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科動物既優(yōu)雅又迷人,現(xiàn)在人們云吸貓的對象已經(jīng)不僅局限于家貓了,野生貓科動物也紛紛變身“網(wǎng)紅”。然而世界上的野生貓科動物有40種左右之多,即使資深貓科愛好者也很難叫出所有貓科的名字。今天動物志按演化的順序,給大家全面介紹下現(xiàn)代貓科的8大家族。 貓科動物的系統(tǒng)發(fā)育 萬獸之王:豹家族現(xiàn)代貓科動物,學(xué)術(shù)界上稱之為真貓類,以區(qū)別于史前的劍齒虎、獵貓類。真貓類的共同祖先是距今1100萬年前生活在亞洲東部的一群古貓,名為柱貓。柱貓和假貓都是原貓的后代,假貓即劍齒虎的祖先。 豹 距今1080萬年前,中亞的一群柱貓演化成最早的豹亞科。豹亞科在640萬年前分為兩支:云豹屬和豹屬。之后,云豹屬分化為兩種云豹,而豹屬分豹亞屬和虎亞屬,兩個亞屬分道揚鑣大約在380萬年前,豹亞屬包括獅、豹和美洲虎,虎亞屬包括虎和雪豹。 豹亞科都是大中型貓科動物,五種豹屬均在七大貓科之列,兩種云豹分別是第九和第十大貓科動物。它們是現(xiàn)存體型最大的陸地掠食動物,擅長以伏擊的方式獵捕有蹄動物,可擊殺體重是自身七倍的獵物。獅子和老虎可以捕殺近一噸重的野牛,也能偶爾獵殺大象、犀牛等厚皮巨獸,是威風(fēng)凜凜的獸中之王。 老虎 作為家族中第一個分家的,豹亞科與其他七個小兄弟最疏遠,差異也最大。其最為顯著的一個特征是,該家族很多種類可以發(fā)出響亮的咆哮聲,這是由于它們舌骨沒有完全骨化,聲帶下有厚厚彈性纖維。但雪豹和云豹的舌骨已經(jīng)完全骨化了,故無法發(fā)出吼叫,取而代之的是雪豹的嚎叫與云豹的低吟。 豹家族是真貓類最輝煌的一個家族,有生活在密林里的虎、美洲虎和云豹,有適應(yīng)開闊草地的獅子,還有高山上的雪豹,全能型的花豹。從距今30萬年前開始,獅子打敗了劍齒虎,完成對世界五大洲的征服,然而1萬年前,獅子的世界霸主地位為人類所取代。 巽他云豹 豹之兄弟:金貓家族除豹亞科外的七大家族都屬于貓亞科。貓亞科中最先分家的是金貓家族,該家族現(xiàn)存兩屬三種——亞洲金貓、婆羅洲金貓和云貓。它們的共同先祖起源于距今940萬年前,從那時起它們就生活在東南亞的茂密雨林中了。 金貓家族分化比較久,趨異進化明顯,在2006年進行基因組檢測之前,沒有專家將金貓與云貓歸為一個家族(它們分化有540萬年了)。金貓屬的共同特征是在橙紅色到灰色之間變異的毛皮,區(qū)別于獅和山獅的棕黃色,然而非洲金貓和拉美的細腰貓也同樣有這樣的色型變異。而云貓的體色、斑紋都與云豹很相似。 亞洲金貓 因此,博物學(xué)時代的分類專家往往把亞洲金貓、婆羅洲金貓與非洲金貓放在一起,而把云貓與云豹放在一起?,F(xiàn)在看來,這兩組都不是很近的親戚,毛色相同只是趨同進化而已。 金貓家族內(nèi)部形不似卻神似。作為真貓類第二個分支,貓亞科第一個分支,金貓族與其他各族差異較大,與豹亞科頗有些神似。