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慈寧宮為首的太后宮區(qū),從未對外界開放過,就連皇族后裔也很少涉足這一區(qū)域?;蛟S正是因為少有人涉足,那些秘聞和懸疑“鬼事”,才被傳說得超乎想象…… 初建的慈寧宮并不叫這個名字,它本名仁壽宮。公元1536年,明代嘉靖皇帝下旨,要為母親蔣太后修建宮殿。于是,工匠們在仁壽宮的基址上大興土木,并拆除了旁邊的大善殿,最后擴建成了這座雄偉的慈寧宮,關(guān)于它的傳奇,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 慈寧宮是整個太后宮區(qū)最為突出的宮殿。慈寧宮的作用,在電視劇中多為太后老佛爺?shù)木铀嶋H上,這座龐大的宮殿還有別的用處——在封建時期的皇家禮儀中,當(dāng)朝皇帝是不能和前朝皇帝的妃嬪同居一處的,所以,已經(jīng)歸天的老皇帝的妃嬪們,都會來這里同住。 歷史上,萬歷年間的慈圣李太后,萬歷皇帝的鄭皇貴妃、昭妃等人都曾經(jīng)在此居住。公元1627年,明熹宗駕崩,他的皇貴妃等人也移居這里。因此,有后人也將慈寧宮稱為“老太太的聚居地”。 滿清皇室入住故宮后,延續(xù)了明朝制度,于是,公元1653年,慈寧宮迎來了一位偉大的皇太后——孝莊太后。接著,一幕又一幕的傳奇開始在此上演:比如“太后下嫁攝政王”的千古疑案,或者“四臣輔政,玄燁擒鰲”的傳奇…… 史料記載,從這一時期開始直到滿清統(tǒng)治中期,都是慈寧宮的興盛時期。慈寧宮也經(jīng)常為太后舉行大型的宮廷儀式:凡遇皇太后圣壽節(jié)、上徽號、進冊寶、公主下嫁等喜慶活動,都會在這里舉行盛大的慶賀儀式。特別是太后壽辰,皇帝會親自率眾行禮,并和近支皇戚一同彩衣起舞,禮節(jié)十分隆重。 歷史上,滿清的許多皇帝都是出了名的孝順,慈寧宮還上演過著名的“第25孝”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孝莊與康熙——孝莊太后患重病久治不愈,讓不信神的康熙帝焦急萬分,最后他放棄了自己的無神論信仰,在慈寧宮舉行了一場類似于諸葛亮“禳星”般的龐大祭祀儀式,祈求上天讓自己減壽,以換得祖母康復(fù)……這樣的故事,在整個中國封建史上都是極為罕見的。 75歲的孝莊去世后,康熙悲痛欲絕,下旨將棺槨停放在慈寧宮,還準(zhǔn)備將慈寧宮改為孝莊停靈的享殿。眾多大臣勸阻他,認(rèn)為宮廷沒有這樣的規(guī)制,最終康熙只好作罷。 不過,慈寧宮卻在此后出現(xiàn)了異象,的確很少有人敢住。因為后來入住的太后、妃子們,有的說每天晚上都能聽見奏樂聲,有的說在墻上能看到宮女太監(jiān)排隊走過的影子,還有的說有一口井,白天往下看井底是石頭、雜草,但晚上往下看,井底會出現(xiàn)水,水上倒映的不是自己的面孔…… 正所謂“三人成虎”,這些傳說在宮中越傳越玄,以致后來的太后、太妃們都不愿意住在慈寧宮,她們向皇帝進言,認(rèn)為自己的身份有點“壓”不住這座令人敬畏的太后宮?;实蹮o奈,不得不為她們另辟它所居住。這之后,隨著清王朝走向沒落,國庫空虛,慈寧宮的維護費用也逐漸降低,尤其是在道光時期,為了縮減宮中開支,慈寧宮甚至沒有了維護費用,逐漸走向了寂靜與衰落。 既然慈寧宮幾十年來無人居住,太后太妃們住哪里呢?答案是:太后宮區(qū)的壽康宮。 壽康宮登上歷史舞臺,與另一位著名人物有關(guān):她就是熱播電視劇《宮鎖珠簾》中的憐兒、《后宮甄嬛傳》中的甄嬛,以及《還珠格格》中的老佛爺?shù)脑汀』实鄣纳赋鐟c皇太后。 資料顯示,乾隆帝即位后,當(dāng)時的太后宮區(qū)只有慈寧宮和咸安宮。咸安宮被雍正皇帝改成了“宮學(xué)”(八旗子弟上學(xué)的地方),其他一些殿宇又有年老的妃嬪們居住。乾隆當(dāng)然不能讓自己的母親沒有地方住,于是決定把慈寧宮西側(cè)的外墻拆掉,為崇慶皇太后專門建造一所壽康宮。 在故宮未開放區(qū)域中,壽康宮規(guī)模不算宏大,但結(jié)構(gòu)完整,設(shè)施齊備,是保存得比較好的一組建筑。