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碼味 碼味又稱著味,“打底味”是烹調(diào)中重要的基本技術(shù)。碼味就是在菜肴烹制前,按烹調(diào)方法和成菜的要求,在原料中拌和或在原料表面涂抹一種或幾種調(diào)味品,如食鹽、醬油、料酒、蔥、姜、花椒等,使其有一個基礎(chǔ)滋味的操作技術(shù)。 1、 碼味的作用 (1) 滲透入味 肉類原料經(jīng)調(diào)味品碼味后,使鹽味、香味滲透其內(nèi),烹制成菜后能增生滋味,食用時不致乏味。蔬菜類原料在精鹽的作用下,會滲出過多的水分,使其易于吸收其它調(diào)味,成菜后保持原料本身的細嫩、鮮脆。 (2)除異增鮮 肉類原料經(jīng)碼味后,在精鹽、料酒、姜、蔥、花椒、香料、醬油等調(diào)味的作用下,烹制前就能除去部分腥、膻、臊等異味,增加鮮味。蔬果類原料,在精鹽的作用下,能去掉土、澀等異味,突出原料本來的鮮味。 2、 碼味的方法 根據(jù)原料的性質(zhì)、烹調(diào)方法和菜肴味型的不同需要,大體上可歸納為 6 種。 (1)只用精鹽碼味。此方法適合于熗、炒、干煸、涼拌的料,它利用精鹽的滲透,把原料中過多的水分追出,并除去蔬菜的土、澀味,保持其本味和細嫩鮮脆。 ( 2)用精鹽、料酒,或用醬油、精鹽、料酒在上漿、碼芡前碼味,主要用于炒、溜、爆等肴原料的基礎(chǔ)上味。 ( 3)由精鹽、胡椒粉、姜、蔥、料酒組成,和味除異,配合中突出咸鮮味,多用于蒸的菜肴原料。 ( 4)由精鹽、醬油、料酒、姜、蔥組成,配合中注意突出咸鮮味和姜、蔥的香味,一般用于炸、蒸、熏、烤等菜肴的原料。 ( 5)由五香粉、姜、蔥、花椒、料酒、醬油、精鹽組成,配合中以五香味為主,一般適合于炸、炸收、熏、蒸、腌等菜肴的原料。 ( 6)由精鹽、硝鹽、花椒組成。適合于腌、鹵、熏的菜肴原料。這種碼味的目的在于:追出原料中的血水、滲透入味,保持鮮味,增加色澤,以便為定味制作打下基礎(chǔ)。 3、 碼味的一般原則 ( 1)碼味的時間,要區(qū)別不同情況進行。如炒、熘、爆、炸等類菜肴原料的碼味,應(yīng)在掛糊穿衣或上漿碼芡前進行;熗、煎、炸收等類菜肴原料的碼味,應(yīng)在加熱前的一定時間進行。碼味的時間長短一般地原料異味輕、本味鮮的咸鮮味碼味時間短,異味重、原料需咸味重的五香味碼味時間宜長些,涼拌類蔬菜原料的碼味,則應(yīng)使之有滲透入味的時間為宜。 ( 2)碼味在咸味濃淡的高低上,應(yīng)嚴格服從于烹調(diào)和成菜要求,不能過高或過低而影響質(zhì)量。碼味應(yīng)是有重點的組合,如五香味的菜肴應(yīng)重用五香粉;腥、膻、臊等異味較重的原料應(yīng)重用姜、蔥、料酒或曲酒;本味鮮的原料只宜輔佐其鮮味,咸味應(yīng)適當?shù)?。否則便失去碼味作用。 二、 碼芡、掛糊 碼芡,習慣又稱上漿。就是在經(jīng)過刀工處理的菜肴原料的表面,掛上一層用淀粉或淀粉加雞蛋液合成的薄薄的粘糊或漿汁。 掛糊, 習慣又稱穿衣, 就是在經(jīng)刀工成形的原料表面粘裹上一層比碼芡更稠的糊芡。碼芡和穿衣是使烹制成的菜肴, 質(zhì)地達到酥脆、 滑嫩或松軟的一種操作技術(shù)。 糊和漿二者的區(qū)別, 主要在于濃度的稠和稀之分,糊的濃度比漿的濃度稠,主要用于炸、熘一類菜肴,漿的濃度稀一些呈流質(zhì),主要用炒、爆一類菜肴。 此外,還一種粘裹干粉的方法(有的叫撲粉) ,就是在加工成型的原料表層,均勻地撲上一層干細淀粉、面粉或面包粉等,它主要用于炸制等菜肴的半成品原料。 1、 碼芡的作用 (1)保護原料的水分、鮮味和質(zhì)地。 碼芡上漿后的原料烹制成菜,有鮮、嫩、滑、脆的特點;穿衣掛糊后的半成品炸制后,有外酥內(nèi)嫩、酥脆、或香、酥、松、泡等特點。