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探春遠嫁,一去無歸。這一場離散,雖說由南安太妃而起,但終究是探春自己的宿命。探春生母為賈政之妾趙姨娘,其人尖刻愚妒,時常挑唆惹是生非。有這樣一個娘,令探春極為窩火,“太太滿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幾次寒心。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業(yè),那時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兒家,一句話也沒有我說的···一面說,一面不禁滾下淚來”。 賈府之中雖說錦衣玉食,但探春看得真切,她寄望著自己有一天能出去灑脫活一回。這樣的氣魄,是迎春、惜春,甚至元春所沒有的。故而,賈母八十大壽的宴席上,南安太妃相看了探春,只見其“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采精華,觀之忘俗”,繼而認為義女,促成和親遠嫁一事。正如探春判詞里的那副畫,汪洋之上飄一大船,大船中孤坐一女子,正掩面而泣。探春哭遠嫁,倒不是怯弱,而是骨肉分離再難相見的割舍。 那么,遠嫁之后,尤其賈府沒落被抄之后,探春的處境結局如何?這一點,原著前八十回早已給出了很多線索。最為明確的,就在上元佳節(jié)猜燈謎一回。且看元春差宮人送到府里一個燈謎,“賈母見元春這般有興,自己越發(fā)喜歡,便命速作一架小巧精致圍屏燈來,設于堂屋。命他姐妹各自暗暗的作了,寫出來粘于屏上,然后預備下看茶細果以及玩為猜著之賀”。探春也寫了一首“階下兒童仰面時,清明妝點最堪宜。游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 賈政到賈母這里來湊熱鬧,一個個看燈謎,看到探春所作,即猜到是風箏。忽然眉頭緊鎖,老淚滴腮,“賈政心內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響而散之物···探春所作風箏,乃飄飄浮蕩之物···小小之人作此詩句,更覺不祥,皆非永遠福壽之輩!想到此處,愈覺煩悶,大有悲戚之狀”。正如賈政所言,金陵十二釵,其實個個薄命,沒有一個福壽之輩,元春如此,迎春如此,探春亦難逃悲涼宿命。賈府一朝獲罪被抄,這個罪門之庶女,能有什么好結果。探春即使要強,終究也是胳膊擰不大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