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足太陰脾經,是脾經的絡穴,入屬脾臟,聯(lián)絡胃腑,又和位于胸腹部的沖脈直接相通,所以它有兼治脾胃和胸腹部各種疾患的作用。 【取穴】 在足大趾與足掌所構成的關節(jié)(第 1 跖趾關節(jié))內側,往后用手推有一弓形骨(足弓),在弓形骨后端下緣可觸及一凹陷,按壓有酸脹感。平時為調節(jié)身體而找公孫穴,沒有必要按照治療用的位置去找,以自己的壓痛為準。我們一般把公孫穴看做一個區(qū)域,在腳拇指跟后,有一塊很大的腳掌骨,在腳內側沿著這個骨頭按壓,壓到最有酸脹或酸痛感覺的那一點,就是屬于你自己的公孫穴了。 公孫穴還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沖脈。沖脈有'五臟六腑之海'之稱,《靈樞經》說,沖脈乃'十二經之海',是人體的'血海'。沖任二脈與女子、生育有著至關重要的聯(lián)系,因沖脈具有含蓄十二經氣血的作用。 據說,公孫穴位的名稱來源于我國傳說中的黃帝。據記載,黃帝復姓公孫,名軒轅。此穴以黃帝的姓為名,有取帝王居中央而統(tǒng)治四方之意。公孫穴為八脈交會穴,通于沖脈。沖為血海,為十二經之海。這些都驗證了公孫穴在人體健康中確實是居于統(tǒng)治地位。 按摩公孫,消除胃痛 本穴是脾經的絡穴,通胃經,聯(lián)系著脾胃二經之經氣,一穴可治兩經病,故可治療脾胃同病,用之有健脾和胃,理氣化濕的作用。臨床常用于治療胃痛、腹脹、呃逆、噯氣、嘔吐、腹瀉、消化不良等脾胃病,尤其對急性胃痛、嘔吐有良好的療效。如早在《針灸大全》中載有:“九種心痛;痰膈涎悶;臍腹脹滿,氣不消化;脅肋下痛,泄瀉不止,里急后重;反胃吐食。 調理公孫,補脾化瘀 在人體內的十二經當中,只有沖脈可以涵養(yǎng)這十二經的全部氣血,因此調理沖脈就能夠全面疏導十二經脈的氣血。公孫穴通沖脈,對舒筋、引血、行瘀有著重要的作用,通過按壓刺激公孫穴,可以消除血氣阻帶,按壓時用拇指稍用力按壓穴位,以有明顯的酸脹感為度。 刺激公孫,改善便秘 中醫(yī)認為,便秘可以與脾、腎虛弱,寒邪內生或外侵有關。脾、腎陽氣不足,氣血運行不暢,便會在體內滋生虛火,形成內結。公孫穴通沖脈,以掐按等方式強刺激此穴可以疏導全身氣血,改善脾虛腎弱的情況,滋陰降火,加快小腸蠕動,從而改善便秘。按摩公孫穴的具體方法:用對側的拇指指尖掐按公孫穴1分鐘,再順時針方向揉按2分鐘,以局都有酸脹感為度。 刺激公孫,緩解痛經 沖脈起于胞宮,胞官是人體涵精納血的地方,因此,與女性行經有著重要的關系。公孫穴通沖脈,以重力掐按行瀉法強刺激此部位,可改善女性經期血氣運行,消除寒滯引起的氣血不暢,緩解疼痛。配合刺激關元穴,同時調節(jié)任脈和沖脈,效果更佳。 【方法】 使用公孫穴時,可以使用灸法,用艾條熏灸此穴,每次15分鐘左右,可以溫補脾陽。灸的時候有個竅門,叫雀啄灸。皮膚感覺有點發(fā)燙,馬上拿開,然后再接著熏灸。反復進行,猶如小鳥啄食,可以很好地保護皮膚。 按摩這個穴位要適當用力,用力按壓效果會更顯著。一般來說, 每次按摩時間控在35分鐘為好,一天2-3次即可。 刮痧的方法對于刺激公孫穴也是適用的,可以在晚上泡完腳之后,在足弓處抹一點兒橄欖油, 然后用刮痧板,順著足弓刮拭,如果感覺酸痛一定要多按摩幾次。 【公孫穴位配伍】 1、公孫穴配豐隆穴、膻中穴主要緩解治療嘔吐、眩暈; 2、公孫穴配中脘穴、足三里穴主要緩解治療胃脘脹痛; 3、公孫穴配中脘穴、內關穴緩解治療胃酸過多、胃痛; 4、公孫配腎俞治療先兆流產; 5、公孫配太沖治療肝胃不和之證; 6、公孫配天樞治療腹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