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姑田鎮(zhèn)上余村 余氏族譜福建省南靖縣奎洋鎮(zhèn)上洋村余氏族譜 族譜情況簡介: 福建泉州安溪縣蘆田鎮(zhèn)雲(yún)山余氏族譜(1995)目 錄 弘奏之系 余氏先祖在福建遷徙經(jīng)過歷史和分佈圖 余氏先祖在福建遷徙經(jīng)過歷史 余氏宗親居住點分佈圖 安溪縣蘆田鎮(zhèn)雲(yún)山余氏修譜董事會成員 重修雲(yún)山余氏族譜譜序 從一九三五年修譜至今已六十年,族人多次議修難以成事。一九九三年九月十二日臺灣宗親余慶雄跋涉萬水千山到雲(yún)山尋根謁祖,在雲(yún)山學校校長余少舟的協(xié)助下從族譜中查到遷臺始祖的相關史料,萬分欣喜。十月廿七日又帶領余光復、余春來等十四位臺親回雲(yún)山拜祖。創(chuàng)立(余)雲(yún)山文教基金會損資辦多種公益事業(yè),倡修族譜,得到七鄉(xiāng)余氏宗親的熱烈響應。立即成立董事會。由陳金妙先生推薦聘請中國楹聯(lián)學會會員城廂鎮(zhèn)同美村陳振珠先生為修譜主筆。於一九九五年四月六日(即水清明翌日,與前次同)在乾元祖宇舉行開譜儀式,開始進行修譜工作。譜師暨諸董事同心協(xié)力,經(jīng)九個月的艱辛勞作,於農(nóng)曆十二月初九、初十兩天舉行謝譜酬神,十一日舉行叩謝天公等儀式,宣告本次修譜工作圓滿成功。祝願從此雲(yún)山余氏世系清昭穆明,世風純正,士農(nóng)工商各安其業(yè),文章德業(yè)盛況空前。英才輩出,光宗耀祖,此乃始祖東園公積功累仁之所由也! 重修譜序 譜之為言義近於史而亦有與史異者蓋史則褒善貶惡直筆以書而譜則善善從長惡惡從短此譜之所以與史異也河圖余氏族譜諸董事提倡重修於癸酉中秋節(jié)後一日聘余為重修主筆余領其心之誠不敢以不文辭夫余之始祖出自秦之賢臣由余當始皇即位由余之後名振魁公因進柬得罪懼族誅故七子分為余徐涂佘四姓至宋光宗時有四十九公者諱長天德移居青陽次天祐河圖之開基始祖也四傳至明舉生子曰千九千十分作前後兩派此兩派歷宋元明數(shù)朝譜牒之修有落難合之概至道光己酉年前派敬義後派成仁發(fā)起合修之舉光緒壬辰又重修之乞今四十三年矣古云三十年為一世今日之修難免無遺落之歎也如有遺落確係各派子孫失報與修譜之主筆者并無相關亦猶風馬牛之不相及也夫修譜之大書特書筆削分諿知者詳而不知者闕凡名字諱號生娶卒葬事跡行誼贊頌贈跋自光緒壬辰以前照舊譜謄錄不敢妄加隻字現(xiàn)代之續(xù)將繳來之採輯穚按舊譜凡例一圖一錄彙齊排列如有未妥之處既承雅意聘為主筆便大膽稍加點綴惟限以詞句之修飾並未敢以實事而為之進退也姑無論命名之不異書法之不明昭穆之紊亂次第之顛倒亦當訛以傳訛惟真知有錯誤之字有悖謬之筆有遺落之句而且有證據(jù)確鑿現(xiàn)人可問方敢校而正之嗚呼鐵案修來直令舛乖之膽寒而為仁為義愈益加勉勸余修此譜雖不敢曰有此筆墨而婉詞微詞頌詞闡詞堂堂正正無黨無偏義之所在非近乎史其將安近由是而後吾知余氏一族財由此進丁由此添而風俗由此而純厚也豈不快哉 余氏源本序 余氏世系 粵稽余姓出自夏后氏大禹王之後禹生三子長曰啟登位為天子次曰宰封於顧王則以顧為姓三曰罕封為余度王則以余為姓始建下邳蔓延天下皆大禹之後也 例言 一譜中五世一圖圖之次序同父之昆弟並列一行各子之昆弟又並列一行長子從父以著代也序不以齒從所生也或列全帙或列數(shù)帙異凡譜體式者本湖頭李文貞公家譜至於生娶卒葬各附於每圖之後取其便於觀覽 余氏宗派 