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時間的碎片閱讀、學習,是當下很多人的一種主要學習方式。有人說碎片學習好,也有人說碎片學習算不上學習,是在浪費時間。你是怎么覺得呢? 知識、信息碎片化時代,更考驗每個人對知識的整合能力和思考能力。純粹的碎片化學習幫助是很小的,這也是很多人覺得碎片化學習沒用的根本。 學習前,明確一下學習的目的還是很有必要的。當你有意或無意的了解到一個領域或知識,而你又對這個感興趣,這個時候你要做的不是一頭扎進去(因為絕大程度上很可能是三分鐘熱度)。 正確做法是:認真思考一下,明確你為什么要學習這個領域或知識?將來會不會用到、打算如何應用?這個知識跟你現(xiàn)有的其它知識是什么關系......為什么要這樣做呢?說的現(xiàn)實一點:如果你學習的東西不能用到,你會沒有動力去學,而且就算學了也很快會忘記。不僅如此,如果你不知道學習這個領域是為了什么,你就很難建立起適合自己的知識體系。 當你一旦明確了學習目標,就要考慮如何學習了。我的做法是這樣的: 首先去搜索了解這個知識點、知識領域,然后找這個知識點的基礎書、經(jīng)典書閱讀。讀的過程或讀完后:一定要書面的或電子的整理記錄下來,比如用思維架構(gòu)圖(一般電子檔的會更方便完善,比如你可以超鏈接);一定不要只是放在腦海里,這樣是沒用的,你能馬上記住的只是一小部分。 這個開始我認為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你連這個知識的基礎、常識都不了解,后面的閱讀是很難進行下去的。如果你這些都不考慮,發(fā)現(xiàn)什么看什么,這樣的閱讀學習在你的腦海里存儲的時間是很短暫的,幫助也是很小的。 通過基礎書、經(jīng)典書的主題系統(tǒng)閱讀后,你基本上構(gòu)建了自己的某個知識點或領域的架構(gòu)。之后你要做的就是:不斷填充、完善和修正這個知識體系。 這個填充、完善的過程,一是系統(tǒng)學習,二是碎片化學習。我們能系統(tǒng)學習的時間、機會相對都是很少的,特別是對于離開校園的人,所以這里主要說說碎片化學習: 首先,把你任何時間、地點,看到、聽到的任何有價值的信息,都記錄進手機或記事本上,或其它任何工具。記的時候不需要組織語言,記關鍵詞就可以,這樣最快。如果是微信或其他平臺看到的一些文章,你可以直接收藏或者保存鏈接、截圖保存。 然后,當你有空閑時間的時候,就可以對這些細碎的知識進行整理,分門別類地列到專門的文件夾里。(最好是當天收集到的信息知識就當天整理,不要拖) 人腦不是計算機,存儲的知識最怕的就是遺忘,所以一定要學會定期回顧?;仡櫟倪@個過程是再認識、再學習的過程,如果你有什么新的想法、感悟,就標注出來。 如果上面的你做到了,已經(jīng)非常棒了,但還不夠。因為上述的僅僅是知識的收集和整理,以及知識的初步理解。你還有做的是:將知識與知識、知識與問題之間進行關聯(lián)。這是理解、思考和運用這些知識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很多人都覺得:我明明學了很多知識,為什么解決問題的時候還是沒有任何思路?為什么有人學一個知識,就可以輕易舉一反三解決很多問題?之所以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想不起用什么知識,是因為知識和問題之間是脫節(jié)的。那么,如何讓知識和問題鏈接起來呢? 知識與知識關聯(lián),這個很好理解,這里主要說一下“知識與問題關聯(lián)”: 知識向問題靠:每看到一個知識的時候,就去思考這個知識可以用來解決什么問題。比如,馬斯洛的五層次需求,你可以用來管理下屬(分析他們的需求層次,并據(jù)此激勵他們),也可以用來找另一半(分析你自己所處的需求層次,從而確定你需要什么樣的人),還可以用來分析奢侈品為什么可以賣那么貴(買奢侈品,滿足的不只是物質(zhì)需求,還有被人尊重的需求等等)。 經(jīng)常這樣思考,以后你真的遇到類似的問題,就知道用什么知識解決了。 問題向知識靠:遇到任何問題的時候,不要拋開過去的知識坐著苦想,而是回到你的知識體系,去查看哪個能幫你解決問題。多次之后,你就知道某類問題該用哪類知識解決了。 如果能夠常常做這些“向兩邊靠近”的思考,不僅能夠建立起問題和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而且會逐漸建立起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讓它們不再是割裂的眾多點,而是可以放在一起去解決某個問題。 最后再重申一下:用碎片化的時間學習到的碎片化知識,不能讓它一直碎著,一定要學會整理和思考。沒有整理和思考的碎片化學習,再多的學習也不能對你有質(zhì)的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