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國的古代的藝術品制作歷史悠長,樣式眾多,當然產量也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除了歷代流傳下來的傳世品,地下出土的也是層出不窮,但是由于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達也由于字畫的高價,所以現(xiàn)代出現(xiàn)了大量的復制品和仿品,真真假假,魚目混珠。為了保護祖國的文物,研究字畫的演變。所以需要鑒定專家對它的真?zhèn)我约皩λ囆g品的高下進行研究。 2,學院派無用。他們認為做學問的人不了解市場,不參與買賣,當時就不知道市場的供求。但是真的沒有用嗎?學院派中也有做得相當好的人,研究很深入,對作品的認知當然就有獨到的見解了。 3,隨著互聯(lián)網的普及和書畫作品需求量的增加,不少書畫收藏愛好者開始在網上購買名家字畫,但網絡書畫市場真?zhèn)坞y辨,僅憑一張鑒定證書,市民難以分別真假。加之書畫市場缺乏專 業(yè)鑒定機構,市民面臨著難以維 權的困境。 4,假中有真 真中有假 有很多書畫家因索求作品的人太多,應接不暇時,就請有一定功力的人代筆。如明代董其昌的代筆人有趙左、沈士充、葉有年和吳振等;清代趙之謙請王庭訓代筆;揚州八怪之一金農,曾請羅聘、項均代筆;劉奎齡則由其子劉繼卣代筆。據(jù)行家評論,劉繼卣的功力已超過其父劉奎齡,《劉奎齡畫集》里就有不少是由其子代筆的。代筆的作品中,往往也有本人添過畫筆或墨跡,還有自題名款的,這種作品嚴格說不能算偽品,但亦不是正品。 5,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藏的畫是真跡是精品,都希望聽到別人的稱贊和夸獎。但是,我可以告訴你,當你掛上一幅畫后,你身邊真正能把它看懂的未必能有幾人。有些人雖說是專 業(yè)畫家,畫兒畫得不錯,但讓他看別人的作品他卻很可能辨不出真?zhèn)?。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好不好”與“是不是”的區(qū)別。畫家看畫,往往看重的是這幅畫兒畫得“好不好”,而鑒定家卻是在判斷這幅畫“是不是”畫家的真跡。因為許多仿品也可能畫得很好,但再好也不是原作,就像張大千仿石濤,盡管他仿得很精彩,但終究不是石濤的作品。而另一方面有些作品雖說看上去不是很完 美,但它很可能就是特定情況下畫家的真跡。 6,多請教書畫專家 凡精于此道之人,均可稱之為專家。由于書畫涉及面較廣,僅以近現(xiàn)代為例,畫壇上 流派就有海上畫派、嶺南畫派、京津畫派、金陵畫派、長安畫 派、浙江畫派等。每個畫派涉及書畫名家較多,全面了解其藝術風格和創(chuàng)作規(guī)律,并非易事。 即使精于此道的專家,一般也只能局限于某一時期的部分畫家。因此, 在請教書畫專家時,要有所選擇,要有針對性。若覺得某一個專家的結果還不可靠,還可請其他專家鑒賞。 7,書畫鑒定之學,其歷史也十分久遠。鑒定是與收藏聯(lián)系在一起的,中國最早對卷軸畫的收藏,可遠推到魏晉時期,此后,書畫著錄、筆記之類的書層出不窮。雖然沒有正式命名為鑒定學之類,但其中包含了鑒定知識在內,只是還不成系統(tǒng)。如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就有一章“論鑒識、收藏、購求、觀賞”,談到通過服飾、建筑來鑒定書畫年代的方法;宋代出現(xiàn)了一大批鑒藏家和書畫鑒定著作,米芾的《書史》、《畫史》就是其中的代表。 民藏斗寶 |
|
來自: 景德鎮(zhèn)的瓷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