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華亭人,萬歷十六年進(jìn)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天才俊逸,善談名理,少好書、畫,臨摹真跡,至忘寢食。行楷之妙,跨絕一代,精鑒賞,富收藏,書、畫成就為明后期大家,為“華亭派”首領(lǐng),實為清代正統(tǒng)繪畫之鼻祖。生平書畫理論著述頗豐,有《畫禪室隨筆》、《容臺集》、《畫旨》、《畫眼》等行世。 《燕然山銘》為東漢著名文學(xué)家班固的文學(xué)作品。東漢和帝永元元年(89),大將軍竇憲出征匈奴,班固為中護(hù)軍隨軍前往。漢軍大破匈奴,登燕然山(今蒙古杭愛山),刻石勒功,由班固作《燕然山銘》(又稱《封燕然山銘》),鐫于石上,以紀(jì)其事,史稱燕然勒石。 董其昌似乎對班固的《燕然山銘》一文情有獨鐘,曾多次書寫。傳世或見于著錄的有1602年48歲時所作的《楷書〈燕然山銘〉》卷(絹本,現(xiàn)藏首都博物館),1611年57歲時所作的《楷書〈燕然山銘〉》卷(絹本,《石渠寶笈初編》卷三一著錄),《平生壯觀》亦著錄一卷“真書如錢,后跋如指”,《好古堂家藏書畫記》著錄有“仿李泰和大照禪師碑筆鋒穎銳清勁異常第一合作”等,以上所題均為楷書。 此董其昌《燕然山銘卷》,為水墨紙本,縱49厘米,橫1322厘米,款署:“董其昌書于青溪舟次己巳”,應(yīng)為其1629年七十四歲時所作,是較為少見的大字行書。用筆沉著痛快,字勢欹側(cè)跌宕,雖仍能窺見其對米芾書風(fēng)的取法,但用筆較為圓潤,少了米書中的霸悍之氣,多了一份平淡、率真之韻味,卓然自家風(fēng)骨。無獨有偶,上海博物館亦藏有一卷《行書〈燕然山銘〉》卷,為綾本,縱58.7厘米,橫736,惜文字不全,卷后有“臨米元章燕然山銘”,未署年款,書風(fēng)較此幅則更為恣肆狂放,風(fēng)檣陣馬,于米芾書風(fēng)更為接近。兩卷雖內(nèi)容相同,但書法各有特色,值得識者珍視。 題識:竇憲,寅亮天工,登翼帝室,納于大麓,惟清緝熙。乃述職巡御,理兵于朔方。鷹揚(yáng)之士,螭虎之校,爰該六師,羌侯之長,驍騎百萬。元戎輕武,長轂四分,勒以八陣,蒞以威神,玄甲耀日,朱旗絳天。度高闕,下雞鹿,經(jīng)磧鹵,絕大漠,斬溫禹以釁鼓,血尸逐以染鍔。四校橫徂,星流彗掃,蕭條萬里,野無遺寇,域滅區(qū)殫,反旆而旋,考圖驗傳,究覽山川。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躡冒頓之區(qū)落,焚世上之龍庭。光祖宗之玄靈,振大漢之天聲。乃封山刊石,昭上威靈,其辭曰:鑠王師兮征荒裔,剿兇虐兮截海外。夐其邈兮亙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載兮振萬世。董其昌書于青溪舟次己巳。 鈐?。褐普a曰講官、董其昌印 鑒藏?。簼撋接嗍仙教谜洳?/p> |
|