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陸畫屬道釋畫范疇,因用于水陸法會而得名,主要有卷軸和壁畫兩種形式。卷軸式水陸畫由多幅畫軸組成一套,壁畫則在寺廟中繪制于殿堂四壁。依據水陸儀軌繪制完整的水陸畫稱為“一堂”,一堂水陸畫的數(shù)量,從幾十幅到一、二百幅不等。 水陸畫在近代以來遭遇到世人的忽視和遺忘?,F(xiàn)存水陸畫作品主要為明清及民國時期的作品,元代及以前的水陸畫已不多見,民國以后由于時代變遷的原因,水陸畫已很少出現(xiàn)且藝術水準低下。所以,明清水陸畫作品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對象。 水陸法會是佛教主要的經懺儀式,水陸畫是伴隨水陸法會產生并得以發(fā)展的,可以說沒有水陸法會就沒有水陸畫,本文從美術學專業(yè)出發(fā),對現(xiàn)存明清水陸畫主要進行圖像層面的藝術特征與文化屬性的分析,其次從宗教學和社會學的思想價值與教化功用角度進行研究。在對明清水陸畫的分析闡釋中,主要擇取了以下幾處典型范例:原屬山西省右玉縣寶寧寺(現(xiàn)藏山西省博物館)的139幅明代卷軸水陸畫、河北省石家莊市毗盧寺毗盧殿的水陸壁畫、首都博物館藏明清卷軸水陸畫,并部分選取山西渾源永安寺水陸壁畫、甘肅河西地區(qū)卷軸水陸畫及南京高淳清代道教水陸板畫等加以輔助分析說明。 從現(xiàn)存文獻典籍和可考文物分析,水陸法會的淵源可追溯到梁武帝時期。修設水陸法會要遵循水陸儀軌,而水陸儀軌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因地域或宗派不同有所區(qū)別,主要有南水陸、北水陸和眉山水陸之分。水陸畫在五代時期就已經初具規(guī)模,并廣泛流傳。到了明清時期,水陸法會及水陸畫圖像體系已非常豐富?,F(xiàn)存明清水陸畫大多由民間畫工所作,少部分出于宮廷畫師之手。水陸畫繼承了傳統(tǒng)工筆重彩畫的技法并拓寬了人物畫的創(chuàng)作形式。在內容上,由于粉本的使用,明清水陸畫展現(xiàn)了隋唐以來人物畫的傳統(tǒng),題材范圍廣泛,繪有諸佛菩薩、神道賢哲等各色人物,包含了儒、釋、道三教內容;在構圖上,三教人物安排錯落有致,層次分明,工筆細描,形象生動;在色彩上,具有民間色彩明快亮麗的特點,畫家精工細做,并大量運用瀝粉貼金的技法,使畫面呈現(xiàn)出強烈的裝飾感和立體感,形成了雅俗共賞的風格。民間畫工們在宗教氛圍中通過對神佛菩薩、地獄鬼怪、天災人禍的刻畫以及對世俗生活生動細致的再現(xiàn)表達了那個時代普通勞動人民的信仰觀念、審美情趣與生活追求。水陸畫深受儒、釋、道三教思想的影響。其中的佛教思想是在禮懺過程中祈望生命彼岸的美好,獲得修行過程的審美體驗;道教思想則強調現(xiàn)世修行的意義和價值。水陸畫既是宗教藝術,又是民俗藝術,以宣揚宗教思想和教化信徒為目的。由于水陸畫所宣揚的是因果報應、生死輪回、具有崇孝揚善的勸誡涵義,因此它對民眾與信徒具有一定的行為約束和倫理教化作用。水陸畫以宗教的教義、故事和傳說為題材,用繪畫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以直觀的視覺形象,把善惡報應與尋求超脫的理想境界融合在一起,傳達了民俗信仰觀念,是藝術史和宗教史上寶貴的文化遺產。 作者從2005年開始撰寫碩士學位論文《石家莊毗盧寺水陸畫研究》,到2007年撰寫博士學位論文《水陸畫圖像研究》,再到2010年撰寫博士后出站報告《明清水陸畫的藝術特征研究》,算起來從事水陸畫這一專題研究已達十年有余。本書稿即是在此基礎上修改而成。 本書選取明清水陸畫作為研究對象,結合藝術學、文獻學、宗教學、歷史學、社會學、民俗學、心理學等相關的理論原理,通過對現(xiàn)存明清水陸畫及其所包含神祇譜系的梳理、分析,初步建構起明清水陸畫中的神祇譜系,并通過對圖像的探討,解讀其中的藝術特征,進一步闡述其思想內涵和社會功用。 水陸畫是宗教繪畫藝術的寶貴遺產。水陸畫作為宗教繪畫的重要一類,在歷史上曾經輝煌,是中國藝術史與宗教史研究不可缺少的繪畫實物資料。水陸畫不同于美術史上的文人畫和宮廷畫,也不同于其他的道釋畫。