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 那蘊含在 山水花木 月夜晨昏 雨露嵐霧中禪意般的美麗 才是癡戀的根 四月間 江南成了鶯鶯燕燕的盛宴 溫風如酒吹皺了一池春水 也吹的人心蕩漾 當你踏入三月江南的那一刻 就開始了一個悠長的夢 蘇州古典園林或稱蘇州園林、蘇式園林是中國古典園林的重要流派,亦是江南園林的重要代表。這一流派源自中國蘇州地區(qū)的園林建筑,以私人營造的古典園林為主。蘇州園林起始于春秋時期的吳國建都闔閭城時(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興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到清末蘇州地區(qū)已有各色園林一百七十多處,現(xiàn)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處,對外開放的園林有十九處。園林占地面積不大,但以意境見長,以獨具匠心的藝術手法在有限的空間內(nèi)點綴安排,移步換景,變化無窮。1997年,蘇州城內(nèi)的四座園林以蘇州古典園林之名作為中國園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蘇州園林甲江南一景 留園 2020.4攝 留園是中國著名古典園林,位于江南古城蘇州,以園內(nèi)建筑布置精巧、奇石眾多而知名。1961年,留園被中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97年,包括留園在內(nèi)的四座蘇州古典園林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蘇州園林甲江南一景 留園可亭 蘇州園林甲江南一景 蘇州留園可亭 留園以建筑變化多樣,奇石眾多,且與亭臺、古木等配置得宜而著稱。園林規(guī)模較大,總面積約3萬多平方米(50畝),分中、東、西、北四部分,它的中部即為原寒碧山莊,另外三部分則由盛康擴建。四個區(qū)塊各自呈現(xiàn)不同的特色,利用建筑群對各景點進行隔斷,同時又通過窗欞將景物相聯(lián),并建造曲廊連接全園各部分。曲廊隨勢而變,時攀山腰,時畔水際,逶迤曲折,全長700余米。廊壁更鑲嵌劉恕收集的歷代碑刻300余方,稱“留園法帖”,其中尤以明董漢策刻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二王法帖”最為有名。 留園最著名的是假山奇石之多姿多彩,它的三任主要主人徐泰時、劉恕和盛康都是好石之士。留園歷史上的著名奇石“瑞云峰”,有“妍巧甲于江南”之譽,為江南三大名石之一,系宋徽宗時的花石綱遺物,屬湖州董氏所有,后董氏與徐泰時家聯(lián)姻,知徐好石,便將此石作為嫁妝相贈,置于東園,傳為一時佳話。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瑞云峰被搬到同城的織造署西行宮內(nèi)(石至今猶存),原址則補立一石,仍名瑞云,但姿態(tài)相去甚遠。清末盛康接掌此園,用“留園三峰”來給自己的三個孫女取名,但其中瑞云早逝,盛康認為乃瑞云峰非原物所致,盛怒之余,敲碎此峰,故今僅余斷石。而在寒碧山莊修復后,劉恕布置了造型優(yōu)美的十二太湖石,名奎宿、玉女、箬帽、青芝、累黍、一云、印月、獼猴、雞冠、指袖、仙掌、干霄等(大都仍存),并在嘉慶七年(1802年),邀請畫家王學浩繪制了寒碧莊十二峰圖,現(xiàn)由上海博物館收藏。 蘇州園林甲江南一景 蘇州留園又一村 留園中部即原寒碧山莊,是全園的精華,以山水為勝。水池居中央,有小蓬萊島,架曲橋連接兩岸。周圍環(huán)以土質(zhì)假山和明瑟樓、涵碧山房、聞木樨香軒、可亭、遠翠閣、清風池館等,臨水而筑,錯落有致。