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瓷器千千萬,要說款識占一半”,說的不是款識的數(shù)量占一半,而是它的重要性。熟悉瓷器的朋友都知道,款識長什么樣兒,大概有哪幾種,還有款識的這個“識”( zhì)應(yīng)該怎么讀。那款識到底是什么東西,又是怎么來的呢? 款識的由來款識其實由銘文演化而來,銘文乃器物、碑碣等上面鑄成或刻成的文字,以記功德、留鑒戒等。早在《禮記·祭統(tǒng)》中就有記載:“夫鼎有銘 ”,鄭玄注:“銘,謂書之刻之,以識事者也”。說的是銘文乃記錄在容器上的文字。河北武安午汲故城制陶作坊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的帶有銘文的陶器陶片,而宋代的定窯瓷器中也有許多“官”字銘文,也屬于款識的一種。 什么是款識?款識就是在器物上刻、劃、印、寫名字、牌號、朝代、吉語等。始于戰(zhàn)國時期陶器上的姓氏銘文。明清以來特別盛行。有陰文、陽文,楷書、篆書,橫書、直書,方圈、圓圈,以及符號、花紋等多種形式。韋昭曰:“款,刻也”,師古曰:“識,記也”。就是款識最早的說法。 款識有幾大類?款識分為很多種,有紀(jì)年款 、干支款 、官款、 堂名款 、王府款 、陶人款 、吉語款、 方款 、雙款 、橫款與豎款、寫刻款、明暗款、陰陽款、楷書款、篆書款等等,太多太多。以下列舉一些常見款識,僅供參考。 紀(jì)年款 用皇帝年號或天干地支記年代的款識。六子兩行,首二字為朝代名,中二字為年號名,末二字為年制。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還有四字款,如:‘成化年制’,‘雍正年制’等。 干支款 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組合的紀(jì)念款。天干與地支搭配,如甲子、乙丑、丙寅等有60中不同組合,所以又有60年一甲子??钭R如:‘大宋丁丑’,‘大明成化元年乙酉’,‘又辛丑年制’等。 官款 顧名思義,一定與官家有關(guān)。官款即官用瓷器或官窯瓷器的款識。明代瓷器管款以永樂最早—永樂年制,還有:‘大明宣德年制’,‘康熙御制’,‘大清康熙年制’等都為管款。 堂名款 堂名款聽來有些不好懂,但是使用的人你一定懂,即帝王、權(quán)貴、名人雅士等,即他們在瓷器上所題的堂號來做的款識。假設(shè),李白見到一件瓷杯,甚是喜歡,就在杯底寫下‘李汪情深’后,贈與汪倫是一個道理。如:‘博物齋藏’、‘郝府佳器’、‘桐溪馮宅’等。 陶人款 陶人款是指以制陶人或制瓷人的姓名為款識,就像我們寫完一篇文章后要寫上自己的名字以表明作者一樣,但古代卻罕有使用筆名作為款識,多為實名。如:‘張南山’,‘董庶林’,‘李裕元’。究其緣由,是因為乾隆以后,督陶官(監(jiān)督制陶的官員)形同虛設(shè),制陶人才得以有機會將自己的姓名記于瓷底,誰也不希望好不容易流芳百世,而后人記住的只是自己的筆名吧。 吉語款 在瓷器上題寫吉祥語的款識。宋代的龍泉窯就有在碗心印有陰文“金玉滿堂”,明嘉靖以后,吉語款大量出現(xiàn),如:萬壽無疆、永慶長春。民謠體現(xiàn)在青花瓷器上,如:食祿萬鐘、萬福攸同、金榜題名等。 篇幅有限,下期續(xù)看 關(guān)于款識的種類先說這么多,瓷器的文化貫穿中華上下幾千年歷史,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透的。歡迎下方留言,分享你覺得有意思的,或者在收藏的瓷器款識。 我是舒克,這里是 ↓
|
|
來自: 新用戶36798067 > 《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