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鷺洲書院為江南著名書院,坐落于江西省吉安市城東贛江中的綠洲上。因洲上多棲白鷺,古人取李白詩句“二水中分白鷺洲”給洲命名。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著名愛國丞相江萬里在吉州任知軍,見白鷺洲綠樹點點,清幽靜雅,是讀圣賢書澄明心境的好地方,遂在洲上構筑精舍,創(chuàng)辦書院,設壇講學,延請名儒歐陽守道(曾任岳麓書院副山長)出任山長。書院創(chuàng)辦后第15年,生員文天祥高中狀元,吉安39人同登進士及第,占當年進士全榜九分之一,震動朝野,宋理宗親賜“白鷺洲書院”匾額褒揚。白鷺洲書院由此名震天下,與白鹿洞書院、鵝湖書院同為江西三大書院。 宋元時期,白鷺洲書院以弘揚理學、培養(yǎng)忠節(jié)濟世之才為教育宗旨。明清時期,書院成為陽明心學交流傳播中心。清光緒年間,書院改為吉安府中學堂,開啟西式教學。之后學校屢次更名,1981年定名為白鷺洲中學?;厥捉?00年辦學史,白鷺洲書院弦誦不絕,薪火相傳,為中華民族培養(yǎng)了一大批忠節(jié)義烈之士和經世致用之才,在全國書院文化中獨樹一幟。 傳承了廬陵文化的千年文脈 廬陵文化是指宋明以來,以楚、越文化為源頭,經與中原文化長期融合而形成,以農耕文化為基礎、以闡揚理學為主導,崇尚詩書、崇尚氣節(jié)的吉安地域文化。其內核是“文章節(jié)義”,“文章”指唐宋以來,這里擁有開創(chuàng)文體及流派的文學大家和齊整的文學家陣容,如歐陽修、楊萬里、解縉等人;“節(jié)義”指此處多剛正義烈之士,尤其在朝代更替之際多忠君愛國之士,如胡銓、文天祥、鄒元標等人。 白鷺洲書院在廬陵先賢的濡染下,弘揚儒家義理,突出氣節(jié)修養(yǎng),強調經世致用,既培養(yǎng)出民族英雄文天祥、愛國詩人鄧光薦、遺民詞人劉辰翁等氣節(jié)之士,又通過儒家理學的廣泛傳播,使王門江右名家鄒守益、羅洪先、羅欽順、歐陽德、聶豹、何心隱等多出廬陵。白鷺洲書院引領教育發(fā)展,郡州內外競相仿效,吉安書院遍及城鄉(xiāng),崇文重教蔚然成風。明建文二年(1400年)和永樂二年(1404年),吉安舉人連續(xù)兩榜囊括狀元、榜眼、探花,成就了“三千進士冠華夏”的輝煌。廬陵文化成為江右文化重心,白鷺洲書院功不可沒。 蘊藉了愛國主義的天地正氣 吉安是理學開山祖師周敦頤、程顥、程頤等“真儒過化”之地。江萬里作為朱熹的再傳弟子,在書院“為治重在德教”,以“明人倫”為本,注重民族氣節(jié)教育。廬陵學子推崇忠孝節(jié)義的道德觀念,恪守“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積極人生態(tài)度,憂國憂民,胸懷天下,保持高潔的操守和氣節(jié),屢受挫折磨難而不屈不撓。他們忠貞愛國、剛正不屈,自覺地把個人命運同國家、民族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為了大義,可以忍辱負重、舍生忘死、無怨無悔,鑄就了民族精神的豐碑,譜寫了正氣浩然的華章。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 少年文天祥在白鷺洲書院求學時,拜謁供奉忠君愛國的廬陵先賢“四忠一節(jié)祠”,立下“歿不俎豆其間,非夫也”誓言,表明自己要躋身先賢之列讓后人祭祀的決心。元軍南侵,南宋朝廷風雨飄搖,文天祥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毀家紓難,起兵勤王,屢敗屢戰(zhàn),最終在嶺南被俘。元軍走贛江將其押解北上,文天祥知道會經過故鄉(xiāng)吉安和母校白鷺洲書院,遂留下絕筆詩“丹心不改君臣誼,清淚難忘父母邦”,打算絕食而死,歸葬故里。后因順流風急,夜過吉安,絕食七日未餓死。在大都獄中兩年,威逼利誘不能讓他屈服,土牢中水氣、土氣、日氣、火氣、米氣、人氣、穢氣等邪惡七氣沒有讓他倒下,因為文天祥以天地正氣抗衡苦難折磨。他在《正氣歌》中,將孟子提倡的“浩然正氣”超越了日常道德觀念的層次,上升到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的至高層面,為后人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唱。 傳播了共產主義的革命星火 吉安是革命搖籃井岡山的所在地。20世紀初,軍閥混戰(zhàn),民不聊生,更名為江西省立六中的白鷺洲書院,涌現(xiàn)了曾延生、陳正人、趙林、黃歐東、張開荊等一批熱血青年,他們在共產主義旗幟的召喚下,創(chuàng)建了吉安最早的黨團組織,積極參與風起云涌的反帝反封建運動。他們像廬陵先賢那樣舍生取義,把國家危亡、民族利益當做“大義”,不顧個人的“小利”,勇敢地追求救國救民之路。這些黨團組織為創(chuàng)建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提供了堅強的干部隊伍,毛澤東在《井岡山的斗爭》中分析之所以選擇井岡山作為根據(jù)地,原因之一是這里“有很好的黨”。 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白鷺洲書院走出一大批共產黨人,面對白色恐怖,“喚起工農千百萬”,燃起了工農武裝割據(jù)的烈火,投身到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洪流之中。他們繼承了廬陵文化的優(yōu)秀成分,其堅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撓的革命意志,在馬克思主義引導下,升華到為共產主義奮斗的更高境界,并煥發(fā)出新的力量,融入被譽為“中國革命精神之源”的井岡山精神之中。 融合了天人合一的教育理念 “一林蕉雨分窗綠,四面書燈映水紅”。白鷺洲書院正氣充盈,學風濃厚,生機勃勃,其教書育人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一是尊師重教。江萬里修建程朱理學“六君子祠”,書院開講時,必須舉行祭祀先師先圣的儀式。通過“展禮”教育,使生員達到心靈凈化和自我約束。尊師重教的理念一直流傳至今,上世紀80年代,在著名數(shù)學家、白鷺洲中學學子王梓坤院士的建議下,國家把每年的9月10日確立為教師節(jié)。二是教學目的是教化人心和砥礪氣節(jié),而非追求仕途經濟和功名利祿。校訓中明示“望諸生不獨以文章取科第而已,愿以行己有恥為士人第一義”,把節(jié)義置于文章之上,把道德置于科舉之上。三是教學方法不拘一格。有主講、會講,有談話式、問答式、討論式、研究式,重視自學與講課相結合,學思結合,習行結合。要求每個生員做到“多才多藝”“多見多聞”“學貫九流”而不自以為是,做到“才高一世而不自以為名,道高德備而不自以為德,位高勢重而不自以為榮”。四是辦學理念崇尚自然和獨抒性靈。書院地處贛江中流,碧水洄瀾,鷺翔樹杪,融合了人對自然的敬仰,自然對人的陶冶。在天人合一的環(huán)境中,鼓勵學生應如大鵬展翅,志向高遠,不隨波逐流;又要求學生為文治學應靈活機敏,無分流派,辦學理念既體現(xiàn)堅定的原則性,又有靈活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兼容并蓄,匯涓涓細流入江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