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其中 中藥一:共48節(jié) 藥一:49節(jié) 中藥二:共83節(jié) 藥二:57節(jié) 中藥綜合:56節(jié) 藥學(xué)綜合:95節(jié) 藥事法規(guī):40節(jié)
第三節(jié) 常用飲片的炮制方法及作用 【要點提示】 1.炮制方法。 2.炮制作用。 中藥炮制的發(fā)展: 年代 | 代表著作及作者 | 學(xué)術(shù)價值 | 古代 | 陶弘景,《本草經(jīng)集注·序》 | 將果實種子類中藥打碎應(yīng)用,最早炮制方法 | 宋代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將炮制按藥物來源屬性進行分類 | 明代 | 陳嘉謨,《本草蒙簽》 繆希雍,《炮制大法》 | 三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方法歸納為雷公炮炙十七法 | 近代 | 張仲巖,《修事指南> | 五制: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及其他 | 現(xiàn)代 | 《全國中藥炮制規(guī)范》及各省市制訂的炮制規(guī)范 | 以藥用部位分類法,再分述各種分類方法 |
一、炒法 1.炒制的關(guān)鍵因素 (l)火力 文火、中火、武火(熱源釋放出的熱量大小)。 (2)火候炮制溫度、時間、程度。 2.炒法操作過程 預(yù)熱→投藥→翻炒→出鍋。 (一)清炒法 清炒法 | 火力 | 藥物及炮制作用 | 炒黃 | 文火 | 牛蒡子:氣香,可殺酶保苷、緩和寒滑之性,長于解毒透疹,利咽散結(jié)、化痰止咳 芥子:殺酶保苷,緩和辛散走竄之性,善于順氣豁痰 萊菔子:變升為降,緩和“辛”藥性,易粉碎,長于消食除脹、降氣化痰 | 中火 | 王不留行:松泡,利于成分煎出,走散力強,長于活血通絡(luò),下乳,通淋 蒼耳子:降毒(毒蛋白),偏于通鼻竅,祛風濕,止痛 | 炒焦 | 中火 | 山楂:山楂(活血化瘀);炒山楂(緩和酸味對胃的刺激,消食化積); 焦山楂(味苦,消食止瀉);山楂炭(收澀,止血、止瀉) 梔子:梔子(苦寒,瀉火利濕,涼血解毒);梔子炭(涼血止血); 炒梔子與焦梔子(清熱除煩,熱較甚者用炒梔子,脾胃虛弱用焦梔子) | 炒炭 | 武火 | 大薊、荊芥、蒲黃(中火炒炭)產(chǎn)生或增強有止血作用 |
(二)加輔料炒 方法 | 藥物 | 炮制作用 | 用量 | 成分變化 | 麩炒 | 枳殼 | 理氣健胃消食,作用緩和,適用年老體弱而氣滯者 | 100:10 | 揮發(fā)油↓ | 蒼術(shù) | 緩和燥性,增強健脾和胃作用 | 100:10 | 揮發(fā)油↓ | 米炒 | 斑蝥 | 降低毒性,矯正氣味,斑蝥素部分升華而減毒 | 100:20 | 斑蝥素↓ | 土炒 | 白術(shù) | 補脾止瀉力勝 | 100:25 | 揮發(fā)油↓ | 山藥 | 補脾止瀉 | 100:30 | 砂炒 | 馬錢子 | 易碎、去毛、降毒,(變異士的寧毒性小) | 士的寧↓ | 骨碎補 | 松脆,除鱗片,利于調(diào)劑和制劑 | 總黃酮↑ | 鱉甲 | 醋鱉甲質(zhì)變脆,易于粉碎及有效成分煎出 | Zn, Fe, Se ↑ | 雞內(nèi)金 | 質(zhì)地酥脆,便于粉碎,矯味,增強健脾消積 | 蛋白酶↑ | 蛤粉炒 | 阿膠 | 降低滋膩之性,善于益肺潤燥 | 100: (30 -50) | 氨基酸↑ | 滑石粉炒 | 水蛭 | 降毒,易碎 | 100:40 | 必需氨基酸↑ |
