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一個武漢人例舉最愛的早點,往往會得到一大串名單。 熱干面、面窩、米耙粑、魚汁糊粉、燒梅、歡喜坨、發(fā)糕、鍋貼餃、水餃、餛飩、糯米雞、豆皮、散子、油墩、精武路鴨脖子、湯包、烤紅薯、糯米包油條、酥餃、糍粑、剁饃、苕面窩、細粉、寬粉、湯面、清酒、蛋酒、豆?jié){、雞冠餃、炒面、炒粉、炒花飯…… 并且,武漢人也從來都不會把“吃早點”正兒八經(jīng)地說成“吃早點”。簡短有力的“過早”二字,足以生動地描繪出武漢清晨最忙碌的畫面——在冒著白色水蒸氣的店鋪里,熱干面師傅一刻不停地揮舞著大勺,門外擺著一排排紅紅綠綠的塑料板凳,食客們捧著碗,把高板凳當桌子、低板凳當椅子,埋頭沉浸在美食中。有的食客行色匆匆,從師傅手中接過早點,便立刻消失在人海里。 武漢人“過早”。 資料圖 這是一種源自碼頭文化的獨特飲食模式,也是武漢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的“儀式”。在這座古老的城市里,每個人都能尋找到自己最愛的一種味道,每個人都有一段關于 “過早”的珍貴記憶。 林丘天(大學老師,31歲):糯米雞不是雞,豆皮的皮子最好吃 大概從小學開始,我就自己在外面“過早”。那時候巷子口有很多賣早餐的攤子,有的賣粉、賣熱干面,有的攤子賣面窩和豆?jié){,比較有特色的還有糯米雞。 第一次聽說糯米雞,很多人都會詫異我們武漢人怎么一大早上吃這么“硬”的一道菜,其實糯米雞并沒有“雞”,主要材料是糯米,里放點香菇、筍、五花肉、干子,還有蔥,裹成一團,外面再裹一層面糊糊,放到鍋里一炸,金黃酥脆的表面凹凸不平如同雞皮,故稱“糯米雞”。 沒有“雞”的糯米雞 武漢還有一種跟“雞“有關的特色小吃,叫做“雞冠餃子”。 在武漢,過早的美食里有不少糯米制的點心,因為糯米很抗餓。而其中,我最愛的還有豆皮。 湖北美院老校區(qū)附近的曇華林有一家豆皮特別好吃。因為毗鄰美院,那條街上大多都是賣畫材和裱畫的店鋪,唯獨中間冒出一家賣豆皮的店。那家店的豆皮特別好吃,但老板比較任性,不管名氣如何之大,從不整修或擴建已經(jīng)破破爛爛的店鋪,小小的空間里更沒有堂食的位置,老街坊大多買了就走。 豆皮的主要材料是糯米,里面會放豆干、榨菜、香菇和肉末。師傅先在熱鍋上抹點油,倒入面糊,攤成薄薄的一層皮,再加入兩只雞蛋,搗散刷在上面,成型后將整張皮翻身,有蛋的一面朝下,然后再在面皮上鋪上一層糯米飯。出鍋后,師傅會將整張豆皮切成一塊塊方格,上面撒上一些蔥花。 武漢豆皮 資料圖 每家店愛放的材料不同,豆皮的味道自然也會有些許的差別,而我最愛吃“豆皮”的皮子,每次都先把皮子拎出來,吃個干凈后,再吃里面的糯米。 不過,對武漢人來說,“過早”吃的最多的還是熱干面,因為基本上每個早餐店都會賣。師傅把面撈出來,撒上鹽、味精、香油、蔥花后,每次我都會讓師傅在里面加大把蘿卜丁。那被芝麻醬包裹著的蘿卜丁,吃上去特別有味道。 楊兆祥(學生,21歲):熱干面配蛋酒,武漢人愛邊走邊吃 武漢的早餐種類如此豐富,離不開九省通衢的地理因素,隨著人口的流動,許多外地的美食都傳入了進來。如今看到的熱干面、豆皮、湯包、蒸餃等等小吃,也多多少少受到了各地文化的影響。 小時候每天早上,我都會下樓買一碗熱干面,然后邊走邊吃去上學。