例如,它們是眾所周知的性情兇猛,當?shù)鼐用穸剂?xí)慣把金貓歸于虎、豹一類,我國將金貓叫做紅椿豹,泰國叫火虎。傳說金貓是貓科之王,豹怕老虎,而老虎怕金貓。云貓也長期以來被認為是豹亞科成員。亞洲金貓還有個花斑色型,與云貓就很相像了。 金貓家族是最神秘的家族,人們對其生活習(xí)性所知甚少,從現(xiàn)有的少量研究來看,金貓和云貓的食性都比較雜,包括小型獸類、鳥類、蛙和蜥蜴。它們都以小型脊椎動物為主食,但都保留了放倒大獵物的能力,可捕殺小型鹿類。 云貓 非洲異寵:獰貓家族大約850萬年前,有一群貓從貓科演化主干上分離出來,它們隨后從亞洲遷往非洲,從而奠定了獰貓家族的基礎(chǔ)。約560萬年前,獰貓家族在非洲開枝散葉,逐漸演化為今天非洲的兩屬三種中型貓科:藪貓屬的藪貓,獰貓屬的獰貓、非洲金貓。 這個家族的成員長相很有異國風(fēng)情,它們的尾巴都比較短,僅為體長的三分之一(多數(shù)貓科為一半以上)。藪貓的耳朵又大又圓;獰貓耳朵長,耳尖的那簇毛也長,比猞猁還夸張。 獰貓 藪貓和獰貓的腿都不成比例地長,但藪貓又高又瘦,獰貓高挑不失粗壯。傳統(tǒng)的分類專家過分關(guān)注它們?nèi)齻€的差異,沒有注意到它們的共同點,現(xiàn)代分子遺傳學(xué)技術(shù)終于讓這三個失散多年的兄弟團聚了。 這三兄弟都是中型貓科動物,但走了不同的演化路線。獰貓和藪貓住在大草原上,而非洲金貓則是非洲雨林里的居民。藪貓?zhí)鼗妒忱鲜?,而獰貓和非洲金貓在?千克以下的小型獸類為主食的同時,也捕殺了不少大獵物,獰貓擅長捕小型羚羊,而非洲金貓喜歡抓猴子。 獰貓、藪貓因外形相當個性,一直是很受人們歡迎的異寵。但它們是屬于大自然的,人類很難給它們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在此再次提醒各位讀者,野生動物不宜家養(yǎng)。 藪貓 拉美“地頭蛇”:虎貓家族在獰貓遷往非洲的同時,一群亞洲貓貓也遷徙到北美?;⒇埣易宕蠹s于800萬年前從這群貓中分化出來,但直到約300~200萬年前它們?nèi)肭帜厦酪院?,才迎來了大發(fā)展。虎貓屬的入侵在南美掀起了一陣血雨腥風(fēng),很多本土有袋動物就此絕滅,而虎貓們則擴張到拉美的各個角落。 約290萬年前,虎貓屬分化為虎貓亞屬和草原貓亞屬。虎貓亞屬后發(fā)展為今天的虎貓和長尾虎貓,它們都生活在拉美的熱帶雨林中。而草原貓亞屬又分化為兩個次屬,喬氏貓次屬包括亞馬遜雨林的小斑虎貓,智利溫帶雨林的南美林貓,以及阿根廷大草原的喬氏貓;草原貓次屬包括安第斯山貓(山原貓),以及草原、沼澤、山地三項全能的南美草原貓。 喬氏貓 虎貓家族只有18對染色體,比其他貓科少一對,該特征可能來源于它們共同祖先的一次染色體變異(我們?nèi)祟愐脖仍愁惿僖粚θ旧w)。 虎貓屬為貓科第一大屬,它們在拉丁美洲非常繁盛。我們說不清楚貓科到底有多少種,主要爭議就在于虎貓屬。按不同分類系統(tǒng),虎貓屬可能少至7種,也可能多至10種。1994年,有學(xué)者根據(jù)形態(tài)學(xué)差異將草原貓分為草原貓、潘帕斯貓和潘塔納貓三種。