水陸畫大多是描繪神佛鬼魅、天堂地獄、因果報應的作品,通過這些藝術形象來教化人們,使人們更易于接受佛教教義,成為宗教的信徒。水陸畫寓因果報應之意于繪畫內容中,教化民眾寄希望于未來,也揭露了封建社會的各種矛盾和民間疾苦,其深層價值非其它道釋畫可比。 現(xiàn)存相關研究成果大都圍繞宗教典籍及相關文字史料展開。其實,我國現(xiàn)存水陸畫神祇圖像能夠更加直觀地反映古代國家的宗教觀念和社會文化形態(tài),對這些圖像的專題考察和探討不但可以加深我們對我國古代祭祀文化及相關社會信仰的認識,而且可以更為深入地剖析水陸畫與祭祀觀念、宗教儀軌以及民間信仰間的復雜關系。所以,研究水陸畫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從總體上講,學界對于水陸畫的認識和了解還不夠深入。特別是從學理的層面上,人們對水陸畫發(fā)展的過程研究也不甚系統(tǒng)。更為緊迫的是,目前遺留在各地的水陸畫正因各種原因逐漸減少,因此開展本課題的調查研究不但起著填補學術空白的作用,而且還是搶救、整理文化遺產的重要舉措。所以,對水陸畫特別是中國現(xiàn)存明清水陸畫的研究,對重新認識古代水陸畫的價值具有深刻的意義,是一個極具價值的研究課題,這正是本文撰寫的初衷。 作者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在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并進行實地考察的基礎上撰寫了碩士學位論文《石家莊毗盧寺水陸畫研究》。該文從毗盧寺的歷史發(fā)展及水陸法會的開設狀況,到毗盧殿水陸畫的繪制技法與藝術特征等方面進行了逐步深入的分析研究。是對現(xiàn)存水陸畫進行的個案研究。在此個案研究的基礎上,作者繼續(xù)進行專題考察、搜集資料,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撰寫了博士學位論文《水陸畫圖像研究》。該文是從整體上對水陸畫進行圖像學的歸類與解析。對在水陸法會基礎上形成的成套(堂)水陸畫圖像進行了歷史、題材、功能等方面的闡述。作者在中國美術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時撰寫的研究報告《明清水陸畫的藝術特征研究》是對現(xiàn)存明清期間水陸畫藝術層面的研究,是本人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的斷代研究。是在繼續(xù)查閱大量文獻資料與實地考察的基礎上,對水陸法會的源流、儀軌、儀文及明清水陸畫的發(fā)展、圖像譜系、藝術特征、社會功用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研究。進一步探討了水陸畫在中國繪畫史及宗教史中的價值,以期達到對其藝術價值與社會功能的認識。尤其在對明清水陸畫的藝術特征分析中,選取了寶寧寺水陸畫(宮廷畫師繪制)與毗盧寺水陸畫(民間畫工繪制)進行圖像布列、繪制技法及藝術風格上的對比分析。并對水陸壁畫的繪制者——民間畫工這一特殊藝術群體進行分析研究。只有清楚的認識了民間畫工的社會身份及其在水陸畫繪制中所運用的技法,才能理解基于水陸畫技法基礎上的創(chuàng)作理念與美學特征。才可以理解明清時期在文人畫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下,備受冷落與歧視的宗教水陸畫繪制者的創(chuàng)作狀況,達到對水陸畫藝術價值的真正認識,并使當代繪畫創(chuàng)作從中汲取有益成份。攻讀碩士、博士期間的研究可以說是從“個案到整體”的研究,而博士后研究報告則是斷代史研究。 本書在研究中結合水陸法會闡述水陸畫在水陸儀軌中的布列與功能,通過對其圖像人物譜系的建構,達到對“三教合一”的宗教文化現(xiàn)象的進一步深入論證,使以文字表述的宗教文化與民俗世相轉為以圖像的直觀表達,論證水陸畫在宗教發(fā)展中的影響及在文化研究中的意義??