如雞、豬肉、魚肉等原料若不經(jīng)過碼芡、穿衣直接放入旺火的熱油內(nèi), 它的汁液就會很快被油驅(qū)散、 耗干, 鮮味也因汁液外逸受到高溫而破壞, 致使肉類變得既老又硬,難于咀嚼,達不到鮮嫩柔滑的目的。通過掛糊、上漿,濕淀粉受熱油的高溫立即糊化凝結(jié)成一層薄膜,包裹著原料不直接和高溫油接觸, 沒不易浸入其內(nèi)部, 原料內(nèi)部的水分和鮮味也不易外逸, 所以成菜保持本味非常鮮嫩。 (2)保持菜肴原料的形態(tài),使之光潤飽滿。 雞、鴨、魚、肉等原料被切成薄小的片、絲、丁、條以后,在烹調(diào)加工過程中往往易碎爛、卷縮、 干而變形。經(jīng)過碼芡或穿衣,由于原料粘性加強,不僅能保持原料原有形態(tài),而且由于油的作用,原料表面的糊漿色澤光潤,形態(tài)飽滿,增加了菜的造型美觀。 (3)保護和增加原料的營養(yǎng)成分。 如果原料直接與高油溫接觸,所含的蛋白質(zhì)、脂肪、礦物質(zhì)等維生素必然遭致大量的破壞、損失,碼芡或穿衣并經(jīng)高溫糊化后,原料表面有了保護層,間接受熱成熟,使原料含有的營養(yǎng)成分不受或少受損失。而且,淀粉、蛋液調(diào)制的糊、漿,本身也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淀粉在酶、酸和高溫條件,會分解為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的葡萄糖等。增加菜肴的營養(yǎng)價值。 2、 常用的糊漿種類 (1)干細豆粉 又叫撲粉。 用細干淀粉在原料表面拍上一層,或先拖一層濕淀粉再拍上干粉,適用于炸制的菜肴如炸春卷、網(wǎng)油蝦塔,成菜表皮松酥發(fā)脆。有的菜肴還使用烤干碾碎的面包粉。 (2)蛋泡豆粉又叫高麗糊,蛋泡糊。 用 1 個蛋清用力抽打成泡沫,再加 15 克干淀粉拌和,適用于炸制菜肴,如豆沙球、酥炸羊尾,成菜外形飽滿,質(zhì)地酥松鮮嫩,白如霜雪。 (3)滾蛋豆粉是把全蛋和淀粉攪成糊,加調(diào)味品鹽、料酒、味精等,將原料放糊中拖過,再粘上或撲上面包渣或干豆粉(或芝麻、桃仁、松仁) 。適用于酥炸,如炸豬排、芝麻魚排等,特點是味香脆,色金黃。 (4) 蛋清豆粉就是用雞蛋清和濕淀粉調(diào)成的淀粉液。 有兩種方法: 一種是用雞蛋清加濕淀粉 (把干淀粉用少量清水揉搓至無硬粒)調(diào)成漿,下鍋前再把已經(jīng)碼味的原料放進去拌勻,然后主料加油 25 克的比例加入熟油,以使原料有烹制時容易滑散, 成菜后細嫩。 另一將原料碼味, 然后加入雞蛋清、 濕淀粉拌勻即可。 兩種方法配制蛋清豆粉,都是按一個雞蛋清加淀粉 15 克比例。蛋清豆粉多用于烹制顏色淺白的雞、魚、蝦、里脊等原料加工成的片、絲、丁、條、塊,適用于軟炸、鮮熘等烹調(diào)方法。給雞片,雞絲等粘性較大的原料碼芡時,常先用雞蛋清拌勻,再加濕淀粉。 (5) 全蛋豆粉制法與蛋清豆粉基本一樣, 只不過是把蛋黃蛋清全部調(diào)進去。 蛋清豆粉多用于原料顏色淺白的原料,而全蛋豆粉適用于烹制一般原料帶色的菜肴,成菜外酥內(nèi)嫩,色澤金黃。 在給質(zhì)地較老或纖維較粗的牛肉、 羊肉碼芡時, 常在全蛋豆粉中加進少量的蘇打或泡粉, 所以又叫蘇打漿, 能使原料成菜后口感松、軟、嫩。 ( 6)水豆粉是用少量清水把干淀粉調(diào)開,再加適量清水調(diào)成漿狀即成。 一般按 5 克干淀粉加清水 10克的比例。 先將已碼味的原料用水豆粉碼芡, 漿的稀稠度, 以剛能裹住原料為好, 水豆粉一般用于肉片、 肉絲、 肉丁和雞丁,(也有用蛋清豆粉或全蛋豆粉的)的腰子、肝、肚等原料,適用于爆、炒、熘、氽等烹調(diào)方法。 三、 勾芡 勾芡,習慣稱扯芡,是在菜肴快要起鍋時,加入以淀粉為主兌成的芡汁,通過高溫糊化,使菜肴的湯水變得濃稠,均勻附著在菜肴上的操作方法。 勾芡的作用 1、使菜肴入味 長于炒、爆、熘等烹調(diào)方式旺火油鍋,加熱時間較短,各種液體調(diào)味品和湯難于滲透主料,一經(jīng)勾芡,湯汁變稠,便裹附在主料上,為菜肴增加美味。