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廳 鹿特丹的一處始建于1912年的學校教學樓,由荷蘭建筑師 Eklund Terbeek改造成為了六戶LOFT公寓。公寓結合了當代設計與原始建筑的元素。 原教室走廊,現(xiàn)在公寓的入口前廳 設計一個主要挑戰(zhàn)在于如何使舊樓改造滿足現(xiàn)行規(guī)范,并且滿足現(xiàn)代居住的舒適性,而又不失去原汁原味的建筑特征與細節(jié)。 夾層樓梯看走廊 這套LOFT公寓由一條走廊和兩間舊教室組成。兩間教室的隔墻打通,變成一個開放的LDK空間。其中靠入口的教室為客廳,另一間教室為廚房和餐廳。 從走廊進入看LDK空間 一排通高的大幅格子窗和雪白的墻面使得空間感覺輕盈而通透,而天花板裸露的混凝土與白墻形成對比。 從客廳看餐廚廳 廚房圍繞著混凝土島臺布置,深胡桃色的廚房櫥柜和餐桌增添了暖意。相對的客廳則是以灰色的布藝沙發(fā)和胡桃木書架,形成呼應的冷暖對比。 餐廳和廚房 餐廳和廚房,教室門通往浴室 從廚房看客廳 廚房島臺上方從高處的大梁懸下白色方塊狀的抽油煙機,餐桌上方則從另一根大梁上懸垂下三只透明的吊燈。到了客廳上方,兩根大梁懸吊著一只白色的方盒子作為書房。樓梯隱藏在書架背后,墻上開了一個小口,窗臺上棲息著Eames的標志性黑鳥,俯瞰著餐廚廳。 入口前廳和客廳、LOFT書房 客廳和懸吊的書房 胡桃木書架背后隱藏著書房樓梯 書房 書房的開窗 走廊一分為二,與客廳相連的一半為入口前廳,保持了原來的層高,入口開敞而通透。 走廊通往夾層樓梯和衛(wèi)浴空間 從走廊看衛(wèi)浴間 與廚餐廳相連的一半,利用5米的凈高空間做出了夾層,夾層下方是衛(wèi)浴空間,夾層則能容納兩間臥室。 衛(wèi)浴間上方的臥室 走廊夾層的小臥室 入口前廳還有一個門通往原來的校長辦公室,現(xiàn)在改為客臥,在這里也加出了一個夾層,通過走廊側墻上的鋼爬梯可以進入夾層的臥室。 從客廳看走廊前廳 衛(wèi)浴空間里,原教學樓的五間廁所間被保留下來,每間被賦予不同的用途,一間作為淋浴間,一間作為馬桶間,一間放置洗衣機,還有兩間在夾層樓梯旁,作為次衛(wèi)。 衛(wèi)浴間 走廊上的芥末黃瓷磚,作為老建筑的標志性元素被保留了下來,走廊盡端的盥洗室墻上懸掛了一整面無框鏡,墻裙為黑色無煙煤磚,左右兩邊則是復古的芥末黃瓷磚墻。通過無框鏡面,走廊仿佛往前繼續(xù)延伸,通往其它教室。 盥洗室的鏡面將走廊往前延伸了 盥洗室的鏡面效果 公寓室內(nèi)融合著舊與新,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精細與粗糙,形成了一個平衡的整體。 翻新后的外觀 項目名稱:School House Apartment 底層平面 LOFT平面 立面圖 圖片來自Dezeen,撰文:Tian -------End------- 天天設計筆記, Tian, |
|
來自: 陳正興 > 《室內(nèi)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