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榮富庶孳生奢靡浮華,且上行下效唐玄宗共使用了3個年號:先天、開元和天寶,先天和開元歷時29年,在此期間,他沿用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國理政之策,勵精圖治,使大唐政治昌明、經(jīng)濟繁榮,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史稱“開元盛世”?!霸娛ァ倍鸥υ性娰澰唬?strong>“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strong> 開元盛世,萬國來賀 天寶年號則歷時15年,其時天下大治,繁榮富庶,國庫豐盈。天寶二年(公元743年)三月,唐玄宗在新開鑿的長安城北的廣運潭里檢閱天下財富,共有300艘大船依次經(jīng)過,上面載有天下50余郡的特色農(nóng)產(chǎn)品。時任宰相李林甫為取悅李隆基,大唱贊歌:“陛下自開元之初留心理道,革去弊訛,使天下大治。至今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安西諸國,悉平為郡縣,置開遠門,亙地萬余里;四方豐稔,戶計一千余萬,米每斗三錢,路不拾遺,行不赍糧?!?/strong> 唐玄宗聽后,龍顏大悅,當即賜宴“花萼相輝樓”,當晚大宴群臣,宴罷還安排大型歌舞表演,極盡奢靡之風。 宮廷大型歌舞表演圖 有唐一代,類似的“賜宴”很多,每逢重大節(jié)日,如中和、寒食、上巳、重陽、除夕等,皇帝都要賜宴百官,與臣同樂。至于發(fā)生新帝即位、冊封太子、改元換廟號等重大事件時,皇帝都要詔酷天下,特許百官、庶民共同宴飲歡聚(當時官方稱謂是賜脯),宴飲一般都要持續(xù)三至五天,且由官方供給牛肉、豬油等食物。唐玄宗在任期間,共賜脯15次。唐玄宗還特別重視自己的生日,每年的八月五日,全國放假,皇帝在宮廷大擺筵席,邀請朝臣百官同慶,地方上則由地方官主導慶賀,營造出舉國同慶的和諧局面??梢姡?strong>唐玄宗未逃繁榮富庶即奢靡浮華之窠臼。 官宦之家宴樂圖 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在《白虎通·三教》中說:“教者,效也,上為之,下效之”。唐玄宗估計被自己的優(yōu)秀政績沖昏了頭腦,早把班固的“教誨”忘得九霄云外。因此,在朝廷,大臣之間,或為拉攏關系,或為彌合嫌隙,或為酬庸,或為行賄,皆設局宴樂,不醉不歸;在鄉(xiāng)野,百姓之間,或為喬遷,或為添丁,或為祝壽,或為郊游,等等,也聚飲為樂。尤以天寶年間,“吃喝”之風最烈。 天寶年間,除了“吃喝風”盛行,還有另兩大奢靡現(xiàn)象。一是大陣仗出游,皇帝妃子帶頭,貴族婦女跟風,民間女子效仿;二是蹴鞠運動進一步發(fā)展,無論朝廷士子還是鄉(xiāng)野村夫都對此樂此不疲。本來郊游和擊鞠,都是好事,適度有利身心健康,但過度耽溺,則于國于家均為不利。 貴族婦女大陣仗出游 唐人耽溺擊鞠運動 “飲中八仙”縱情聚會宴飲,酣暢淋漓歡在此大環(huán)境下,開元末年、天寶初年,有那么8個意氣相投的人,經(jīng)常在一起聚會宴飲,煮酒斗詩,被時人稱之為“飲中八仙”。這8個人,年齡、身份、地位各異,但有一個共通之處,即是嗜酒、豪放、曠達。