而用燒、燜、燴等方法烹調(diào)菜肴時,雖然加熱時間較長,但要使湯汁和原料交融在一起,也需要勾芡,食之才味佳。 2、為菜肴增色 俗語說“明汁亮芡” ,即是說芡汁有美化菜肴的作用。各種菜肴湯汁的色澤和滋味是千變?nèi)f化的,一經(jīng)勾芡,使色澤鮮艷的湯汁掛附在主料上,便為菜肴增加美色。同時勾芡后湯汁變濃,會使主料顯得滑潤、豐滿而不干,兼有保溫作用。 3、增加菜肴的形態(tài)美 有些湯汁較多的菜肴,盛在餐器中往往會見湯不見料,頗為不美,一經(jīng)勾芡,湯汁變濃并裹附在主料上,而使菜肴的形態(tài)美觀。 芡汁的種類 勾芡時芡汁的濃淡多少,要按成菜要求而定,多放水豆粉則濃,少放水平粉則清,北方菜中用芡有厚芡,薄芡之分,其厚芡又叫抱汁芡,即芡汁裹住原料 ,吃完菜后盤底無汁,頗類似于菜中碼芡。菜中指的勾芡一般是薄芡,又叫流芡,按濃稠度來分為三類。 1、 二流芡 芡汁濃稠似半流體, 用在湯汁不太多的燒制類菜肴, 使湯汁和原料交融在一起, 成菜后菜肴上沾滿芡汁,盤內(nèi)也有一些芡汁水,吃起來柔軟滑嫩,如紅燒什景、大蒜干貝等菜肴就是下二流芡。 2、清芡 菜中又叫玻璃芡,清芡芡汁清薄透明,多用于湯羹類菜肴。成菜后吃時一般要用瓢或勺,如酸辣蝦羹湯、白油青元等。 3、清二流芡 濃稠介于二流芡與清芡之間如米湯樣,習慣上又叫米湯芡,薄芡,用于沙鍋豆腐,金鉤冬筍等類菜肴。 菜中用芡按是否加入調(diào)味品來分,又分為白汁芡與兌汁芡兩類。 1、白汁芡 又叫跑馬芡、流水芡。只用水豆粉加入清水或鮮湯拌和而成,常是將湯汁、調(diào)料下好,再用水豆粉來勾芡,主要作用是稠汁、保溫、增加色澤。燒、燴類菜肴如白汁全雞、三鮮魚片、酸菜魚湯等,常用白汁芡。 2、 兌汁芡 用水豆粉, 調(diào)味品和鮮湯調(diào)和而且成。 操作時用一個碗把各種調(diào)味品和鮮湯、 水豆粉放在一起調(diào)成滋汁,下鍋加熱,裹勻在原料上,起到濃味、增鮮、增加色澤的作用,習慣上又叫兌滋汁、對味。菜中炒、爆、熘等烹制方法的菜肴,如魚香肉絲、白油肝片、脆皮全全、鮮熘魚片、火爆肚頭等,就是用兌汁芡來統(tǒng)味。 勾芡的方法 1、拌 拌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在原料斷生時將兌好的滋汁倒入鍋內(nèi),快速拌炒,使芡汁裹附在原料上,如爆鳳尾腰花,炒宮保雞丁、鮮熘魚片。另一種方法是把炸好的原料撈出,鍋內(nèi)留少量油底,下入兌好的滋汁,倒入鍋內(nèi)推勻,待汁收濃起泡時,再下入炸好的原料拌炒,使芡汁均勻地裹附在原料上,如炸制魚香脆皮鶉蛋。 2、淋 一般使用白汁芡,原料炒斷生后,將芡汁緩緩淋入鍋內(nèi),同時持鍋搖晃,使原料與湯汁更好地調(diào)和,收汁濃味,如燒制家常海參、燴制雞皮魚肚、煮糊狀的酸辣蛋花湯。 3、 澆 就是將已熟的原料先盛入盤內(nèi), 再另起油鍋下滋汁推勻收濃后, 將芡汁燒在菜上, 如蒸制的白汁魚肚卷、燒制的金鉤吉慶、炸熘的糖醋脆皮魚等,都是采用最后澆上芡汁的辦法。 勾芡應(yīng)掌握的問題 1、 用油適量 勾芡時鍋內(nèi)的油要適量,如果油多了芡汁不易掛上原料上,應(yīng)潷去一點;油少了芡汁不明亮,可在勾芡之后上菜時澆少許明油。 2、 下芡時間 芡汁早了容易糊鍋變味; 芡汁下遲了又會使原料過火而不脆嫩, 勾芡的最適宜的時間, 應(yīng)在主料斷生,湯汁沸起之時。 3、 稀稠適度 如果芡汁太稠, 下鍋后會出現(xiàn)豆粉疙瘩; 太稀了又會使菜肴的汁液變多, 不符合成菜成菜的要求。 4、 湯汁多少 一般以湯汁相當于主料的三分之一時勾芡為好。 如果湯汁多了, 應(yīng)在旺火上略收一下再勾芡; 而湯汁少時,可以沿鍋邊淋入一些湯汁后再勾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