崇慶皇太后在壽康宮居住的時候,乾隆幾乎每天都來問安:在壽康左門下轎,然后步行進入壽康宮,最后跪在太后住的宮殿前問候起居。更夸張的是,在太后壽辰時,乾隆甚至親自起舞為母親助興。 據(jù)故宮文獻記載,壽康宮享有極高的禮遇,有常駐大夫,備有常見藥材,有廚師和衛(wèi)士?;实勖磕赀€會派人送來至少20兩黃金、2000兩白銀、124條名貴獸皮、400個銀紐扣等,這也是所有后宮中的最高待遇。 崇慶太后之后,壽康宮順理成章地成了歷代太后太妃們的養(yǎng)老之地,道光朝的孝和睿太后、咸豐朝的康慈皇太后等人都曾在此頤養(yǎng)天年。同時,皇太后們似乎都將壽康宮視為身份的象征,連清末那位權(quán)傾朝野的女人也不例外——慈禧太后在主政40余年中住過很多地方:儲秀宮、長春宮……但即使是當(dāng)時壽康宮已經(jīng)衰落,慈禧依舊選擇遷居壽康宮住了一段時間,為的就是彰顯自己“偉大”的皇太后身份。 壽康宮在封建時代的最后一次重修,是在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之后隨著戰(zhàn)亂,這里開始變得蕭條、落寞,成為被遺忘的區(qū)域。最后一個住在壽康宮的人,并不是太后身份,她是瑜太妃赫舍里氏。宣統(tǒng)皇帝3歲即位,由隆裕太后撫養(yǎng),隆裕太后去世,正是這位瑜太妃接著撫養(yǎng)退位后的溥儀。 1924年11月5日上午,馮玉祥發(fā)動北京政變,溥儀及其妻妾被逐出紫禁城,瑜太妃以年老不便倉促行動之由,得以暫留故宮中,而她也作為代表,成為了最后離開故宮的滿清皇族。11月21日,在民國政府接收人員的催促下,瑜太妃蹣跚著離開故宮,只剩下壽康宮中一堆取暖用的爐火還在燃燒。隨后,壽康宮的大門也轟然關(guān)閉,至今未向世人開放。1932年2月5日,瑜太妃病死,終年77歲,她的葬禮場面隆重,成為北京街頭出現(xiàn)的最后一次皇家喪禮…… 或許是老太太們?yōu)榱撕蜌埧岬膶m廷斗爭劃清界線,所以太后宮區(qū)的另一大特點就是佛教氣氛濃厚。而英華殿和殿中的“菩提樹”,就應(yīng)該是她們的心靈寄托。 英華殿位于故宮的西北角,目前也是非開放區(qū)域。在傳說中,佛祖釋迦牟尼當(dāng)年修道成佛就是在菩提樹下,所以一直被視為佛緣之物。菩提樹原本為熱帶喬木,移植到北方很難存活——而英華殿的神奇之處就在于:院內(nèi)的兩棵“菩提樹”一度根深葉茂,長勢奇特,主干出土后又長出9條分枝,所以又被稱為“九蓮菩提”。 這兩棵樹相傳是明萬歷年間李太后種植。據(jù)史料記載,李太后一生信奉佛教,在京城內(nèi)修建了很多寺院,現(xiàn)存最著名的就是高梁河畔的萬壽寺,是萬歷皇帝根據(jù)母親的要求大興土木建成的。另外,阜成門外八里莊的慈壽寺以及永安塔、宣武門外的長椿寺,都是李太后下旨修建的。 曾經(jīng),李太后還請回舍利子在英華殿中供養(yǎng):相傳北京房山石經(jīng)山雷音洞內(nèi)有穴藏石函,函中有隋代安放的3粒佛舍利。李太后請人將舍利迎入宮中供養(yǎng)了很長一段時間,再將其安置于原處。李太后的種種崇佛、好佛行為,被當(dāng)時的大臣們頌揚為慈悲為懷,甚至宮中之人還將她視為菩薩化身。 現(xiàn)在的英華殿前,還立有碑亭,上面刻著乾隆親筆書寫的《英華殿菩提樹詩》:“何年畢缽羅,植此清虛境。徑尋有旁枝,蟠芝經(jīng)幢影。翩翩集佳鳥,團團覆金井。靈根天所遺,嘉蔭越以靜。我聞菩提種,物物皆具領(lǐng)。此樹獨擅名,無乃非平等。舉一堪例諸,樹已無知省?!?/p> 李太后因崇佛所植的“菩提樹”其實并非真的菩提,只是外形相似罷了,這兩棵菩提樹,實為椴樹的一種。但即使不是真的菩提樹,它產(chǎn)下的果實——也就是宮里人口中的“菩提子”,向來都被視為收藏珍品,那“菩提子”穿成的飾物更是千金難求。在歷朝歷代,都流傳著英華殿樹有靈性的傳說,傳聞?wù)l拾得那樹上的“菩提子”,就能得到佛的眷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