因為熱干面是干拌面,吃多了會口渴,所以這時候一定要再來一碗蛋酒,配著熱干面一起吃別提有多舒服了,這也是很多武漢人最愛的一種搭配。 蛋酒主要的材料是雞蛋、米酒和白砂糖。米酒里打一個雞蛋進去,再加開水一沖,調(diào)成蛋花米酒,要想喝得好一點,還可以在里面加紅棗、加桂花、加小湯圓。 米酒里打一個雞蛋進去,再加開水一沖,調(diào)成蛋花米酒。 面窩和蛋酒是比較經(jīng)典的組合。 資料圖 熱干面里,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放各種配菜。初中時,有次我突發(fā)奇想在里面放了“奇多”,就是那種一個小球一個小球的膨化食品,沒想到味道超級好。后來每天早上我都買一包奇多,混在熱干面里吃,就這樣吃了差不多一個月。這也是我發(fā)明的獨門吃法。 不過,不少外地朋友第一次吃熱干面時,常常會拌不勻。熱干面剛出鍋的時候,一定要迅速攪拌,讓麻醬均勻地覆蓋到每一根面條上,不然的話,稍過一會兒,醬汁就會變干,凝固成顆粒狀,這樣就會失去面條順滑的口感。 熱干面剛出鍋的時候,一定迅速攪拌,讓麻醬均勻地覆蓋到每一根面條上。 資料圖 上大學后,不少外地的同學問我:“為什么你們武漢人總能邊走邊吃?”從那時候,我才發(fā)現(xiàn),好像只有武漢人才會邊走邊吃早餐。 邊走邊吃為的是趕時間,“過早”一詞正是帶有這種“匆忙”的寓意。記憶中,大人們每天早上起得很早,也沒有時間做早飯,所以一般都會選擇在家門口解決早飯,匆忙吃上幾口就去趕車上班,或者拿在手里邊吃邊走。也因此,幾乎每個小區(qū)的外面都有一條屬于自己的早餐街。 現(xiàn)在伴隨著越來越多外賣APP的出現(xiàn),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可以通過外賣解決一日三餐,但大多數(shù)武漢人還是喜歡在外面吃早飯。武漢人最愛的永遠是家樓下的那家店,因為那一定是最熟悉的最習慣的味道。 魏萌(幼兒園老師,30歲):辛辣魚糊粉配油條,四川人也愛上芝麻醬 說起“過早”,有一個笑話。我老公是四川人,有次我爸買豆?jié){回來,他喝了后跟我吐槽說,你們的豆?jié){好假哦。我問怎么假了,他說他們那兒的豆?jié){,里面是有內(nèi)容的。他指的內(nèi)容就是豆渣,在他家鄉(xiāng),豆?jié){里都會保留豆渣,但武漢的豆?jié){只有汁,沒有渣。 武漢人早餐除了豆?jié){,還有很多的選擇,比如豆腐腦、面窩、油條、油餅、牛肉粉、豆皮等等,每天翻著花樣吃,還能兩兩組合搭配著吃。 我媽很喜歡吃面窩,這是武漢的特色小吃之一。圓圓的一個面圈,中間凹陷有一個孔洞,長得有點像甜甜圈,但味道是咸的,上面還有小蔥和芝麻,可以配米酒和豆?jié){一起吃。我爸喜歡吃牛肉粉、牛肉面,而我則喜歡吃魚糊粉。 像甜甜圈一樣的面窩。 很多人沒聽過魚糊粉,因為如今會做魚糊粉的店鋪也很少了。簡單說,它就是用魚湯熬的面糊糊,里面撒上很多的胡椒粉,還有細粉、榨菜末、小蔥、蝦皮。吃的時候一般還會再點一份油條,把油條掰碎了泡在里面吃。魚湯的鮮美加上胡椒的辛辣,吃下去后微微冒汗的感覺,神清氣爽。 把油條掰碎了泡在魚糊湯里面吃。 小時候,每天一起床,我就會喊:“媽媽,我去買牛肉面咯!媽媽,我去買油條咯!” 然后拿上錢,刺溜跑下樓,買一堆回來。這樣的習慣一直延續(xù)到了現(xiàn)在,即便是疫情期間,我也會早上六點半準時起床,坐在沙發(fā)上,刷著手上的外賣APP,等著早餐店開門。 