梢?,對明清水陸畫進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對繪畫史研究、佛教史研究、儒釋道三教融合史研究、信仰民俗研究、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中國戲劇史研究產生重要的資料參考價值。 目前作者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水陸畫與“三教合一”思想研究》正在進行中,這個項目與我前面三個階段的已有研究成果串聯(lián)起來,整體呈現(xiàn)的特點為:“個案→整體→斷代→思想”。 另外,作者于2005年8月、2007年8月、2009年1月、2010年3月、2010年8月、2011年7月、2017年8月、2019年8月等時間分別對河北、山西、江蘇、浙江、安徽、四川、云南、甘肅、青海、西藏等地現(xiàn)存部分水陸畫進行了田野考察,被中國古代水陸畫藝術深深震撼,其特有的繪畫體裁、高超的繪畫技巧、瀝粉貼金壁畫工藝和裝飾色彩、反映的宗教故事和世俗故事內容等,都引起筆者極大的研究興趣。近五年來,我的足跡幾乎踏遍山西、陜西、甘肅、新疆、河北、浙江、湖南、貴州、廣東等地,深入進行細致的考察工作。 在研究中,作者采用美術考古、宗教美術與民俗藝術研究中常用的實地考察、專人訪談、拍攝圖片等研究方法,收集上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主要包括以下三種研究方法: 文獻學方法:所謂文獻學方法,是指收集現(xiàn)有相關文獻,通過整理歸納后進行分析,試圖從文獻資料中發(fā)現(xiàn)相關的歷史佐證以的根據。藝術史研究,需詳盡地閱讀相關文獻及對文獻做出歸類分析。史學的任何研究都必須建立在文獻史料上,研究佛教藝術史即需建構于此基礎之上。因此,筆者先查閱大量的參考文獻,然后進行資料的收集整理,甄別判斷,力圖在掌握大量詳實的資料基礎上,對明清水陸畫中的圖像,從內在和外在兩個層面進行多維的審視,探尋和歸納明清水陸畫圖像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在研究過程中借助前人的研究成果來佐證自己的觀點,同時將流傳至今的文字資料應用在本文的研究論述中,應用在水陸畫的量化與定義及類型歸納上,在藝術形式、空間方位、思想內涵上分別進行綜合分析并找出其中規(guī)律。 圖像學方法:圖像學是透過藝術品外在形式,來探討藝術作品的主題或含意。本文對圖像學的運用首先是對水陸畫圖像本身的客觀描述,即為“圖像志”的研究,是運用圖像學研究的基礎。其次以文獻為基礎對水陸畫圖像解讀分析,即以佛經經典與宗教文獻為依據進行圖像基本內容的解讀。除此之外,還要進行水陸畫的比較研究,即縱向和橫向的研究,亦即對圖像從時間和地域上的綜合考察研究。綜合考慮某個圖像制作的時間和地點,當時的文化時尚與藝術家的風格,以及贊助人的愿望等因素。分析這一時期的藝術與當時的政治、宗教、哲學、文學、科學及社會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 功能分析法:功能學的研究是對明清水陸畫圖像整體的研究。水陸畫圖像的研究,必須借助不同的資料做出思考和判斷。水陸畫研究中,功能學的運用,是水陸畫本質研究的問題,明確圖像的用途。此類研究與圖像學的研究區(qū)別很大,圖像學研究可以就單一造像進行解讀研究,而功能學的研究則是是綜合的考察研究。 事實上,研究水陸畫,可以根據各個地方及各種形制的特點而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比如基本研究方法有類型學方法、歷史學方法、譜系學方法、統(tǒng)計學方法、文化人類學方法等;其次是圖像志、圖像學、圖像義理學、圖像功能學、符號學、現(xiàn)象學方法等,即研究作品具體的含義與內容,還要考察供養(yǎng)人的意圖或背景。因為每一件藝術品都是由一定的藝術家所創(chuàng)造,當然也是有特定的贊助者的支持,否則不構成藝術品產生的基本條件。 |
|
來自: AI_LYS_999 > 《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