他們是“詩狂”賀知章、李唐宗親汝陽王李琎、左丞相李適之、少年英俊崔宗之、大臣蘇晉、“詩仙”李白、“草圣”張旭,以及民間異人焦遂。可見,這個飯局的陣容是多么的強大和豪華,所以后人又稱此飯局為史上最富詩情的飯局。 “飲中八仙”醉飲圖 為此,“詩圣”杜甫賦詩一首,以人物速寫的筆法,將“飲中八仙”聚會的盛況予以栩栩如生的描摹,這首詩就是《飲中八仙歌》。 大約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杜甫滿懷理想和抱負來到京城長安,裘馬輕狂間,碰巧結(jié)識了李白等恃才傲物的性情中人,于是帶著崇敬的心情以及半諧謔、半寫實的筆調(diào)創(chuàng)作了這首富有浪漫氣息的“肖像詩”,這也是杜甫少有的瀟灑杰作。
◆一仙為賀知章,其時年歲最長,聲望最高,人稱“詩狂”。 賀知章是浙江歷史上第一位科舉狀元,詩文俱佳,且擅長書法,其性格也是豪放曠達,自稱“四明狂客”。賀知章其人豪放不羈,好交友,好飲酒,有一次去一位姓袁的人家的別墅庭院做客,居然不拘禮節(jié),主動要求不是很相熟的主人“沽酒”待客。
短短20個字,傳神地表達其人曠達狂放的性格。前兩句稍微含蓄,后兩句就豪放大氣且詼諧幽默,“盡管去買酒,我囊中有錢“,即如現(xiàn)代小品中的那句經(jīng)典臺詞:“不差錢兒”!鐘情于酒,以至于斯! “詩狂”賀知章寫意圖 ◆二仙為汝陽王李琎,是李唐宗親,嗜酒如命,酒量驚人。 李琎雖為王室宗親,但為人平和,就是嗜酒如命,據(jù)說從未醉過。 這樣一位“神人“,自是有很多酒故事的。據(jù)說,李琎極為”好客“,凡是有客人到訪王府,必被其留下來喝酒。當時有位叫葉靜能的術士常常去汝陽王府做客,自然常常被李琎強迫飲酒。有一次,葉靜能實在喝不下,便說:“我有一徒弟,其酒量甚大,可陪王爺痛飲。王爺可以會會他。” 第二天葉靜能的徒弟常持蒲即持名片前往拜訪。常持蒲系一侏儒,身高僅二尺,初始并不入李琎“法眼“ ,李琎初見其便有點不屑地問:“觀大師風度,也經(jīng)常喝酒嗎?”常持蒲說:“任憑王爺吩咐?!?李琎當即命人行酒。不料,二人喝了幾杯后,常持蒲居然說:“這樣喝酒不過癮,請將酒倒入大盆中,我與王爺各自舀著喝,能喝多少就喝多少” 。這下李琎真的遇到“對手“了。 汝陽王李琎寫意圖 ◆三仙為左丞相李適之,李唐宗親,豪爽大度,酒品極好。 史載“適之雅好賓客,飲酒一斗不亂。夜則宴賞,晝決公務,庭無留事”。果真如此的話,那李適之是真人才也,喝酒不耽誤公事。 李適之,愛喝酒,酒量也大,而且還是個“骨灰級酒器收藏發(fā)燒友“。據(jù)載,李適之飲酒使用的酒器有九品:海川螺、舞仙盞、東溟樣、瓠子卮、蓬萊盞、慢卷荷、金蕉葉、玉蟾兒以及醉劉伶。其中的“蓬萊盞”,上有山,像三島,注酒以山?jīng)]為限;“舞仙盞”里有機關,若酒斟滿則仙人出舞。這些酒器如果流傳到現(xiàn)在,必是件件價值連城。 左丞相李適之寫意圖 ◆四仙為崔宗之,齊國公崔日用之子,喜效仿“竹林七賢“之阮籍。 崔宗之其時年少,姿容妍美,風華絕代,但傲世嫉俗。與李白交往最密,曾寫過《贈李十二白》一詩,整整150字,文采雖不出眾,但字字真切,將胸中塊壘與李白一吐為快,體現(xiàn)與李太白之間的深厚友誼。 崔宗之寫意圖 ◆五仙為蘇晉,前大臣、兗州都督蘇珦之子,信佛但嗜酒。 蘇晉曾任吏部侍郎,有良好的官聲。但蘇晉性格有點矛盾,喜歡鉆研佛經(jīng),戒齋吃素,又貪杯縱酒,常常違背戒規(guī)而處于“齋”與“醉”的“斗爭”當中,但結(jié)果往往是“酒”戰(zhàn)勝“佛”,是“活佛濟公“的真實寫照。 