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龢和李鴻章之間究竟有沒有私仇?汪郎從兩人之間的交流來看,更多的還是政見不同(翁是帝黨,李為后黨)。 今天很多人對翁同龢保持著厭惡的態(tài)度,主要在于兩點,一是翁是清流,認為清流就是頑固派;二是替李鴻章翻案,為甲午北洋海軍戰(zhàn)敗找一個重量級的黑鍋。 事實上翁同龢不僅不頑固,反而支持變法,支持洋務,支持維新,只不過作為清流的他,抱著的希望更高而已! 當然翁同龢在對待給北洋撥款的問題上,他根本就沒有能力去克扣??睿喾磳τ诒毖蠛\姷慕ㄔO(shè),他反而是積極支持的。 1、翁同龢克扣李鴻章的錢,無意于癡人說夢! 1885年中法戰(zhàn)爭結(jié)束,讓清政府深刻意識到發(fā)展近代海防事業(yè)的重要性,為此在當年10月成立了海軍衙門,自始清朝海軍歸中央統(tǒng)籌。 按照慈禧的懿旨,海軍衙門的主事是醇親王奕譞(光緒帝父親),李鴻章是協(xié)辦,而海軍軍費是由海軍衙門專項管理。 也就是說戶部將款項撥到海軍衙門,至于奕譞是想先給北洋,還是先給南洋,都由他說了算,翁同龢的話不頂用! 何況李鴻章身為海軍衙門協(xié)辦,身后又有慈禧的支持,他想優(yōu)先發(fā)展北洋,難道奕譞還能阻止嗎? 而翁同龢想要在海軍衙門找茬,也要先看看他有沒有這個能力和膽量! 1886年,翁同龢成為戶部天官,即戶部尚書,而此時的海軍衙門已經(jīng)成立1年了,他就算是想插手,海軍衙門也已經(jīng)是油潑不進了。 同時再假設(shè)一下,面對全國性的,而且還是大老板(慈禧)親自出面要求發(fā)展的國家級戰(zhàn)略,作為清流的翁同龢敢冒天下之大不諱去反對,去截留海軍發(fā)展的專項費用? 到時候不要說慈禧來找他,恐怕連他自己的學生光緒帝那一關(guān)都無法邁過去。何況還要時刻準備著和總理海軍衙門的奕譞打官司,有這精力還不如多收點稅實在。 而且戶部尚書和海軍衙門總理是平級關(guān)系,翁同龢能自大到對另一個部門老大發(fā)號施令?而且這個老大還是皇帝的父親。 當然,李鴻章是否會克扣北洋海軍軍費,那是他自己的事情,和翁同龢就無關(guān)了。 2、翁同龢沒有克扣海軍軍費,克扣軍費的反而是海軍衙門,挪用軍費的是慈禧太后! 甲午戰(zhàn)爭結(jié)束后,日本認為如果北洋海軍能夠多出2艘鐵甲艦,黃海海戰(zhàn)的勝利者就是大清朝了。 實際上,北洋海軍的鐵甲艦造價其實并不算高,如旗艦定遠號,造價不過140萬兩白銀。 可惜海軍衙門拿不出這筆錢來,錢到哪里去了?被海軍衙門或者說被奕譞挪作他用,給慈禧修頤和園,過六十大壽去了。 1889年光緒帝親政后,慈禧就搬到頤和園養(yǎng)老去了。說實話,修下自己的住所本無可厚非,但不能大修,也不該用發(fā)展海軍的錢?。?/p> 畢竟大清國的海防是重中之重,而且大清國本身就像一個大窟窿到處都要花錢。 所以對于戶部主官翁同龢來說能省則?。坏珜τ诤\娧瞄T主事奕譞來說,沒有什么比慈禧太后的身心健康最重要了。 據(jù)統(tǒng)計,修建頤和園所挪用的海軍軍費竟然高達800萬兩,這都可以購買5艘鐵甲艦了。 如果這5艘理論上的鐵甲艦能被投入北洋參與黃海海戰(zhàn),按照日方的說法,不要說勝利,恐怕都能打到日本本土去了。 另一方面,日軍能夠取勝,還在于更換了100毫米以上口徑的速射炮,所以日軍炮彈總投射量是北洋水師的10多倍,這也是為何日軍火力猛烈的原因! 那么這要花多少錢呢? 1894年3月,李鴻章的上奏給出了答案:鎮(zhèn)遠、定遠、濟遠、經(jīng)遠、來遠等五艦總應添置克虜伯新式120毫米速射炮二十一門,連同炮彈、運輸、保險等費用,共約需銀六十一萬三千四十余兩。 也就是說購買21門口徑120毫米的速射炮,連同炮彈等其他附屬費用才不到62萬兩,不到62萬兩的白銀就能扭轉(zhuǎn)戰(zhàn)局,可不可惜? 而修建頤和園每年需要花費多少?
