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講重點難點!《傷寒論》34條葛根黃芩黃連湯證: “太陽病,桂枝證,醫(y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 。 注家有將本條分為兩段的,認為“表未解也”以上為前段,應予桂枝湯解表,“喘而汗出者”以下才是葛根芩連湯證。也有認為本條都是葛根芩連湯證,不應分為兩段的,哪一種說法更好? 答:“表未解”,是對促脈的脈理解釋,這是隨文隨注,應作夾注看,并非到此就作為一段落。只有把“表未解”看作是注文,才能把“利遂不止”、“脈促”、“喘而汗出”等構(gòu)成表邪未解并兼熱利的葛根芩連湯證。 如果把本條裁成兩段,使“利遂不止”與下文無關(guān),那么這個“利遂不止”是熱利還是寒利?如果是熱利,則和酒客不喜甘一樣,是不宜用辛溫的桂枝湯解表的;如果是寒利,又當先溫里后解表,也不能用桂枝湯。所以只有熱利又脈促表不解,才能適用解表兼清里的葛根黃芩黃連湯。 由于21條有“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的提示,所以注者一見到脈促就想起桂枝湯,因而把本條截為兩段,卻不知熱利兼脈促時,解表宜甘涼的葛根,而不宜辛溫的桂枝。 成無己《注解傷寒論》說此條,下利脈微遲,邪在里,促為陽盛,表未解,葛根芩連湯,散表邪,除里熱。 吳謙《醫(yī)宗金鑒》說此條,方中四倍葛根以為君藥,黃芩甘草為佐藥,意在專解陽明之肌表,兼清胃中之里熱,此清解中兼解表里之法。 柯琴《傷寒來蘇集》說此條文是陽盛,表里俱熱,表里俱實。 劉渡舟《傷寒論講稿》說此文,里熱夾表邪熱利。表邪3分,里熱7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