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縣位于寧夏南部山區(qū),氣候溫涼,降水量較少,適宜馬鈴薯生長。馬鈴薯種植一度成為這里的支柱產(chǎn)業(yè),淀粉、粉絲、粉條、粉面等延伸產(chǎn)業(yè)為西吉縣脫貧致富增添了強勁動力。 1935年,紅25軍進入寧夏西吉縣。由于當(dāng)年紅軍中有擅長制作粉條的南方人,他們手把手教村民將馬鈴薯攪碎,用石頭磨磨面、沉淀、過勺、水煮、晾曬……等近12道工序后,透亮筋道的粉條就被制作了出來。粉條的出現(xiàn),既解決了當(dāng)?shù)伛R鈴薯不易保存的問題,又為這里的老百姓打開了財路。為感激紅軍的貢獻,人們稱這種粉條為“紅軍粉”。 隨處可見粉條加工廠的王河村 冷凍降溫 粉條晾曬 村口的晾曬場 晶瑩透亮的純薯粉條 粉條成品 工人添加柴火 過勺 煮粉條 如今,提到西吉粉條,首先會想到興隆鎮(zhèn)王河村。這里是西吉縣“三粉”(粉面、粉皮、粉條)加工重點村。目前,王河村有傳統(tǒng)粉坊超過30家,年產(chǎn)粉條上萬噸,產(chǎn)品被銷往北京、廣東、浙江、河北、陜西、甘肅、新疆等地,廣受市場好評。超過七成村民從事“三粉”制作相關(guān)工作。王河村于2015 年脫貧銷號,2018 年年底,村農(nóng)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500 元。 來源:央廣寧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