千年,種類豐富到令人咋舌,沒有千種也有大幾百種,下面咱們就來看看名聲在外的這些面條吧。 第一碗:河北的龍須面 山海家鄉(xiāng)在河北,自然先道河北的面條。龍須面長而細(xì),因形狀龍須而得名,在河北地區(qū)有二月二龍?zhí)ь^吃龍須面的習(xí)俗。龍須面制作方法類似拉面,抻制而成,技藝好的師傅抻面時如行云流水,最后抻的面細(xì)如銀發(fā),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感。龍須面細(xì)、軟、滑,最適合做成湯面來吃,簡單調(diào)味,面香濃郁。 第二碗:老北京炸醬面 北京炸醬面主要吃的是炸醬的口味,搭配各色配菜,諸如黃瓜絲、豆芽、蘿卜絲、黃豆等等,挖上兩勺醬,放上各色菜碼,筷子攪勻,禿嚕嚕來上幾口,醬香濃郁,面條爽滑,各色菜碼的味道在口腔中綻放,簡直太美味了。大家去北京如果不吃碗地道的炸醬面都仿佛沒到過北京一樣。其實炸醬面廣泛流傳于京津冀地區(qū),好吃主要在醬的制作,每家也都有自己獨特的炒醬方法,可謂千人千味面。山海對制作炸醬面也有自己的獨門秘籍,過后再單獨寫文章分享一下。 第三碗:天津打鹵面 天津打鹵面特點就在于鹵的豐富,許多外地人初次嘗試天津打鹵面往往被滿桌各色鹵子所震懾,驚訝于吃一碗面要配這么多種鹵子,葷素齊全,基本各種蔬菜都能在鹵中找到?,F(xiàn)在山海家鄉(xiāng)本地開了好多全鹵面館,那鹵的種類多達二三十種,每次去吃都是把自己喜歡吃的鹵子全都加一勺進去,拌勻一吃,哎呀,味道層次太豐富了,不吃三碗都對不起這些美味的鹵兒。 第四碗:河南燴面 燴面是河南特色美食 ,它是一種葷、素、湯、菜、飯聚而有之的傳統(tǒng)風(fēng)味小吃,湯好面筋道,營養(yǎng)高,以味道鮮美,經(jīng)濟實惠著稱。河南是產(chǎn)麥大省,所產(chǎn)小麥質(zhì)量優(yōu),做成的面條自然也格外好吃,燴面按配料不同可分為:羊肉燴面、牛肉燴面、三鮮燴面、五鮮燴面等等。 第五碗:山西刀削面 這個面估計很多同學(xué)都吃過,山西面食館可以說遍布全國了。用刀削出的面中間厚、兩邊薄,煮熟以后特別筋道,刀削面可以配鹵或者湯,也有煮熟以后再炒的,炒刀削面也十分美味。 第六碗:岐山臊子面 臊子面是陜西傳統(tǒng)面食,臊子就是肉丁的意思,臊子面的配色很講究,須有黃色的雞蛋皮、黑色的木耳、紅色的胡蘿卜、綠色的蒜苗、白色的豆腐等材料,配色豐富,食材豐富,營養(yǎng)更豐富,味道酸辣濃香,十分誘人。 第七碗:陜西油潑面 陜西也是面食大省,尤其是面條種類特別豐富,除了上面提到的臊子面,油潑面也是代表面條之一。其實油潑面制作特別簡單,美味的來源在于最后那一勺熱油,刺啦啦一勺熱油下去,香味立刻被激發(fā)出來,直竄鼻孔。雖然制作簡單,但是濃郁油香一直吸引著無數(shù)吃客為之神魂顛倒。山海自己也是油潑面迷粉之一,愛到不能自拔。 第八碗:陜西biangbiang面 Biangbiang面的biang字是一個合體字,電腦輸入法無法打出,得名是因為在制作過程中發(fā)出“biang biang”的聲音而來。Biangbiang面就是一種手工拉成的寬厚面條,又可稱為褲帶面,形似褲腰帶嘛。其實biangbiang面的調(diào)味做法和油潑面一樣,很多飯店的油潑面就是由寬的biangbiang面來制作的。 第九碗:新疆拉條子 拉條子就是新疆拌面,因為面條是由面團浸油而后抻拉而成得名。制作拉條子一般是這邊水已燒開,那邊把面條邊拉邊往鍋里丟,最后做好就是一根長面。成品十分爽滑筋道,搭配菜鹵美味不可擋。 第十碗:蘭州拉面 蘭州拉面是甘肅省蘭州地區(qū)的清真風(fēng)味小吃,講究一清(湯清)、二白(蘿卜白)、三紅(辣椒油紅)、四綠(香菜、蒜苗綠)、五黃(面條黃亮),面條柔韌、滑利爽口。而面的種類很多,有寬達二指的"大寬"、寬一指的“二寬”、形如草葉的“韭葉”、細(xì)如絲線的“一窩絲”、呈三棱條狀的“蕎麥棱”等,還有“二細(xì)”、“三細(xì)”、“細(xì)”、“毛細(xì)”等等,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來選擇。 