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治痢之調(diào)兵遣將】嘔吐、下利兼腸鳴,如我們平素所言的“胃腸型感冒”,半夏瀉心湯主之。下利無膿血,惟水瀉,時或自止,止則腹脹,瀉如爽然,多大日疲乏,面色萎黃,時腹自痛,當(dāng)半夏瀉心湯。 生姜瀉心湯和半夏瀉心湯都是腸鳴下利的好方。其實(shí)生姜瀉心湯就是半夏瀉心湯加生姜并重用變方而來,是干姜、生姜并用,干姜溫中,讓腸胃蠕動功能恢復(fù),生姜能散水濕(生姜散胃中水濕,而半夏散胃腸外之水濕),所以寒熱并結(jié)時,寒熱藥并用,是此方義。 “傷寒,服湯藥,下利不止,心下痞鞭服瀉心湯已,復(fù)以藥下之利不止,醫(yī)以理中與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糧湯主之復(fù)利不止者,當(dāng)利其小便?!?br>傷寒了,如果服了湯藥造成胃里面脹脹的,下利不停,服瀉心湯好了,好了以后,醫(yī)生認(rèn)為里面可能又堵到了,再用其它藥攻下,結(jié)果又下利不止,醫(yī)生用理中湯,就是用白朮、干姜、人參、炙甘草,讓腸胃功能很快的恢復(fù),結(jié)果吃了理中湯越利越甚,理中湯是理中焦的虛,被攻下了以后是下焦的虛,所以把中焦壯起來沒有用的。這時候赤石脂禹余糧湯主之。復(fù)利止者,當(dāng)利其小便。 【倪師講】在傷寒金匱里面有一原則、治利的時候,處方下去不能止利的時候利小便,想辦法把大腸、小腸里面的水導(dǎo)到膀胱,從小便出來,利就止掉了,所以臨床上,包括霍亂、痢疾的吐下瀉、下利不止,都可以利小便把利止掉,利小便最好的藥是豬苓、澤瀉,所以把豬苓、澤瀉加到止利的藥里面。 一般來說下利太厲害的時候,先用赤石脂禹余糧這兩味藥是澀劑,石類藥,現(xiàn)在禹余糧很少了,大部份市面上看到的是赤石脂,臨床上下利不止,不需要用赤石脂禹余糧湯,因?yàn)橛碛嗉Z不容易買到,用白朮、赤石脂,白朮在藥房里的炮制,一般來說是把白朮炒黃土,還有一種是白朮和赤石脂炒在一起,平常拿白朮來健胃整脾的時候是用炒黃土的,用在止利的時候是炒赤石脂的,加在小建中湯里面或半夏瀉心湯里,利就止掉了。 下利出血的類似癥狀如何鑒別?先便后血,這不是大腸炎出血,是外痔出血:先血后便,但這是內(nèi)痔出血;血與便混合,這才是大腸炎下利?!局瘟≡瓌t:中西醫(yī)思路】 【自注: 葛根湯,下利初起兼表證時,特效方 下利兼表證,中有濕熱,葛根芩連湯 熱利,無腹痛,葛根芩連湯; 寒利,無腹痛,桂枝人參湯; 熱利,腹痛,黃芩湯; 熱利,腹痛加嘔吐,可黃芩加半夏生姜湯-------寒利時,方中生姜改為干姜; 如急性腸炎、真正的病毒性下利、像腸套迭,可以用黃芩湯。 注解:黃芩湯中有白芍,專門止腹痛,但于經(jīng)方里,有胸滿時,就不用白芍,改用枳實(shí),在治療心臟病時,也一般不會用到白芍】 【自注:1、大黃瀉上焦頭目之熱,黃連去中焦之熱,黃芩去小腸與大腸之熱-----所以胃熱發(fā)炎,先要想到大黃、黃連,腸炎要想到黃芩;2、上焦熱,白虎人參湯;中焦熱,梔子豉湯;下焦熱,豬苓湯?!?br>成無己曰:【圣濟(jì)經(jīng)】曰:“滑則氣脫,欲其收也,如開腸、洞泄、便濁、遺矢、澀劑以收之”此利由下焦不約,與赤石脂禹余糧湯以濇洞泄。下焦主分清濁,下利者,水谷不分也,若服澀劑而利不止,當(dāng)利小便以利其氣。 臨床上也可以灸大腸俞,腰俞,中極、關(guān)元、水道、水分都可以。 勤求古訓(xùn),博采眾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