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治療經(jīng)過——胃脘部脹痛反復(fù)發(fā)作10年,伴納呆、乏力】 某男,42歲。胃脘部脹痛反復(fù)發(fā)作10余年,再發(fā)加重3個月,伴納呆、乏力,食后胃脘脹痛加重,時有惡心、噯氣,舌淡紅,舌胖大,邊有齒印,苔白膩,脈弱。 辨病辨證為胃脘痛之脾虛胃滯證,治以益氣健脾、理氣和胃。 二診:癥狀有所減輕,飲食增加。 三診訴胃脘部脹痛減輕,乏力減輕,舌苔變?yōu)楸“滋Α?br> 患者訴胃痛基本消失,納呆、乏力已消,舌邊齒印明顯變小,脈稍弦。胃鏡復(fù)查胃黏膜無異常。繼續(xù)服用鞏固治療。 證候分類 1.肝胃氣滯:胃脘痞脹疼痛或攻竄脅背,噯氣頻作。苔薄白,脈弦。 2.寒邪犯胃:胃脘冷痛暴作,嘔吐清水痰涎,畏寒喜暖,口不渴。苔白,脈弦緊。 3.胃熱熾盛:胃痛急迫或痞滿脹痛,嘈雜吐酸,心煩,口苦或粘。舌質(zhì)紅,苔黃或膩,脈數(shù)。 4.食滯胃腸:胃脘脹痛,噯腐吞酸或嘔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緩。苔厚膩,脈滑或?qū)崱?br> 5.瘀阻胃絡(luò):胃痛較劇,痛如針刺或刀割,痛有定處,拒按,或大便色黑。舌質(zhì)紫暗,脈澀。 6.胃陰虧虛:胃痛隱作,灼熱不適,嘈雜似饑,食少口干,大便干燥。舌紅少津,脈細數(shù)。。 7.脾胃虛寒:胃痛綿綿,空腹為甚,得食則緩,喜熱喜按,泛吐清水,神倦乏力,手足不溫,大便多溏。舌質(zhì)淡,脈沉細。 |
|
來自: 仁和堂老軍醫(yī) > 《胃炎胃脘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