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因為大學研究生都是學經(jīng)濟的,又沒有在經(jīng)濟上有什么大出息,只能當業(yè)余愛好,所以我一直偏愛經(jīng)濟管理類的書,后來隨著做獵頭的需要,對心理學越來越有興趣,年紀越大越對哲學感興趣,這些都是因為興趣,閱讀這類書籍相對比較輕松,并沒有刻意去閱讀。后來,在領英上就有了近兩百萬的follower,每天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因為寫作要輸出,也激發(fā)我的思考,想要輸出就必須輸入,閱讀自然就更廣,不再以興趣來選擇讀物,而是更多的以主題選擇讀物。 我現(xiàn)在一般一段時間會同時閱讀同一主題和類型的書。比如十一月我的主題閱讀就是情緒類的焦慮感的控制,因為最近我自己覺得寫書有點拖延,感覺有焦慮,雖然我自己也有一些自己的方法,也想看下有些書是怎么說的,于是看下豆瓣推薦,把亞馬遜上將同類的書籍選擇集中買下閱讀,當然是Kindle電子書優(yōu)先了。 然后列出幾個問題,希望從書中得到答案的。 比如:焦慮的起源:生理原因,心理原理,環(huán)境原因各有哪些說法,依據(jù)是什么? 不同焦慮的種類和心理差異? 各種不良情緒的危害?有沒有好處? 如何克服? 有沒有可能覺察到自己焦慮? 焦慮有沒有好處? 如何消除焦慮源? 如何更好的控制不良情緒? ….. 帶著問題去看這些書,邊看邊做筆記。我喜歡讀電子書,因為最方便的地方是可以看到有些精彩的地方別人已經(jīng)做了加重,這樣你就知道,很多人對此處有觀點,你也會注意看下這些重點是什么,不會遺漏。 在看書的時候,很容易又有新的想法,我會記在筆記上,根據(jù)這些想法再去拓展閱讀找答案。 幾本書一起看的時候,你也會看得快得多,因為剛開始有些基礎性的知識你相對陌生,隨著幾本同類書看下來,你大體會有一些通識,心里有些概念。 讀同一主題的書,你會發(fā)現(xiàn),往往對一類事,一些經(jīng)典案例案例經(jīng)常會被引用。比如現(xiàn)在你只要看中國那些流行書作家寫的成長類書,沒有一本不提到“刻意練習”“一萬小時定律的”,讀到意志力什么的書,必有“棉花糖實驗”之類,大概是因為中國少有這種實驗和跟蹤,很多案例都是取自國外的試驗,而這些在中國人寫的書里大體只會說下有這個實驗,說下結果,但如果找到認真的國外學者的書,一定會有reference,你再從reference里查,一般都能查到源頭的論文資料,多比較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平時看到的很多文章里耳熟能詳,自以為自己很了解的理論很多已經(jīng)是以訛傳訛,傳了N手后面目全非,很多作者未必自己真的了解自己在寫什么,當然對于大眾科普也是有用的,只是如果全是這種知識,就很容易限制自己認知。 現(xiàn)在丹尼爾.卡尼曼的觀點又成了常被這些通俗讀物引用的了,在讀焦慮系列書的時候,也會聯(lián)想到他的經(jīng)典書《思考.快與慢》的一些觀點,所以我在上個月看書時又重讀了一遍。 這樣一些重復出現(xiàn)的案例,第一兩次你不熟悉時認真看下就行了,后面看到這些案例你已經(jīng)非常熟悉了,只要一掃而過,看看作者有沒有不同視角或結論就行了。如果看過一些較經(jīng)典的書籍,也容易尋到源頭。 所以幾本書一起讀反而會快很多,這樣也容易與你原來的知識建立起聯(lián)系,同時間看同一類的書,在這幾本書之間,你也可以互相印證勘誤。 長年堅持幾本書,甚至幾十本書一段時間內(nèi)一起帶著問題讀,就很容易將知識框架搭建起來,即使你不是從源頭、經(jīng)典——第一手資料讀起,因為大部分外行對一個問題不可能一下子就知道源頭在哪兒。幾本書讀下來,將知識點建立起聯(lián)系,你就知道這些書共同有一些源頭型的理論,你再順藤摸瓜,起碼也容易知道經(jīng)典在哪兒了。同時,書讀多了,爛書也容易區(qū)分,閱讀效率也會提高。 常年的讀下來,你的各類知識體系也比較容易建立起來了。 感謝閱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景紅,專欄作家,亞洲知名獵頭公司仲望咨詢總經(jīng)理, linkedin簽約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