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王陽明一生的行為,可以說,構建完整的思想體系,始終是他的目標。這很有些知識分子的癡勁。 ?首先,“心即理”告訴我們要相信自己,傾聽內心,樹立起強大的主體意識。其次,煉心的目的也不是成為圣賢一了百了。王陽明融三家之長,卻歸宗于儒家,提出振聾發(fā)聵的“知行合一”,就是強調要內圣外王,將心性之學轉化為卓越的事功,最終達到“此心不動,隨機而動”的心理境界。綜上所述,陽明心學讓人不把外界的非笑毀謗、個人的進退榮辱看得太重,養(yǎng)成無所虧蔽、無所牽擾、無所恐懼憂患、無所好樂憤懣,富有彈性的心理狀態(tài);在外,由于有了內在的支撐,一事當前,不待思考,所行便能執(zhí)兩用中,恰到好處,動容周旋而中禮,從心所欲而不逾,既不過分也無不及,理直氣壯又通權達變,最終邁入無內外之分,無人我之間,與天地合德,同萬物一體的境界。 的確,他是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別人博而不精,他卻愈博愈精。而且,他的哲學絕非書齋里的空想,而是實實在在、學以致用的利器。用到政治上,他成了第一流的政治家;用到軍事上,他又成了最可怕的軍事家。 因此,被成功學洗了很多年腦的中國人應該捫心自問一下了:為什么天天讀曾國藩還是仕途失意?為什么日夜學胡雪巖仍然一貧如洗?因為你沒有經歷和他們一樣的心路歷程。道理人人會講,諸子百家各有用武之地,但不從心上用力,砥礪出不偏不倚、動轉得勢的強大心靈,即使做同樣的事,說同樣的話,動作也會走形,畢竟相由心生,情隨事遷。陽明心學是煉心的學問,是“乾坤萬有基”。 王陽明之所以將中國人宏大而細膩的心理圖譜精確地描繪出來,就是要傳達一條真理:一切戰(zhàn)斗都是心戰(zhàn),內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在這個基礎上,他為世人曝曬出了心體,以自性之光照亮自己,凌駕于意識之上俯察喜怒哀樂,作出準確客觀的判斷,塑造出一個“情順萬物而無情”、“終日有為而心常無為”的堅實心體。 2. 軍事上,王陽明在不費朝廷一兵一餉的前提下,選練民兵,平定了為禍南方四省的大規(guī)模叛亂;又在朝廷高層的掣肘下,率領沒有實戰(zhàn)經驗的民兵,僅用35天就擊潰了寧王朱宸濠的數(shù)萬精兵,一舉粉碎了其蓄謀幾十年的篡位大計;而南贛剿匪、征廣西思田更是體現(xiàn)了王陽明撫剿并用、文武兼修的軍事思想,將兵家權謀上升到了“此心不動即為術”的化境。 1. 政治上,王陽明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兩廣、湖廣、江西四省總督,歷任南贛巡撫、江西巡撫,生前封新建伯,身后謚文成公; 91.人如果厘清自己生命的意義,把全部的意念都放在實踐生命意義的斗志里,那種酣暢純粹的美,就是心學。 95.錢德洪又問,“致良知”到底有沒有一個從本體到功夫,簡易精一的概括? 陽明沉思片刻,吟出了那首著名的天泉證道四句教: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97.良知不能明覺,其人必將渾渾噩噩,愚昧無知,騙人并遭人騙,害人又被人害,其性格亦將走向偏執(zhí)狹隘,自私獨裁,最終淪為欲望和他人的奴隸,昏聵一生。 |
|
來自: 虹2qfvehse40wb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