近年來又有遺傳學(xué)專家將小斑虎貓分為南、北兩個物種。 潘帕斯貓 除虎貓是中型貓科以外,虎貓屬成員均為小型貓科,其中林貓只有1~3千克,足以躋身最嬌小貓科之列。小型虎貓屬均以老鼠、鳥類和蜥蜴等小型脊椎動物為食,喬氏貓也喜歡捕魚,強健有力的虎貓有能力捕殺鹿類、小食蟻獸和西猯等大獵物。 虎貓屬因美麗的毛皮而飽受皮草貿(mào)易傷害,尤其是虎貓和長尾虎貓,偏偏這兩種繁殖率異乎尋常地低。它們孕期很長,多生單胞胎,一只雌虎貓一生只能生約5只幼仔,這就導(dǎo)致兩種虎貓對狩獵甚至比虎、豹等大貓更加敏感。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深愛生命,請對皮草貿(mào)易說不。 虎貓 疾馳的獵手:山獅家族約700萬年前,山獅家族在北美發(fā)源。這個家族包括今天的山獅、獵豹和細腰貓,獵豹分化是在490萬年前,而山獅和細腰貓分道揚鑣是在420萬年前,時間都比較久遠了。因此該族3個成員差異比較大,被分成了3個單屬。 獵豹的爪子不能完全縮回爪鞘,因而爪子比較鈍,這點不同于任何貓科。因此,獵豹長期被排除在貓亞科之外,被認為是最特殊的貓科動物。直到現(xiàn)代分子遺傳學(xué)技術(shù)幫它找到了家人。 獵豹 獵豹是跑得最快的陸地動物,短跑能追上任何一種羚羊,但它身體纖弱,不擅搏斗,所以它占據(jù)了一個特殊的生態(tài)位——在草原上追捕體型小而跑得快的羚羊,獵豹在這個生態(tài)位上幾乎沒有競爭者。因此,史前獵豹得以從北美擴張到亞洲和非洲,如今北美老家的獵豹已經(jīng)滅絕了,非洲和西亞成為獵豹最后的家。 山獅的身體結(jié)構(gòu)與獵豹有相似之處,它是除獵豹外最能跑的大貓。然而,山獅也像豹屬一樣強壯有力,可以捕殺400千克的成年馬鹿。山獅對生境適應(yīng)性極強,食譜廣泛,在美洲大陸上扮演了豹的生態(tài)角色。 細腰貓的外形與所有貓科差異都比較大,它腦袋扁平,從側(cè)面看有個“羅馬鼻”的鈍圓輪廓,身體粗短,長得有點像鼬科,因此也被叫做獺貓或鼬貓。它生活在拉丁美洲的森林里,是虎貓屬的鄰居,但它的適應(yīng)能力比虎貓屬任一種都要強。細腰貓主要以老鼠為食,獵物多在0.5千克以下。 細腰貓 北方貴族:猞猁家族猞猁家族幾乎與山獅家族同時分化(700萬年前),包括今天的猞猁屬成員——三種猞猁和短尾貓。大約320萬年前,短尾貓與三種猞猁分離,而三種猞猁直到150萬年前仍有共同祖先。 猞猁屬外形特點鮮明。腦袋渾圓,吻部縮短,比其他貓科少兩顆上牙(猞猁屬28顆牙,其他貓科30顆)。耳朵長,耳尖毛簇也長。四肢修長,身體纖細。尾巴極短,好像兔子尾巴一樣。腳掌大、毛長,適合在北方雪地上生活。 歐亞猞猁 猞猁是捕食兔子的專家,其中加拿大猞猁特化捕食雪靴兔,而歐亞猞猁、伊比利亞猞猁和短尾貓仍保持了多樣化的飲食,同時捕殺不少有蹄動物,與野兔相比,歐亞猞猁更愛吃狍子。 猞猁屬都是北方居民,短尾貓生活在美國,分布最偏南。加拿大猞猁和歐亞猞猁分別生活在北美和歐亞的針葉林中,是分布最靠北的貓科,也是北極圈附近僅有的貓科。