二、炙法 1.炮制目的 (1)蜜炙主要目的 緩和藥性,增強潤肺止咳。 (2)鹽炙主要目的 引藥下行,增強滋陰降火。 (3)酒炙主要目的 引藥上行,增強活血通絡(luò)的作用。 (4)醋炙主要目的 引藥入肝,增強活血散瘀止痛作用。 (5)姜炙主要目的 制其寒性,增強和胃止嘔。 (6)油炙主要目的 增強療效,利于粉碎,便于制劑和服用。 2.炮制方法、藥物及炮制作用 方法 | 藥物段炮制作用 | 酒炙 | 大黃:大黃(苦寒,攻積導(dǎo)滯、瀉火解毒) 酒大黃(引藥上行,善清上焦血分熱毒) 熟大黃(瀉下緩和,增活血化瘀) 大黃炭(涼血化瘀+止血) 醋大黃(消積化瘀) 清寧片(瀉下緩和,不傷氣,用于年老、體弱、久病患者的大便秘結(jié)) | 黃連:黃連(瀉火解毒、清熱燥濕) 姜黃連(止嘔作用強) 酒黃連(100:12.5,善清頭目之火) 萸黃連(抑制其苦寒之性,使黃連寒而不滯。清氣分濕熱,散肝膽郁火) | 白芍:白芍(瀉肝火,平抑肝陽) 炒白芍(緩和寒性,養(yǎng)血和營,斂陰止汗) 酒白芍(100:20,調(diào)經(jīng)止血,柔肝止痛) 醋白芍(引藥入肝,斂血養(yǎng)血,疏肝解郁) 土炒白芍(人睥,增強養(yǎng)血和睥、止瀉作用) | 當歸:當歸(補血,調(diào)經(jīng),潤腸通便。歸頭止血,歸身補血,歸尾破血) 酒當歸(100:10.活血通經(jīng),祛瘀止痛) 土炒當歸(增強人脾補血.緩和油潤而不滑腸) 當歸炭(止血和血) | 蘄蛇:酒蘄蛇(100:20,矯味,利于粉碎,增強祛風、通絡(luò)、止痙) | 丹參:灑丹參(100:10.緩和寒涼之性,增強活血祛瘀、調(diào)經(jīng)止痛) | 川芎:酒川芎(l00:l0,引藥上行,活血行氣止痛作用增強) | 醋炙 | 甘遂:醋甘遂(100:30,減毒,緩和峻瀉) | 延胡索:醋延胡索(100: 20,增強行氣止痛) 酒延胡索(活血、祛瘀、止痛) | 柴胡:醋柴胡(100:20,升散之性緩和,疏肝止痛增強) | 乳香:醋乳香(100:10,緩和刺激性,利于服用,便于粉碎) | 香附:醋香附(100:20,入肝經(jīng),疏肝止痛) 生香附(解表劑中,理氣解郁) 酒香附(通經(jīng)脈,散結(jié)滯) 四制香附(生姜汁、米醋、黃酒、食鹽水拌勻,悶潤吸盡,炒干。行氣解郁,調(diào)經(jīng)散結(jié)) | 鹽灸 | 杜仲(引藥人腎,溫而不燥,補肝腎、強筋骨、安胎) 黃柏(引藥入腎,增強滋腎陰、瀉相火、退虛熱) 澤瀉(增強瀉熱,利尿而不傷陰) 車前子(100:2.瀉熱利聯(lián)而不傷陰,增強在腎經(jīng)的作用) | 姜炙 | 厚樸(100:10生姜,消除對咽喉刺激性,寬中和胃增強) 竹茹(100:10生姜,增強降逆止嘔) | 蜜炙 | 麻黃:麻黃(發(fā)汗解表、利水消腫,用于風寒表實證、咳嗽氣喘患者) 蜜麻黃(宣肺平喘力勝,用于表證輕、咳嗽氣喘較重患者) 麻黃絨(作用緩和,適于老人、幼兒及虛人風寒感冒) 蜜麻黃絨(作用更緩和,適于表證已解析咳嗽未愈的老人、幼兒及虛人) 黃芪(甘溫偏潤,長于益氣補中,用于脾肺氣虛、食少便溏患者) 甘草(甘溫,補脾和胃、益氣復(fù)脈力勝,用于脾胃虛弱,心氣不足患者) 馬兜鈴(100:25,緩和苦寒之性,增強潤肺止咳作用) 枇杷葉(100:20.增強潤肺止咳作用,多用于肺燥咳嗽) | 油炙 | 淫羊蒞(100:20,增強溫腎助陽作用,用于陽痿、不孕) 蛤蚧(油炸,稱油酥蛤蚧,易粉碎,去腥氣,增強補腎壯陽作用,多用于腎陽不足、精血虧損陽痿) 三七(油炸,稱熟三七,止血化瘀作用弱,滋補力勝,用于身體虛弱、氣咖不足) |