但是,北洋海軍每年實際得到的軍費,或者說可以支配的軍費才80萬兩而已,這點錢要維護一支海軍的正常開銷猶如杯水車薪,何況還是名列亞洲第一的海軍。 那么,翁同龢對待海軍軍費是什么態(tài)度呢? 甲午戰(zhàn)爭前夕,慈禧要求海軍衙門和戶部各籌150萬兩銀子用于備戰(zhàn),翁同龢的戶部在2個月內(nèi)就拿出來了,一分不少。 海軍衙門?一毛錢都沒有! 可見,克扣軍費的到底是誰了。 3、翁同龢以財政困難為由,提議暫停發(fā)展海軍的真相! 翁同龢在主政戶部期間,確實提過以財政困難為由,限制北洋水師經(jīng)費支出,且奏請海軍停購船械二年的提議。 但這并不能讓我們作為拼擊翁同龢的理由。 因為人類都習慣性的夸大某一件不稱心的事,而忽略了這件事發(fā)生的背景,從而對自己不喜歡的人進行大量的潑污水! 翁同龢主政戶部,首先要考慮的是全國財政的收入和支出,需要進行全盤的統(tǒng)籌考慮,使每一兩銀子都能用于實處。 這是常識! 翁同龢上奏要求暫緩海軍購買船械、槍炮發(fā)生在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而這一年大清國發(fā)生了一件天災,即黃河鄭州段決口。 為了堵住該段決口,為了抗洪救災,翁同龢才作出了如此決斷,目的是一切都以救助災民為先。 試問,在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下,是海防重要還是民生重要? 災民如果不能好好安撫,勢必會釀成民變,到時花費的又能知道多少!也許,百萬兩都有可能! 這可比列強從海上進攻要急迫,也現(xiàn)實得多了! 而在鄭州救災工程結(jié)束后,海軍衙門和李鴻章本人都沒有及時提出要購買新式船艦,但1888年北洋海軍卻正式成立了。 此后翁同龢全力支持海軍發(fā)展,一直到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翁同龢通過戶部總計撥款650多萬兩白銀給了海軍衙門。 而與此同時,李鴻章的淮軍存銀竟高達800多萬兩,但并沒有用在甲午戰(zhàn)爭上。 所以,你能把甲午北洋戰(zhàn)敗的原因歸責于翁同龢不撥款嗎?北洋真的是敗在軍費上嗎? 4、甲午戰(zhàn)爭中翁同龢一直主戰(zhàn),是想看李鴻章的笑話嗎? 很多人因為對李鴻章的同情,就對甲午戰(zhàn)爭中主戰(zhàn)的翁同龢抱有偏見! 其中一種觀點就是,翁同龢因為和李鴻章的私怨,所以才拼命主戰(zhàn),目的就是急切地想扳倒政敵李鴻章。 汪郎認為,持有這種看法的人,完全是一個糊涂蛋! 為何?把抗擊外敵侵略,把維護民族獨立的大事竟然引申為清朝內(nèi)部的黨爭,這種心理是有多黑暗! 不要說對翁同龢不公,就是對李鴻章也是不公的。 事實上,無論是主戰(zhàn)派還是主和派,無論是翁同龢還是李鴻章,都是出于對國家利益的考慮,才會導致政見不一! 之前汪郎就說過,李鴻章的外交思維是“外須和戎,內(nèi)須變法”,推崇的是“和”字外交方針。 但翁同龢是清流,他的主張是“既然有實力,為何不能一戰(zhàn)?” 翁同龢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問題還出自李鴻章自己身上。 翁同龢是中國傳統(tǒng)的文官,他雖然支持洋務,支持維新,但他的人生并沒有經(jīng)歷過軍事上的熏陶,長處也不在軍事上,而在文治! 而且作為帝師,從他站在光緒的角度還敢和慈禧在政治上斗上那么一斗,就可以看出,他還是具有文人的君子之風的。 這樣的人,相對來說是比較單純的(針對軍事而言)。 所以他雖然和李鴻章的派系不同,但因為李鴻章長期鼓吹北洋水師實力如何如何,陸軍如何強大,這就讓翁同龢深信不疑。 站在翁同龢的角度來看,北洋海陸兩軍,尤其是海軍都是你李鴻章一手操辦的,關(guān)鍵位置都是你的人。既然你這么自信,我老翁不懂軍事,自然是以你李鴻章的意見為主。 何況我老翁沒有斷過你的糧,全力支持你的發(fā)展,想必以你治軍出身的眼光,北洋絕對是大清國最堅強的屏障! 基于這樣的心理,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后,作為傳統(tǒng)的封建士大夫,翁同龢對膽敢挑戰(zhàn)大清威嚴的日本自然是憤怒的。 因為有日本挑戰(zhàn)唐朝和明朝而失敗的例子在前,又有李鴻章的自信在后,翁同龢才會堅持主戰(zhàn)。 他認為北洋有實力和日本一戰(zhàn),而且必須和日本一戰(zhàn),這樣方能彰顯大清國威!
只是北洋陸軍不爭氣,而海軍軍備又不齊,以致屢戰(zhàn)不勝,翁同龢才起了疑心,心中不安下,才會讓季邦楨如實匯報北洋實情。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翁同龢極力主戰(zhàn),正是出于對北洋海軍力量的絕對自信,而不是抱著對李鴻章笑話的態(tài)度! 事實上,在北洋一敗涂地,日方要求“割土、賠款”才能議和的情況下,翁同龢和李鴻章在朝堂上的意見竟然出奇一致,即反對割地,以賠款求得忍辱負重! 畢竟在家國情懷下,沒有國又哪來的家,這才是翁同龢作為清流的一貫思維! 誠然如此,我們還能把北洋海軍的失敗歸責于翁同龢克扣軍費嗎? 北洋海軍的敗,敗在清王朝的腐,敗在李鴻章自己的身上,和人家翁同龢可沒有半點的關(guān)系!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chuàng),喜歡我就請關(guān)注我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