我老公讀大學來的武漢,他曾跟我說永遠都不要吃熱干面,因為他無法想象面里面怎么能有芝麻醬呢?而且面條還那么干。誰知道,后來因為疫情期間出不去,我在網(wǎng)上團購熱干面,他吃了我拌的面后,立刻改觀了,覺得裹著芝麻醬的干面又香又好吃,接下來連續(xù)四天,我們都吃了網(wǎng)購的熱干面。 原本不愛吃熱干面的四川人也被折服了。 武漢過早永遠都是那個樣子,不管大店面還是小店面,總會看到許多人在外面吃,氛圍很好。但現(xiàn)在小區(qū)越來越高檔,人們住得越來越疏離,從家門口走出來,很難再看到成片扎堆的小吃店了,樓下只有像蔡林記那樣綜合性的連鎖店,雖然規(guī)整了許多,但再也感受不到那種熱鬧的市井氣了。但不管是連鎖店也好,家庭式的作坊也好,對于食客來說,味道才是第一位的。 Benjamin(海乘,28歲):最愛武漢豆皮,忘不了的那些老味道 小時候早飯的標配就是兩塊錢,一塊錢買牛奶,一塊錢可以買其他的點心。而我最愛的就是豆皮。 為什么叫豆皮呢,因為制作面皮的時候,我們要在面粉里加入綠豆?jié){(或黃豆?jié){),再混合打散的雞蛋,攪拌均勻后,倒入燒熱的大鐵鍋內(nèi),攤成面皮。皮子的厚薄要合適,外面不能太焦,里面也不能太嫩,還要有一定的硬度。隨后,在面皮上鋪上一層蒸好的糯米,淋油、撒入餡料,翻蓋上面皮,再翻烙數(shù)分鐘。最后,撒上用香干、竹筍、五花肉肉末做成的鹵汁,讓湯汁一點點滲入糯米里,這樣才夠味道。 豆皮里面裹著糯米。 資料圖 可以說豆皮是武漢最具特色的傳統(tǒng)食物,在其他城市幾乎都不曾見過。 我出生在武漢市青山區(qū),隸屬“武漢三鎮(zhèn)”的武昌鎮(zhèn)。這里曾是武漢著名的老工業(yè)區(qū),武漢鋼鐵廠、武昌造船廠、中國石化都扎根在這里。小時候,武漢還有那種“板搭門”的老茶館。爺爺每天早上就會帶我去那里過早。什么油條、面窩、糯米雞、豆皮、熱干面,應有盡有,人們坐在四腳長板凳上,圍著八仙桌慢慢吃,慢慢喝,同別人聊聊天。但后來,生活節(jié)奏快了“坐著吃”慢慢變成“走著吃”。 其實,“過早”這個詞很有意思,在武漢話里,我們常常會把很多事物與“過”結(jié)合在一起,組成一些很美好的詞,比如說“過節(jié)”、“過生日”、“過大壽”等等。在武漢,人們喜歡聚在一起吃早點,熱熱鬧鬧地就像過節(jié)一樣,氛圍里也帶著些儀式感。 現(xiàn)在,武漢發(fā)展太快了,很多老城區(qū)的房子都被拆了,隨著老店的消失,傳統(tǒng)的過早方式也在消亡。同時,一些早餐正在被品牌化、快餐化,在標準化的統(tǒng)一口味之下,食物不再有趣,失去了讓人探索的欲望。 一些早餐正在被品牌化、快餐化,這樣的街邊路攤越來越少見了。 魏萌 圖 其實武漢人從來都不追求品牌,因為“過早”本身就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是屬于每個人的飲食習慣。過去的家庭作坊雖然外表不夠體面,卻充滿了溫情和親切感。 畢業(yè)后,我有三年半時間都在美國工作。那時,為了一解相思之苦,我甚至用花生醬拌意大利面吃。最近在隔離期間,我也第一次嘗試給自己做了最愛的豆皮。 疫情期間,Benjamin自己在家嘗試做豆皮。Benjamin 圖 可能就是往往在失去的時候,人們才會發(fā)現(xiàn)事物的珍貴之處。