伊比利亞猞猁僅見于伊比利亞半島,全球只剩下200只左右,是世界上最瀕危的貓科動物。 短尾貓 東亞精靈:豹貓家族在山獅與猞猁分化后不久,北美的那群貓又有一部分遷回亞洲,這就是豹貓與家貓的共同祖先。距今620萬年前,豹貓家族與貓家族分化,真貓類的八大家族至此全部現(xiàn)身。 有一類小型貓科動物介于豹貓屬與貓屬之間,分子遺傳學(xué)分析顯示它更接近豹貓屬,與豹貓屬在590萬年前分化,它就是“網(wǎng)紅”兔猻。兔猻代表了貓科演化的一個極端,它是最胖、最笨拙的貓科動物,在高原上靠偽裝、埋伏獵捕鼠兔等嚙齒動物。 銹斑貓 豹貓屬4種成員都棲身于亞洲東部的密林之中,都很親水,豹貓和銹斑貓以老鼠和小鳥為主食,而漁貓和扁頭貓吃了大量的水生動物,主要是魚和蟹。 豹貓是亞洲東部分布最廣的貓科動物,它是菲律賓和琉球唯一一種本土貓科,也是我國東部最常見的小型“野貓”。銹斑貓分布在印度和斯里蘭卡,而扁頭貓僅見于馬來半島和馬來群島。其中銹斑貓僅重0.9千克,為最小的貓科動物,而扁頭貓重1.5-2.2千克,在貓科中倒數(shù)第三小。 漁貓是豹貓屬唯一一種中型貓科,性極為兇猛,它是最擅長游泳的貓科動物,也是整個貓亞科里最強壯的一員,據(jù)說動物園里曾有漁貓殺死過豹子。 漁貓 捕鼠能手:貓家族與豹貓屬在東亞擴張同時,貓家族占領(lǐng)了整個亞州西部、歐洲和非洲。這兩個家族是有分工的,以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一線為界,豹貓屬管東邊,貓屬管西邊,而兔猻就住在這兩個高原上。豹貓屬喜歡潮濕的森林,而貓屬喜歡干旱的草原和沙漠。 唯一越界的是叢林貓,它的分布比較廣泛,在華南和印度支那也有分布。它是貓屬最大成員,也是最大的小型貓科動物,可達13千克重,已經(jīng)接近某些中型貓科了。而貓屬最小的黑足貓,是僅次于銹斑貓第二小的貓科。 叢林貓 該屬是家貓主子最近的親戚,其中包括家貓的直系祖先——非洲野貓。野貓、荒漠貓和家貓構(gòu)成了一個復(fù)合物種,為學(xué)術(shù)界所公認。但種的劃分有爭議,主合的專家主張把整個復(fù)合種合并成一個物種,而主分的專家則建議保留荒漠貓的物種地位,并將野貓拆分為歐林貓和非亞野貓兩種,同時給家貓一個獨立物種的地位。 與家貓一樣,貓屬動物都是捕鼠能手,不管是河谷地的叢林貓,南非草原的黑足貓,中東沙漠的沙貓,青海高原的荒漠貓,還是分布廣闊的野貓,嚙齒動物都構(gòu)成了它們飲食的主體部分。 非洲野貓 貓屬有個特點就是身上的條紋圖案,在腿上很明顯,體側(cè)的斑點有時也融合成條紋(貍花貓)。該特征在貓科中實屬異類,因為貓科祖先原貓身上就是豹貓、虎貓和豹那樣的斑點,其后代要么是斑點,要么就是斑點退化了的純色,只有老虎和貓屬動物進化出了條紋。所以,一些養(yǎng)貓人看不起貍花貓的魚骨紋,喜歡追求豹貓、藪貓的那種斑點,純屬不識貨的表現(xià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