蘇晉寫意圖 ◆六仙是自號“謫仙人“的”詩仙“李白,李白為盛唐符號化人物。 酒是李白的符號,他在多部詩作中表達了“一日不可無酒” 的境況,如“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襄陽歌》),如“興酣落筆搖五岳”(《江上吟》)。李白的酒詩佳作,可以說獨步天下。凡寫酒之詩,幾乎篇篇是”酒神仙曲“。李白不但愛喝酒,酒量大,而且還是勸酒的頂尖高手。 “詩仙”李白寫意圖
這樣的氣勢,這樣的說辭,何忍拒絕?尤其是,“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堪稱勸酒詞中的經(jīng)典! 李白醉酒圖 再看《將進酒》
如此神采飛揚,如此酣暢淋漓,沒有“酒神“的附體,何能”與爾同銷萬古愁“? ◆七仙為張旭,縱情于酒、寓情于書,筆走龍蛇稱“草圣”。 與張旭同時代的邊塞詩人高適在《醉后贈張九旭》里說:“興來書自圣,醉后語尤顛”。張旭酒后言語顛狂,行為奇特,時人稱他為“張顛”。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在其主撰的《新唐書·張旭傳》開篇寫道:“旭,蘇州吳人。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筆,或以頭濡墨而書,既醒自視,以為神,不可復得也。世呼張顛?!倍潭?40字,除“蘇州吳人”外,其余全著墨于酒事了,可見酒是張旭血管里流動的“第二血液”。 “草圣”張旭寫意圖 ◆八仙為焦遂,是8人中唯一的平民,因口吃被稱為“酒吃”。 據(jù)傳焦遂有“口吃”的毛病,未喝酒,不怎么說話,是個“榆木疙瘩”。但喝酒過五斗,則談鋒甚健,妙語連珠,才華四溢,所以有“不到五斗不見其才,既過五斗不見其亂”。焦遂喝酒定力好,喝過量了,也不會語言、行為出格。 “酒吃”焦遂寫意圖 讓我們來想象一下,這8人宴樂的盛況:賀知章年長,略為矜持;汝陽王李琎倚仗海量,頻頻敬酒;左丞相李適之略顯淡然,但也舉杯投箸吃個不停;崔宗之年少輕狂,欲行酒令,但無人應和;蘇晉則全然忘記“佛祖”告誡,每舉杯則一飲而盡;那“詩仙”李白,則發(fā)揮所長,一直在勸酒,“將進酒,杯莫?!?,“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把酒桌氣氛不斷推向高潮;“草圣”張旭喝高了,不斷用手指在空中比劃著,或許靈感來了,想到新的書法創(chuàng)作筆法;至于焦遂,已經(jīng)喝過五斗了,開始“口吐蓮花”,喋喋不休了。這是多么有趣的圖景??! 描摹如此傳神,應該說,杜甫功力深厚?!盁o首無尾,章法突兀妙是,敘述不涉議論,而八人身份自現(xiàn),風雅中司馬太史也”,明清之際的思想家、教育家和詩人李因篤對《飲中八仙歌》的寫作技法給予了高度評價。 但是,杜甫對“飲中八仙”的態(tài)度如何呢?從表面上看,對這8人縱情宴樂“似頌似贊”,但內(nèi)心深處可能是“似嗔似怒”?畢竟,這對于一生貧寒的杜甫來說,“飲中八仙”的奢靡浮華,是不惜福的表現(xiàn)! “飲中八仙”縱酒山野 拋卻詩酒盡是奢靡浮華,非良好示范唐開元、天寶年間越刮越盛的 “吃喝風”,早已超出了人類的基本需求,無論官方還是民間,都追求精致、排場,而且競相攀比 ,極盡奢靡。 不論是雅聚,還是狎飲,“飲中八仙”縱情宴樂即是那種奢靡浮華的縮影。