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興于意念,毀于意念;人生也是如此,因欲而起,因欲而落。人生無非吃喝拉撒睡,故此守得一方田,便能安享此生。諸葛亮躬耕于南陽時,處在閑適的環(huán)境中,對世間的榮辱得失能夠淡然于心,及至劉備三顧茅廬,隨著意念被數(shù)次撩騷,心中便筑起聞達于諸侯的雄心壯志,從此置身于榮辱得失的欲念煎熬中。劉備死后,諸葛亮獨扛蜀國大梁,七出祁山,數(shù)次北伐,鞠躬盡瘁,身心俱疲,身后的西蜀七零八落,民不聊生。一將功成萬骨枯,陷于榮辱得失中的諸葛亮,以舉蜀之力望復(fù)大漢江山時,可否有絲絲憐民之心?榮辱得失間,多少生靈涂炭? 世間本無名利與富貴,皆因意念而起;有了名利與富貴的牽絆,人生便被榮辱得失所左右,心境便不能保持安寧與寧靜,身心便為世間的是非厲害所欺蒙。老子說“無為,則無不治”,順應(yīng)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無為而治”的社會,才能和諧共存,并且永久。陷于名利富貴之中,以榮辱得失來考量人生的世人,很難達到“無為”的境界,甚至不屑于與無為者為伍。試想倘若“無為”,又怎能把名利富貴攬于身,一享榮華。一個人身處在這個欲望橫流的社會中,很難不被名利富貴所誘惑,很難不為榮辱得失所左右;心境不能保持寧靜,便會被世間的是非厲害侵蝕,迷失在茫茫人海中。 |
|
來自: 八一方陣 > 《立德 立功 立言 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