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趙云和張飛自稱趙子龍、張翼德,都是“錯誤”的說法。 了解他們的自稱之前,首先要明白一個小知識。古人一般有“兩個名字”,比如趙云,名趙云,字子龍。 字一般不用來自稱,都是別人表達恭敬才這么稱呼,一般自稱都是直呼其名。趙云,謙虛地說應該是我乃常山趙云。這一點諸葛亮就做的非常好,他經(jīng)常自稱“亮”,而不是“孔明”。還有曹操,他也不自稱曹孟德,一般是自稱“操”,“操如何如何”之類~ (曹操:嘻嘻嘻~) 那為什么趙云和張飛都經(jīng)常自稱“趙子龍”和“張翼德”呢?大概的原因可能他們都是武將。武將報名,一般要有威懾力,話語間要帶有高傲之氣,而毫不客氣的報出自己的字,顯得自己不那么謙卑,能讓對方感覺到自己的氣勢! 這一點,如果經(jīng)常看歷史書籍,尤其是歷史小說的朋友應該有體會:武將報名,經(jīng)常自稱字;文臣報名,一般自稱名。 了解了這個,我們也就知道了關羽該如何報名了。 如果他面對對手,一般會自稱“云長”,比如“我乃溫酒斬華雄的關云長!”,“我乃斬顏良誅文丑的關云長!”之類。 如果面對上級,比如劉備,他就會謙虛地自稱“羽”,“羽如何如何”之類。 了解了這個,我們讀史書就會更明白人物的心理,跟對方說話是報名還是報字,就能直接看出人物立場。比如劉備叫諸葛亮作“孔明”,而曹操叫諸葛亮作“諸葛匹夫”或直呼“諸葛亮”。 以上就是由關羽自稱做的一點知識小科普,而關于古人的字,我想再簡單通俗地說一下,讓大家都聽得懂。 古人的名字,又有名,又有字,有的還有號。比如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比如寫《三國演義》的羅貫中,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更甚至,有人還有好幾個字,比如理學代表人物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 這是為什么? 首先是古代有等級制度,在家族中也不例外。字最初的由來,可能也源于此。比如孔子,名孔丘,字仲尼。古代按長幼有“伯、仲、叔、季”,所以孔子應該是家里的第二個孩子,這也是現(xiàn)在有些人給他取名“孔老二”的原因。 其次,這個字可以是看作名的延伸,是對名的解釋。或者說,這個字可以是個理想,可以是個人奮斗的目標,也可以是個愿望,總之帶有自我鞭策性質(zhì),這個字可以自己取。 然后說說現(xiàn)在。 現(xiàn)在我們名字一般就一個了,有些地方還有“小名”的說法,即長輩對孩子的稱呼,一般有寓意,或者好養(yǎng)活,比如“剛”之類,或者健康,比如“健”之類,其實這個小名就可以看作古人字的演變。但是長大后一般也不用了。 現(xiàn)在字的缺失,其實可以看作一個損失。少了一個字看似簡化了,其實也是少了一個鞭策。就如同我們小時候都有理想,但是長大后卻忘記了,而這個字,則可以提醒我們不忘初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