章公系河南光州固始縣為唐光祿大夫後於中和四年從閩王王審知入閩及梁開平三年為王府良醫(yī)正因創(chuàng)業(yè)三山箕裘詩禮而精於活人術不擇貧富悉為救治又曾施藥活人者千計其積於冥冥之中尤多云 慱公字天溥行邇二號晦齋為臨安府守御榮歸三山遂喬遷於延平府尤溪縣五十都萬人莊生子三 養(yǎng)正 養(yǎng)浩 養(yǎng)賢 養(yǎng)正之子孫拓基於龍溪復分派於莆田黃石 養(yǎng)浩之子孫復拓基於四十七都土名赤阪及四五都傳至八世而有所行 五十五公 千三公 萬六公 六十二公 三十一公 四十八公 三十公 四十九公 七十一公 八十三公不能悉述舊譜所載我親派 養(yǎng)浩公生 祖德公祖德公生 德謙公 德謙公生 四十九公諱昉復遷於泉州府安溪縣龍興里青陽鄉(xiāng)惜劍水嘉山舊譜所傳茲不復見故以 序 古云達為良相不達為良醫(yī)覽此譜兼得之矣予稽 余靖公相宋仁宗而四方砥平不愧為良相 余博公為良醫(yī)而劍水之南賴以起死回生者千餘家不愧為良醫(yī)況 序 族之為言錯也草木發(fā)而枝葉蕃衍源泉長而沚渚橫分是則人生之宗派雖別究其本亦無不一也本同派殊久則疏疏則離離則殘情乎勢耳周文公創(chuàng)制顯揚殫達志事保世滋大顧有一傳再傳遂至名相干行相紊往來應酬相猜異者是故原厥系而著為譜譜者普也普誌之普垂之今後之子孫尋其源窮其流知其支派之所由分所由合或吳遊或晉處皆得聯(lián)宗派於瓜瓞而構敦睦於定角不至離殘貽患則皆譜之大有造也我余氏世代攸遠詳不可聞然系出河南光州籫纓著代閥閱可人稽始祖天溥公乃固始縣頁生曾為王府伴讀創(chuàng)業(yè)延平傳至元朝大德四年又有四十九公諱昉以武劓顯功成名遂尋隱於安溪龍興里寨口村九車鄉(xiāng)居住生子二 長天德 次天祐 天德以恩頁除韶州仁化縣轉昇廣信通判至大元至元二年 天祐居於還集里烏泥鄉(xiāng)隔頭林後而天德創(chuàng)業(yè)陽枝葉蕃衍不相謀面者其難免矣爰竭小心再取舊譜而新之庶幾椒聊允昌漆沮永濬昭穆明而親之誼篤云 重修譜序 嘗思家之有譜猶國之有史史不修則朝綱無改譜不修即家系亦亡是譜與史為并重也知其重而淡漠致之至於世遠年湮必有亡祖背宗失昭亂穆者亦勢之所必然惟我河圖與予為一脈宗親予自壬辰入泮來謁祖伯叔入其界則峰聳秀松竹交輝地之靈者必傑故自天佑公開派而後傳今歷二十餘世衣冠文物之盛彬彬乎代有偉人或為大夫而身膺諫議或登鄉(xiāng)薦而職任司鐸或選拔為貢士或食餼而為廩生至身廁黌序德隆鄉(xiāng)耆者指不勝屈於此知山川之毓秀祖宗之培植遠矣第拓基以來至千九千十二公分為兩支別以長二嗣後於姓蕃滋散處不一雖各房俱有私譜而通族之公譜則缺焉而未嘗立戊申之歲長房敬義二房成仁謂吾鄉(xiāng)同是一脈安可合長二合而為一爰是倡其成而董其事請予合修譜牒予出以其難慎之心參諸各房記載得之故老傳聞開譜圖後記生卒刊以五世一圖完即附生娶卒葬俾觀閱者瞭如指掌舊譜之所載則慎以謄之其新登諸譜者一本其子孫之指報即或有所闕略皆彼之自失迷於修者總無與也若夫心制行大有表見者則特標其人之事實以為家乘之光輝是則予不沒人善之至意也云爾是戈大一火序 東園公裔孫泰階敬序 舊訂字派二十字 智 十九世 二十二世孫敬義 二房派名號小字行及謚號字行名次 二房派名號小字行 又重名行二十四字 文 卅九世 章 四十世 士 四一世 超 四二世 英 四三世 俊 四四世 孝 四五世 悌 四六世 家 四七世 傳 四八世 祖 四九世 訓 五十世 箕 五一世 裘 五二世 奕 五三世 代 五四世 永 五五世 昌 五六世 心 五七世 田 五八世 存 五九世 在 六十世 方 六一世 寸 六二世 文章士超英俊孝悌家傳祖訓 箕裘奕代永昌心田存在方寸 重修河圖派族譜序 