說完了北方的大部分面條咱們再來看看南方有哪些好吃的、著名的面條呢。雖然南方不擅于做面食,但是面條做的可一點不比北方人差。 第十一碗:安徽牛肉板面 山海第一次吃牛肉板面是在大學(xué)食堂,那會兒還不怎么能吃肉的我在吃到板面以后就深深對那個牛肉湯和牛肉塊迷戀上了,簡直太美味了。湯汁濃郁,大塊的牛肉酥爛不柴,再來個牛肉湯中浸泡的鹵蛋,一碗下肚無比滿足。而此后四年大學(xué)生活也不知道吃了多少碗牛肉板面?,F(xiàn)在牛肉板面遍地開花,大家隨便在哪個城市應(yīng)該都能吃到。 第十二碗:四川的擔(dān)擔(dān)面 為啥叫擔(dān)擔(dān)面呢,因為賣面的人是挑著面擔(dān)走街串巷來賣面的,有要吃面的就會停下來,現(xiàn)場制作一碗面,因此這擔(dān)擔(dān)面并不是一碗面的稱呼,而是由這面擔(dān)上做出來的多種口味面條的總稱,實有素面”、“素椒雜醬面”、“清湯雜醬面”、“紅湯面”、“酸辣面”等多種口味。 第十三碗:重慶小面 我相信現(xiàn)在有大半個中國的人都吃過重慶小面了吧。但是在《舌尖上的中國》播出之前,相信大部分人聽都沒聽過重慶小面,這碗本來安于一隅的面條隨著《舌尖上的中國》而紅得發(fā)紫,進入中國千萬個城市,連山海家這個十八線小城市基本都是每條街道上都有小面店。 第十四碗:武漢的熱干面 武漢熱干面比武漢的櫻花有名,而因為今年的疫情,熱干面更是被全國大眾所熟知,大家紛紛在網(wǎng)絡(luò)上用家鄉(xiāng)的面食搭配熱干面來為武漢加油。熱干面看著十分樸素,但是味道卻是十分濃郁,讓人一口忘不掉。它的面經(jīng)過過冷和過油再加入麻醬、香油、香蔥、生抽等調(diào)味而成,吃起來十分干香。 第十五碗:上海蔥油面 蔥油面看起來就更加樸素簡單了,一碗面上面點綴著些許蔥花,看著平凡,實則講究,活的精細(xì)的上海人對于一碗蔥油面也是不馬虎的,講究面干醬紅、蔥頭乳白、蔥葉焦黃,三色分明;面香、醬香、油香、蔥香四香可辨且兼而有之,入口甜中帶香,油香十足。蔥油面想要好吃,主要在于蔥油的煉制,雖然講究但是制作也較為簡單,山海家常備一瓶熬制好的蔥油,不想做飯吃的時候就下蔥油面吃。 第十六碗:廣東竹升面 聽說竹升面也是源于《舌尖上的中國》,記得是一個制面師傅坐在一桿竹子上把面壓制而成,而和面更講究,只用鴨蛋,所以吃起來特別爽滑。竹升面的制作總是不太家常,誰家會為了吃一碗面而安裝那么一桿竹子呢?山海未曾在廣州吃過,所以網(wǎng)購過干的竹升面,說實話,不是很愛吃,感覺沒有什么面香味,吃起來比較像粉絲。也可能買到的不正宗吧,等有機會一定要去廣東吃一碗。 第十七碗:香港的云吞面 云吞就是餛飩,把餛飩和細(xì)面煮熟放在一個碗中而成。云吞面是一種湯面,因此湯底十分講究,用雞、豬骨和大地魚清燉,澄清透澈,鮮香撲鼻,再加上爽滑的面條和美味的云吞,熱乎乎吃一碗很過癮。山海2017年去香港旅游,雖然有團餐,但是還是想嘗試云吞面,所以吃完團餐半夜入住酒店以后又拉著老公外出在小街邊上尋了云吞面來吃,確實很美味。 第十八碗:臺灣的牛肉面 臺灣牛肉面是當(dāng)年渡海來臺的老兵因思念大陸家鄉(xiāng)而發(fā)明的特殊飲食。牛肉面可以說匯集了中華美食精華,上海菜的紅燒,廣東菜的煲湯,還有四川菜的辛辣味等等都可在一碗牛肉面中呈現(xiàn)。而如今在臺灣最為普遍、享譽最高的一種牛肉面,應(yīng)屬在臺灣地區(qū)自己發(fā)展起來的川味紅燒牛肉面,尤其是以臺北市桃園街牛肉面最為有名。 總體來看北方面比較寬、粗、筋道,味道濃郁、吃法也是更為豪放;而南方面多細(xì)、軟、滑,講究湯底功夫,吃起來也是比較含蓄并不濃烈。所以可以以面窺人,從面的形態(tài)和味道無不反映出南北方風(fēng)俗、習(xí)慣的不同之處。 說了這么多碗面,有沒有您家鄉(xiāng)的代表面呢?各位小伙伴又都吃過幾碗面呢?掰著指頭數(shù)一數(shù),山海吃過15種了,還有河南燴面、岐山臊子面和正宗的竹升面沒有吃過,待疫情過去要安排挨個去吃一遍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