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是典型的草根逆襲,出身平凡卻開創(chuàng)了大漢王朝。他的人生很勵志,按理來說會成為無數后人的偶像,但奇怪的是很多人喜歡的是失敗者項羽,而不是成功者劉邦。 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 因為劉邦太狠了。為了保住性命、達成目的,他什么都可以犧牲,父親、老婆、兒女,他全都可以不要,似乎親情于他來說并不重要。 楚漢爭霸初期,劉邦趁項羽平定齊國之亂,率領50多萬諸侯聯軍攻下了楚國的都城彭城。勝利來得太快,劉邦和將領們得意忘形,在彭城飲酒為樂,放松了警惕。 項羽接到急報,率3萬騎兵回援彭城。諸侯聯軍本是烏合之眾,又沒有防備,立刻被殺得七零八落。 劉邦帶著家眷和親信趕緊撤退,混亂中劉太公和呂雉走散了,沒有跟上大部隊,劉邦也顧不上管,抱著正好在他身邊的一雙兒女跳上跑路的馬車。 駕駛馬車的是劉邦的發(fā)小夏侯嬰,以前他擔任的就是縣里的車夫,駕車技術杠杠的,把馬車趕得飛快。 沒一會兒,車里飛出兩個小孩,正是劉邦的兒子劉盈和女兒劉樂,夏侯嬰以為是車太顛簸掉下來了,趕緊抱起來送回車廂;再一會兒,劉盈和劉樂又哭著掉到車下,夏侯嬰只得拉住馬再去撿。 反復幾次,夏侯嬰終于明白孩子們是被劉邦踢下來的,不禁質問他為何這么狠心? 劉邦也很不要臉,直接說追兵就在后面,兒女加重了馬車的負擔,想要逃命就得把他們扔掉。夏侯嬰卻不同意,寧愿自己下車抱一個背一個帶著孩子們跑,也不愿意丟掉他們。 身為父親的劉邦都不要這一雙兒女了,為什么夏侯嬰還舍命相救呢?估計是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擔心劉邦或呂雉事后算賬。 夏侯嬰雖然看似是個魯莽漢子,實際上是個聰明人,不聰明的都無法在劉邦身邊站穩(wěn)腳跟。他知道,雖然孩子是劉邦主動丟出來的,但事后要是算起這筆賬,自己絕對脫不了干系。 等到了安全地帶,再次聚攏起殘兵剩勇,大家問起孩子在哪兒,劉邦會怎么說?他能承認自己為了逃命不要兒女嗎? 不能! 起義時,領導者的道德水準至關重要,劉邦要是有了這樣的道德瑕疵,聲望必定下降。 因此,這口鍋只能由夏侯嬰來背。 何況還有呂雉,她只有這兩個孩子,他們要是沒了,一個傷心憤怒、失去理智的母親會做出什么事誰都不知道。她也許宰不了劉邦,但殺夏侯嬰綽綽有余。 也許夏侯嬰匆忙之中想不清楚這些后果,但他本能地知道,劉邦的兒女絕不能在自己身邊出事,否則他沒有好下場。 另一方面,夏侯嬰對這兩個孩子有感情。 夏侯嬰和劉邦不是簡單的上下級關系,他們相識于微末,一開始是平等相處,友情比較純粹,沒有太多的功利。 很長時間里,夏侯嬰都把劉邦的孩子當做自家子侄,看著他們一天天長大。只要不是鐵石心腸的人,都會對孩子產生感情,怎能丟棄他們? 戰(zhàn)亂中,這么小的孩子要是被舍下,肯定兇多吉少。楚軍追來的可是騎兵,鐵蹄之下,那種景象不用多說。楚軍甚至不需要特別做什么,只要袖手旁觀,兩個孩子就沒有活路。 夏侯嬰心軟,不忍心讓他們遭受這樣的命運,才會拼死相救。我認為這個原因占較大的比例,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劉邦那么冷血。 有人說劉邦的本意其實并不是丟掉孩子,而是迫使身體更重的夏侯嬰離開馬車。孩子要是掉下去了,夏侯嬰定然會去救。 但是,不管出于什么樣的算計,做父親的在逃命路上把孩子踢下馬車,事情本身就證明了這位父親的冷酷。 萬一夏侯嬰沒看到呢?萬一看到了也不理會呢?所以不必給劉邦找什么理由,他就是想甩掉兒女自己逃命。 劉邦不只是對兒女狠,對父親、老婆也狠。 楚漢爭霸后期,劉邦占了上風,兵圍楚軍。項羽用劉太公和呂雉來威脅劉邦退兵,劉邦置之不理。項羽拿他沒辦法,嚇唬他要烹劉太公,他說請便,咱倆是兄弟,我爹就是你爹,麻煩烹好給我一碗湯。 雖然項羽最終沒做出這種破底線的事,但劉邦的態(tài)度已經表明了,就算劉太公真被烹殺,他也不會退兵。 總之,夏侯嬰救劉盈和劉樂,一是因為擔心事后被算賬,二是因為對他們有感情。而他的善心也換回了豐厚的回報,劉盈、呂后都對他十分感激,給他高官厚祿,無比信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