在我們武漢人的身體里,一直擁有著熱愛“過早”的基因。 杜帆(動保人士,38歲):蘿卜丁是熱干面的靈魂,過完早新的一天開始了 記憶當中,關于“過早”最早的畫面就是小時候爸爸帶我在外面吃了一碗水餃和一份豆皮,既便宜又美味。 以至于直到現(xiàn)在,這兩樣仍是我最愛的食物。但要說最常吃的,熱干面仍然首當其沖。并且,除了熱干面以外,我還喜歡熱干苕粉、熱干細分、熱干寬粉等等所有與熱干有關的面食。 武漢是一個碼頭文化深遠的城市,因此對于大部分武漢人來說,過早并不講究形式,常常能看到趕時間的武漢人端著面在路上邊走邊吃。而且過早的時間也可以拉得非常長,從上午六點到十一點,隨時隨地可以過早。 每次有外地朋友到武漢來,我肯定會推薦他去品嘗一下熱干面,畢竟這是武漢最知名的“過早”美食。 熱干面中除了正常的鹽、油、蔥、芝麻醬等調(diào)料之外,還有一樣最重要配料——紅蘿卜丁。對我來說,只有紅蘿卜丁的出現(xiàn),才稱得上是一碗地地道道的熱干面。 蘿卜丁是熱干面的靈魂。資料圖 制作熱干面時,火候非常重要,面條煮得太生沒法吃,煮得太過會失去面的勁道。有經(jīng)驗的師傅,一般都會控制在七八分熟。等客人來了后,再將面在熱湯里砰砰燙兩下,隨后撈出,入碗。 這時候碗中的熱干面冒著香噴噴的熱氣,加足料后,要趁著面湯還沒有完全干,在一兩分鐘之內(nèi)把它拌勻。拌面也講究手法,要先將筷子插在面的中間,貼著碗底轉(zhuǎn)幾圈,然后把整個底部的面全部翻上來,來回翻弄兩下。速度一定要快,同時不能把面撩得太高,因為這樣水分很快就蒸發(fā)了,面容易干。 攪拌的時候,不能把面撩得太高,因為這樣水分很快就蒸發(fā)了,面容易干。 武漢人為什么那么喜歡吃熱干面,它的優(yōu)點不在于味道有多么的好,而是它便宜又快捷。一碗熱干面一分鐘就能給你搞定,上班的時候,買一碗再加一杯豆?jié){或綠豆湯,路上就能解決一頓早飯。另外,武漢的天氣很熱,熱干面是堿水面,不容易壞。堿性的東西吃到肚子里面去的話,還有助于中和胃酸,對治療消化性潰瘍有幫助。 雖然現(xiàn)在很多年輕人喜歡睡懶覺,好多人對“過早”也不再像過去那么重視。但從我的經(jīng)驗來看,往往到了一定年齡以后,“過早”的習慣就會不由自主地形成。 在武漢,基本上40多歲以上的人還保留著“過早”的習慣。早上下樓吃一碗熱干面或一碗水餃,還有湯包、燒賣……想吃湯就有湯,想吃干的就有干的,要炸的也有炸的,選擇太多。另外,在家做還不如外面來的便宜。 在武漢,基本上40多歲以上的人還保留著“過早”的習慣。 魏萌 圖 武漢“封城”的三個月中,無法出去過早,我特別想念熱干面。于是我在網(wǎng)上團購了一些,打算在家自己做。打開包裝袋時,發(fā)現(xiàn)里面還配送了一小包紅蘿卜丁,雖然只是這樣一個很小的細節(jié),卻讓我十分感動,因為店家知道武漢人吃熱干面離不開紅蘿卜丁,這樣一碗貼心的熱干面立刻讓人找回了過早的感覺。 這時候,我才明白,對我來說,過早有時更像是一種精神上的寄托。只有過完了早,才會覺得嶄新的一天開始了。 “解封”后的第一天,小區(qū)樓下賣熱干面的店鋪終于重開了,許多鄰居也忍不住下樓過早了。大家端著面,一邊吃一邊往回走,到家的時候,面就吃完了。 |
|
來自: yuebai0532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