而且他們時常聚會,且因身份、地位等因素,每次動靜都搞得很大,以現(xiàn)在的話來說是“社會觀感不佳”。 唐人宴樂圖 據(jù)當代著名作家趙揚考證,開元、天寶年間的飲品非常豐富,有稻米釀的清酒,有名的有郢州富水、烏程若下、劍南燒春、嶺南靈溪博羅、宜城九醞等;有高粱酒麇子酒,有名的有滎陽士窖春、富平石凍春、長安的西市腔、新豐酒、郎官清、阿婆清等。而葡萄酒貞觀年間已傳入大唐,此時已得普及,且有十余款行世。除糧食酒和葡萄酒以外,當時人們也喜歡在糧食酒內(nèi)泡各種藥材食材,于是有了菊花酒、松節(jié)酒、虎骨酒、生蛇酒、豬膏酒等。“飲中八仙”地位尊崇,名聲煊赫,宴樂飲用的酒品必是好酒。 那么,“飲中八仙”的下酒菜是什么呢?因杜甫比較晚到長安,未能躬逢其會,所以在在《飲中八仙歌》中語焉不詳。不過,能根據(jù)當時王公貴胄宴樂時流行的特色菜品予以推斷。 在盛唐時期,隨著經(jīng)濟的繁榮、物質(zhì)的豐富,加上“吃貨們”的苦心孤詣,烹調(diào)技術也達到了—個新奇別致的高度。下面選取三道當時的特色菜加以說明。 一是“飛刀鲙鯉”。 “鲙”即是切成細絲的魚肉,據(jù)說當時最名貴的鲙材系洛水中的鯉魚,善鲙者手持特制的“ 鲙手刀子”,將洛鯉切成“轂薄絲縷、輕可吹起”的形狀,然后食客生食之。除鯉魚之外,鯽魚、魴魚、鱸魚、鳊魚皆為鲙材之上選。 唐時名菜“飛刀鲙鯉” 二是“鏤金龍鳳蟹”。江浙一帶水產(chǎn)繁富,“須麟殼甲,種類差殊,薦醴登盤,皆可于口”,其中蟹是比較名貴的食材。據(jù)《清異錄》記載,“吳中貢糟蟹、糖蟹,每進御,則上旋潔拭殼面,以金縷鳳花云貼其上”。這種螃蟹稱為 “鏤金龍鳳蟹”,當時長安、洛陽的達官貴人對此菜品趨之若鶩。 唐時名菜“縷金龍鳳蟹” 此外,還有制作手段比較殘忍的“無脂肥羊”和“罌鵝籠驢”等“名菜”。“無脂肥羊”,即先選取50只肥羊,然后逐只殺死,后死的肥羊眼看著同伴死去,“其羊恐懼,破脂并入肉中。取最后一羊,則極肥而無脂也”。這就吃得比較“變態(tài)”了。 “飲中八仙”中有王室宗親,當朝大臣,社會名流,其“佐酒”之菜,一定不是普通菜品,而上述羅列的“美味珍饈”可能是必選之菜品,這絕非輕狂的“臆測”。如前文所述,杜甫無緣這些“美味佳肴”,所以在《飲中八仙歌》中對美酒和美食無法細致刻畫,只能粗略地描摹”飲中八仙“宴樂的活潑情狀和熱烈場面。 但是,“飲中八仙”時常聚飲為樂,場面奢華,美酒任性喝,佳肴(有的菜品制作還比較殘忍)隨便吃,當不值得鼓勵和提倡,畢竟給予社會的是不良示范。 “酒中八仙”醉飲圖 結(jié)語:賀知章、李琎、李適之、崔宗之、蘇晉、李白、張旭以及焦遂等“飲中八仙”,是否真的組成一個小圈子經(jīng)常聚會宴樂,疑點很多。蘇晉在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即自殺身亡,所以即使他們經(jīng)常聚會也是開元二十二年之前的事情。賀知章比李白大41歲,且于天寶三年(公元744年)去世,也不太可能于天寶年間縱情詩酒?!帮嬛邪讼伞被蛟S僅僅是杜甫將開元、天寶年間善飲的幾位名人通過“嗜酒”的共性串聯(lián)在一起而已。但也折射了天寶年間“吃喝風”盛行且競相攀比的奢靡浮華。●●●參考文獻:趙揚,《天寶年間的“吃喝風”》 作者簡介 |
|
來自: 昵稱3290180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