涵碧山房(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已變紅”)是主廳,面闊三間,坐南朝北。廳前有寬廣月臺,依荷花池,故又名“荷花廳”。明瑟樓(酈道元《水經(jīng)注》“目對魚鳥,水木明瑟”)西接主廳,遠觀兩者形如一艘畫舫。清風池館(蘇軾《赤壁賦》“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居池東北角,向西敞開,最適觀魚。 水池的東岸即為留園東部,多建筑庭院,分別以五峰仙館和林泉耆宿之館為核心,東西并列,布局緊密。這里的建筑外觀富麗堂皇,內(nèi)部寬敞明亮,裝飾與陳設亦相當精美。主廳五峰仙館(李白《觀廬山五老峰》“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是江南園林中最大的廳堂,面闊五間,以楠木為柱,俗稱“楠木廳”。廳內(nèi)用隔扇劃分出多重空間,四周環(huán)繞著數(shù)座廳堂院落。林泉耆宿之館也叫作“鴛鴦廳”,室內(nèi)被屏風分隔為南北二室,南室素凈淡雅,北室雕梁畫棟,風格大相徑庭,因而得名。其北院有著名的“留園三峰”——冠云峰、瑞云峰、岫云峰,居中的冠云峰也是北宋花石綱的遺物,高約6.5米,亭亭玉立,是江南最大的湖石,具有“漏、瘦、透、皺、秀”等特點。三峰周邊還建有水池浣云沼和亭臺樓閣等,均為賞石之所,自成一組院落。其中冠云樓地勢較高,登臨其上可一覽全園景致,并可遠眺虎丘。樓下有上古魚化石一方。 留園的北部廣種桃李竹杏等樹木,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建有葡萄、紫藤架,其余為盆景園,頗具田園意味。又一村之西則為園林的西部,南北狹長,以土山為主,體現(xiàn)自然風光。山上楓樹成林,其北小溪溪流宛轉(zhuǎn),溪邊水榭名“活潑潑地”,遍植柳樹,隔出一片桃園,喚作“小桃塢”。 蘇州古典園林一景 網(wǎng)師園網(wǎng)師園始建于宋淳熙初年,原為南宋侍郎史正志之萬卷堂故址,初名漁隱,至清乾隆年間,宋宗元購得重建,改名為網(wǎng)師園。蘇州人稱漁夫為“網(wǎng)師”。乾隆末年,園內(nèi)已是一片荒蕪,后被太倉富商瞿遠村所購得,并大力增修,“疊石種木,布置得宜,增建亭宇,易舊為新”,俗稱瞿園,或蘧園,現(xiàn)今網(wǎng)師園的景物建筑大多為瞿園時期的布局。網(wǎng)師園至今仍保有私人花園的趣味與特色,是整個蘇州園林中最小巧精致的,面積約為0.54公頃。位于蘇州東南方的十全街闊頭巷中。其園林中目前最重要的特色是“夜花園”,也就是夜間傳統(tǒng)音樂表演與園林藝術的結合,目前參觀網(wǎng)師園,也能欣賞到在園中傳統(tǒng)音樂與戲曲的表演。 蘇州古典園林一景 網(wǎng)師園網(wǎng)師園的結構由中軸的主園為主體,西邊的內(nèi)園提供緊湊部局的細膩,東邊則是宅第可觀賞建筑之美。在中軸的安排則以池水為重心,南方為宴樂之地,北方則為書房讀冊之地。這之中以西部的內(nèi)園最廣為游客喜愛,內(nèi)園中有小屋名為殿春簃,是1979年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介紹中國園林,在館內(nèi)提供室內(nèi)布景建筑“明軒”時的重要參考。 蘇州古典園林一景 網(wǎng)師園蘇州古典園林一景 網(wǎng)師園蘇州古典園林一景 網(wǎng)師園蘇州古典園林一景 網(wǎng)師園蘇州古典園林一景 圓明園遺址公園 圓明園遺址公園現(xiàn)僅存的單孔石拱殘橋,在鑒碧亭北側。 蘇州古典園林一景 2020.4攝蘇州古典園林一景 2020.4攝蘇州古典園林一景 2020.4攝蘇州古典園林一景 2020.4攝蘇州古典園林一景 2020.4攝蘇州古典園林一景 2020.4攝蘇州古典園林一景 2020.4攝蘇州古典園林一景 2020.4攝 2020.5.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