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對于秦國的強大而言,功不可沒。他先后兩次在秦國主持了變法改革,效果極為顯著,為秦朝日后一統(tǒng)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可就是這樣一個對秦國可以說有大恩的人,最后卻落了個身死的下場,而且還是很慘的那種,被五馬分尸。這究竟是為何呢?司馬遷對此給出了自己的解釋:“天資刻薄少恩”。 啥意思呢?就是說商鞅其實是死于自己的性格,其為人刻薄少恩,不講人情,結(jié)果弄得天怒人怨,失道寡助,最終只有死路一條。 這是不是事實呢?是事實,但并非主導(dǎo)因素。 那主導(dǎo)因素是啥呢?是他的變法改革觸動了秦國王室貴族集團的利益,對此司馬遷其實也有說過:“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族多怨望者?!蔽覀儊砜醋兎▽ζ渚唧w的利益?zhèn)椭烙卸嗌盍恕?/p> 變法之前,王室貴族的爵位和俸祿都是世襲的,可隨著變法的進行,商鞅提出了獎勵軍功的制度,只要你沒軍功在身,對不起,就算你之前是王室貴族,也不許再無功受祿,也要被除名。而有軍功在身的平民,則可以按照軍功封爵受賞,成為新的貴族。 除此之外,貴族還有封地,在封地中他們就是最大的主,執(zhí)掌封地內(nèi)的所有生殺大權(quán)??缮眺弊兎ㄖ?,廢除了分封制,貴族的封地全都變成了由國君統(tǒng)一領(lǐng)導(dǎo)的郡縣,極大地削弱了王室貴族的權(quán)力。 商鞅的這種做法對于秦孝公而言肯定是最好不過的了,因為集權(quán)啊,所以秦孝公很是支持他??蓪ν跏屹F族而言,就不一樣了,所以他們都視商鞅為眼中釘肉中刺,欲處之而后快,不過當(dāng)時秦孝公尚在,他們不敢太過于放肆。 可秦惠文王上臺之后,情況瞬間就不一樣了,到底是殺死商鞅還是繼續(xù)得罪王室貴族呢?這是一道單選題。 很快,秦惠文王就做出了選擇,他選擇殺死商鞅。 此時的商鞅對于他而言其實已經(jīng)沒有太大的作用了,變法已經(jīng)全面實施,改革已經(jīng)走上了正軌,效果也十分的顯著。況且,商鞅是先王任用的老臣,自己殺他也沒啥感情上的障礙,而王室貴族集團就目前而言既勢力尚存又還有充分利用的價值。 所以當(dāng)公子虔等人誣告商鞅謀反時,秦惠文王剛好就驢下坡,選擇性地相信了,商鞅就此殞命,且全家都慘遭屠戮。 為何要有謀反這個罪名呢? 因為在他們看來,這個罪名最合適不過了,根本就不需要啥證據(jù),僅憑商鞅是魏國人就足夠了?!罢_告謀反”后來也成了誅殺功臣最為有效常用的手段,屢試不爽。 另外秦惠文王要商鞅死,還有一個潛在的因素。 公子虔當(dāng)年是自己的師傅,商鞅變法時,自己犯了法,商鞅完全不顧及他的太子情面,對自己的師傅用刑,挖去其鼻梁,導(dǎo)致其八年閉門不出。 所以上臺之后,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搞死了商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