三、煅法 1.明煅法 (l)白礬又稱明礬,經(jīng)高溫煅制后稱枯礬。 白礬:性寒,味酸、澀,清熱消痰,燥濕l癢。常外用,可解毒止癢。 桔礬:酸寒降低,收澀斂瘡、止血化腐作用增強。用于濕疹、濕瘡等 (2)牡蠣 煅牡蠣增強收斂同澀作用。用于自汗盜汗。 (3)石決明 煅石決明咸寒之性降低,增強固澀收斂、明目作用。 (4)石膏 煅石膏收斂、生肌、斂瘡、止血。 2.煅淬法 常用的淬液有醋、酒、藥汁、水等。 自然銅、赭石(醋淬);爐甘石(水淬),純潔細膩,用于眼科及外敷。 3.扣鍋煅法血余炭:止血。 四、蒸、煮、蟬法 方法 | 輔料 | 適用藥物 | 炮制作用 | 復(fù)制 | 黑豆汁蒸 | 何首鳥(100:10) | 增強補肝腎,益精啦,烏須發(fā),強筋骨作用 | 黃酒蒸 | 黃芩(100:10) | 緩和苦寒之性,人血分,用于清上焦肺熱及四肢肌表的濕熱 | 地黃[100:(30 - 50)] | 寒轉(zhuǎn)溫,苦轉(zhuǎn)甜,清轉(zhuǎn)補,補血滋陰,益精填髓 | 黃精( 100:10) | 除去麻味,補睥潤肺益腎 | 清蒸 | 人參 | 大補元氣,復(fù)脈固脫,益氣攝血 | 煮 | 豆腐煮 | 藤黃( 100:300) | 降毒 | 水煮 | 川烏、附子 | 降毒(雙酯型烏頭堿水解) | 甘草煎液煮 | 吳茱萸 | 降毒,緩和燥性 | 蟬 | 沸水煮 | 苦杏仁、白扁豆(用種皮) | 分離藥用部位,保存藥用成分 |
五、其他制法 炮制方法 | 藥材 | 炮制品及炮制作用 | 復(fù)制 | 半夏 | 法半夏:半夏、甘草、生石灰比例為100:15:10;祛寒瘙.調(diào)理脾胃,用于痰多咳嗦 | 滑半夏:8%白礬授泡無干心;以燥濕化痰為主,用于濕癱咳嗽 | 姜半夏:生姜煎湯,加白礬與水浸透的半夏共煮至透心:溫中化痰,降逆止嘔,用于痰飲嘔吐 | 生半夏:有毒,多外用瘡癰腫毒 | 天南星 | 制南星:用白礬、生姜煮水再煮南星;降毒,燥濕化痰 | 膽南星:制南星粉加膽汁拌勻,蒸60分鐘至透;降毒.由溫轉(zhuǎn)涼,味辛轉(zhuǎn)苦,清化熱痰 | 發(fā)酵 | 六神曲 | 30 - 37℃.pH4 -7.6,濕度:70% - 80% 生六神曲:健睥殲胃、發(fā)散;炒神曲:健牌悅胃強;麩炒六抻曲:醒脾和胃;焦六神曲:消食化積 | 制霜 | 巴豆 | 巴豆霜:含油18.0% - 20.0%;降毒,瀉下緩和 | 西瓜霜 | 西瓜:芒硝( 100:15);增強清熱瀉火之功 | 發(fā)芽 | 麥芽 | 18-25℃.芽長0.5cm 麥芽:消食和胃、疏肝通乳 炒麥芽:行氣、消食、回乳 焦麥芽:昧微甘微澀,消食化滯、止瀉 | 煨法 | 肉豆蔻 | 麥麩煨、滑石粉煨、面裹煨:除油,增強固腸止褐作用 | 木香 | 煨木香:除油,止泄力強 | 提凈 | 樸硝 | 芒硝蘿卜水煮:緩和咸寒.增強潤燥軟堅、消導(dǎo)、化痰熱作用 | 水飛 | 朱砂( Hgs) | 可減毒:除游離汞、鉛等 | 雄黃(As2S2) | 可減毒;藥粉達極細和純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