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性新用七則 我家世代業(yè)醫(yī),至今已延續(xù)近二百年,對許多腧穴功用每多新發(fā)現(xiàn),雖吉光片羽,卻頗有實效,今舉七則于下,供同道參考。 一、三間穴治頭面病 三間穴為手陽明經(jīng)之俞穴,臨床上常用于治牙痛、咽喉痛、眼痛、手背紅腫、瘧疾等。 早年治一頭昏頑癥頗棘手,后請祖母診治,謂三間穴能治頭面諸疾,針之竟愈。自后仔細觀察,體會到對腦血流圖所查之頸或椎-基底動脈痙攣,腦血管彈性減低之頭昏最為有效。 如冉xx,男,57歲,腦震蕩后一年半仍頭昏痛,失眠惡夢,常服中西藥物而效差,針三間穴,每日一次,左右手交替使用,一周后即愈。 此穴治周圍性面癱效佳,經(jīng)治十余例,均效。 二、天泉穴能解腰腿疼痛 天泉穴屬手厥陰經(jīng),文獻載其主治咳嗽、胸脅痛、上臂內(nèi)側疼、心悸等。 我家臨床上對各種腰腿疼痛,如腰椎間盤突出癥、肥大性脊柱炎、急性腰扭傷、腰肌勞損等癥,按壓或針刺此穴能很快緩解疼痛,對輔助其他方法治療和病人自我緩解痛苦均有補益。甚至有不少慢性腰腿痛的患者,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自我按壓后,獲得痊愈。 具體方法是取該穴按壓得氣后,再向四周找最酸脹處用力按摩,一般數(shù)分鐘內(nèi)即可見效。亦可在此處用膏藥貼一圍棋子,時時按壓之。此法患者自己使用甚為方便。 三、神門、養(yǎng)老可健腦延年 先祖母郭貞卿醫(yī)師享年九十二歲,仍行動、思維敏捷,精神矍鑠,每日除診治病人外,還著書立說,外觀看去,儼然六旬老人,她養(yǎng)生方法之一就是每日多次按壓神門、養(yǎng)老二穴,七十六歲后持之以恒。自謂能強身防病、養(yǎng)心健腦、延年益壽。 近年來,我們以此二穴治療因腦炎或其他先、后天因素所致的小兒腦性癱瘓、智力低下有明顯的療效,用于成人中風后遺癥,對精神運動癥狀的改善有良效,對血壓的調整也有顯著的穩(wěn)定作用。 四、承山穴能健胃消食 承山穴有健胃消食,調整胃腸功能的作用,對慢性胃炎、消化道潰瘍、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所致上腹部疼痛;小兒食積、吐酸噯腐,腹瀉;老年人脾胃虛弱、納呆食減等癥,均可推按承山,有良效。 五、少府、勞宮穴可治口眼歪斜 周圍性面癱用常規(guī)面部穴位效差,可試改為面部輕柔按摩,針刺少府、勞宮,每次留針40分鐘,左右手交替,日一次。我們用此法治愈二十余例,其機理值得研究。 六、陽池穴治療失枕 陽池為手少陽經(jīng)之原穴,因手少陽經(jīng)在秉風穴與手太陽經(jīng)相交會,在大椎穴與督脈相交會,在肩井穴與足少陽經(jīng)相交會之緣故,可治療失枕、頸椎病等所致之頸項酸楚疼痛,選用針劑如當歸注射液等,療效最佳。 七、天府穴能調月經(jīng) 天府穴配手三里、中渚、肱中等穴,用于月經(jīng)不調、閉經(jīng)、痛經(jīng)。 偏熱用針,偏寒用灸,每次于經(jīng)凈后施術(閉經(jīng)不在此例),每日或隔日一次,十次為一療程,亦可根據(jù)情況選用挑筋、穴位注射、埋線、外敷等療法,收效均顯著。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