蓋聞木有其本枝枝長接根株水有其源派派總歸泉脈然要必譜牒紀詳昭穆兮序而後本源可溯支流可稽歷久遠而不愆不忘是故紀錄死生究竟原委舊譜已編輯詳明矣第念莫為之前雖美固弗彰然莫為之後雖盛亦弗傳以故裔長房信彈二房笑仁等延予再為續(xù)修此譜經(jīng)兩載而成其功其曾經(jīng)採輯前來予必斟酌紀載或有遺誤未及紀載者乃子孫失檢失報之過非予有咎凡陰陽神鬼當必共鑒而原之且當共默而佑之俾熾昌而富而貴而其肖子賢孫能報本溯源倡修此譜 祖先有靈亦必賜以福而無疆也譜既成爰綴數(shù)語以棄簡端 大清光緒壬辰年(1892)小月春之月裔姪孫道生頓首拜序 廿一世孫 昭賦 二十世孫 征仁 廿二世孫 金義 廿二世孫 文牛 長房董事廿三世孫 信彈 大清光緒壬陽月東園公裔姪孫再筆詩猷 二十世孫 士怎 廿一世孫 士根 廿一世孫 士奈 廿二世孫 玉義 二房董事二十世孫 笑仁 營建乾元祖宇序 嘗思有天地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宗廟是知宗廟之所恆古如斯矣稽我河圖雲(yún)山樓堡係開基聚族之地大清康熙乙酉年(1705)廷炤念我長二實本支宗親宜有一脈祠宇爰是集眾僉議營建雲(yún)山樓堡崇奉東園公及祖考妣等香煙繚繞靈神長鎮(zhèn)迨乾隆五七年(1792)小邊崩壞幾半美春鳩眾修補至嘉慶四年(1799)告厥成功四圍方茂迨光緒戊寅年(1878)至庚辰年(1880)東西南北悉皆顛倒凈盡越辛巳年(1881)長房信彈 禮寬 信力 二房士脈 玉義等思我祖之創(chuàng)制惟艱目睹心傷念祖考妣神位莫賴撫景興懷竭力會眾鳩集各房家長妥議勸捐神主不憚煩焉將雲(yún)山樓堡地基丕建而派肇基祖宇號曰乾元祖坐巽向乾壬午秋七月下旬日豎柱葭月朔二甲申日子時昇梁進主至冬完竣歷月二派子孫輪流春秋享祀長存勿失庶幾椒聊允昌漆沮永濬而文物興焉孫支茂焉是誠我後人之所高望也夫是為序 時 大清光緒壬辰年(1892)花月東園公裔孫詩猶跋 余氏始祖淵源 黃帝┳玄囂━蟜極┳帝嚳 余氏世系:安溪縣蘆田鄉(xiāng)雲(yún)山村余氏支流直系表 太始祖一世余度王名罕夏朝大禹王之三子 二世至卅六世 暫缺待考 卅七世由余公妣昌居下邳郡 余度王第卅七世孫 句望━蟜午━瞽叟━帝舜 余氏世系:安溪縣蘆田鄉(xiāng)雲(yún)山村余氏支流直系表 太始祖一世余度王名罕夏朝大禹王之三子 卅七世由余公妣昌居下邳,乃余度王之卅七世孫任秦穆公丞相周襄王廿七年(公元前623年)左秦霸西域 八二世隱公 八三世琢公初居同錦榮里新安村唐僖宗避黃巢之亂遷邵武之光澤 八三世戭公 八四世從公字詔仲妣譚封太常侍少卿避五代之亂從光澤遷廣東詔州江拔萃坊 生唐天佑十五年(918)戍寅終宗端拱二年(989)已丑壽七十二 八五世榮公字華叟妣丁宋贈太常寺少卿 八六世慶公字慶徽號文祥宗咸平三年(1000)庚子舉鄉(xiāng)薦官大理寺丞封太常寺少卿 八七世靖公字安道號武溪妣林生宗咸平庚子(1000)宋仁宗天聖二年(1024)進士官武英殿大學士賜諡忠襄廣詔報藉宋一代名臣,相仁宗英宗二朝誥封三代與妣合葬曲江黃沙坪 八八世至九五世 暫缺待考 九六世旭公 九七世天溥公 九八世養(yǎng)浩公 九九世祖德公 一百世德謙公 一0一世四十九公諱昉號東園生宋光宗甲寅年(1194)官雲(yún)南都督,余氏入安溪始祖 以上資料參照臺北、香港、雪隆、檳城等余徐涂佘宗親今竹特刊編輯而成,因年代久遠,世系多缺,差誤在所難免,留予余氏宗親及史家考證 東園公第廿七世裔孫余少舟敬輯 一,余學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