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尾是揭陽唯一一個出產(chǎn)三位進士的鄉(xiāng)村。村落位于桑浦山西南面將軍峰之下,有神山、龜山二脈入村,村域狀似葫蘆,周圍溪河縱橫交錯環(huán)繞,形態(tài)成玉帶系葫蘆。有堪輿家認為,此地乃得天地鐘戀,兼山之魂魄,得水之精靈,是集福勝地,故以“福美”稱之。又因村落地處賢新埔、桃源埔之末,神山尾之下,因而又俗稱“埔尾”。 揭汕公路以東西方向貫穿村境,地西路從村東通向土尾(福美)輪渡。地形以將軍山為主峰,山勢連綿起伏,有重巒疊嶂、水庫山塘。村子四周平坦寬闊,溪河繚繞。有溪稱宮前、后滘、嬌港、南厝和橫溝,縱橫交錯,形成天然水網(wǎng)。因而,建置于埔龍之尾的福美古村,一直盡享山水之利。 埔尾黃氏系北宋名宦黃稹的后代,作為名宦后代的黃氏族人,素來重視興學育才,培養(yǎng)出一代代有作為的各界精英。如明代中期的黃鵬,進士出身,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南寧知府;清代的黃壯猷、黃壯略,先后成為武進士。黃壯猷官至侍衛(wèi)司正堂;黃壯略在平定金川之亂中屢立戰(zhàn)功,以身殉國之后,名字被供奉于國家忠烈祠,并誥封贈其三代為昭武大夫。一村而出三位進士,在揭陽是罕有的,是名副其實的揭陽進士村。 埔尾至今保存有厚德軒、大書樓、甲第書屋、進士第、大夫第和以及竹林居科甲第等歷史建筑,可以提供埔尾重視教育且成果累累的物證。進士第是黃壯猷成為武進士之后所建;大夫第是其堂弟黃壯略獲封“昭武大夫”后所建。大夫第主座占地210平方米,總面積950平方米,門上高懸“大夫第”三個金字是進士黃壯猷親自題寫,門聯(lián)是“濱海自昔敦鄒魯,大夫於今世澤長”。門前安石獅二只,旗桿斗八座,門旗二支,是一座高規(guī)格的宗祠家廟。每年九月十四日,約有2000多族人在這里祭祀紀念先賢。進士第總面積475平方米,門上高懸“進士第”三個金字,門聯(lián)為“進士門第,科甲家風”,門前旗桿斗三座。2011年大夫第、進士第分別被揭東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竹林居科甲第則是黃壯猷長子黃振容和孫子黃應科考中舉人獲“三代科甲”之后所建, “竹林居”匾額為黃壯猷親自題寫。這些歷史建筑雖部分在歷次兵燹天災中遭受破壞而未及恢復,但保存完好的則可見證埔尾科舉人才輩出,群星燦爛的盛況??梢赃@么說,埔尾是揭陽一個文化聚寶盆。 作為一個人才輩出的文化村落,埔尾黃氏的祖宗崇拜自然就非常堅持,主要表現(xiàn)在列祖列宗供奉祭祀場所的建設上。于是,這個村莊有了一系列的祠堂與公廳。主要有黃氏家廟、梅山公宗祠、松峰公祠、東齋公廳、慕齋公廳、端義廳等。黃氏家廟坐西向東,占地面積1600平方米,建筑面積294平方米,三間兩進格局,其頂托匾額的門眼鐫刻相傳為明代書法家吳殿邦所寫的“見位聞聲”四字,與通常祠堂的鐫刻“千子萬孫”或“詩禮傳家”不同,門樓六幅浮雕分別為“福祿壽”對稱六個形圓篆體字,也在潮汕所罕見,成為研究潮汕祠堂的一個活標本。梅山公宗祠在埔尾村西,初建于明代而歷經(jīng)修葺。它坐東朝西,二進式,建筑面積335.8平方米,比之家廟稍為寬敞。中廳上懸掛狀元黃仁勇親自題寫的“永思堂”和“狀元”牌匾,還有“進士”、“舉人”等匾額14塊;門外有旗桿斗2座。 埔尾還有眾多的古墓,主要有“龍船出海”的黃燕石夫婦合葬墓、“關爺點兵”東齋公墓、進士黃壯猷墓、黃壯猷之妻太宜人善相謝氏墓、玄升墓等。“龍船出海古墓”在將軍山下,此穴乃桑浦山大斬關,兩邊山峰連綿起伏像大海波浪,龍船頭一直延伸至巨石“秤頭蕃茨,宏偉壯光,風光秀麗,美景天成,是千里靈氣結一穴的風水寶地,被譽為潮汕名陵,遠近游客常到此處參觀游賞。埔尾出現(xiàn)的三位昭武大夫、二位進士、五位舉人都是黃燕石的后裔,現(xiàn)其后代人口約占全村的一半。東齋公墓始建于明朝,位于埔尾山界內(nèi)榕石山東側,占地面積750平方米,坐北朝南,前臨“印斗石”,后倚“將軍峰石”,前方2里處則為五峰旗(塔崗)山,形如令旗,右邊1公里處的嬌港溪則若文筆,故被譽為“關爺點兵”寶地。明嘉靖初年進士黃鵬,即是墓主東齋公的后裔。進士黃壯猷墓及其妻謝氏墓,2011年4月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分別是以墓穴為中心,東西南北各50米界定為其保護范圍。 村里古廟也頗多,主要有福美古廟、北極帝廟和關帝廟等,反映了該村民間崇拜信仰的多元化。福美古廟原在村中心“宮橋頭”,相傳為進士黃鵬所倡建,奉祀神靈頗多位,主要有介之推并介母、雙忠圣王、花公花媽、福德爺和“圣人爺”四位。中龕頂懸“忠節(jié)流芳”匾額。1991年移建至嬌港溪邊。北極帝廟原只供奉玄天上帝,后來也成諸神的合廟。除主座中間供奉玄天上帝,兩側配祀康、趙二元帥外,還在左右龕中供奉李先師、茅山仙師等道教神靈。匾額為“澤及民生”。舉人黃振容寫的神龕聯(lián),頗具內(nèi)涵:“北極護民生越千年,以會極歸極;南天歌帝力通四境,而尊天敬天”。關帝廟在村口枋橋頭,建于乾隆年間,所供奉者為關帝之神。每年正月以及五月十三日關帝誕辰,埔尾村都會舉辦隆重的拜神、游神活動。在周圍鄉(xiāng)村中有著相當?shù)挠绊憽?/p> 埔尾一直以來是地都境內(nèi)文化較為發(fā)達的鄉(xiāng)村。除明清兩代出產(chǎn)三名進士、五名舉人,以及大量的貢生和秀才外。近人黃河好讀書而關注鄉(xiāng)村與宗族的道德教育,雖然沒有科舉上的功名,但他所著《訓俗格言》一書,卻在當時社會精神文明建設上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潮劇藝人黃阿樣在女丑角色創(chuàng)造上卓有成就,為潮劇藝術的發(fā)展,貢獻了自己的才華。而在經(jīng)濟、宗教、藝術的其他層面,埔尾人才不絕如縷。有榮獲“廣東省勞動模范”稱號的黃銀盛;有被人們贊美為平凡而偉大的慈善家,多次受政府嘉獎,榮獲“文明標兵”、“女能手”、“三八紅旗手”的黃嬋貞等等。他們都為社會發(fā)展作出貢獻,也為埔尾贏得美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